标签:
股票 |
分类: 夜灯下的思维碎片 |
俗话说,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其实我天天吃猪肉,但还真没见过猪跑,一般它们都是躺在窝里睡觉,不睡时也只是走来走去,就没见过它们跑。我也没见过牛,更进一步讲,如果按“熊三牛一”、“牛二”、”牛三熊一“和”熊二”来划分地话,我其实只经历过“熊三牛一”,正在经历“牛二”,至于“牛三熊一”和“熊二”,那真没见过。
寒林说过,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近期我写的文章,都是大胆假设而已,写出来,是为了方便小心求证。实盘仍钉住百箭。
牛二
一切应从牛二写起,因为这是主战场,也是我们的目标。牛二阶段并非基于价值,而是基于预期,所以在此阶段谈价值投资是不合时宜的,这一阶段捂股也和巴菲特没多少关系。如果在熊三牛一准备得当,那么在牛二就可以较为轻松地以两成精力赚取八成利润。牛二阶段就像飞机进行平流层,大部分航程都是在这一阶段实现,但它却不怎么耗油。
牛二阶段本身已经很好地规避了跳悬崖、坐电梯、趴千年三种风险,投资者唯一要花精力的,就是规避龙升天。结合这一阶段短期轮涨、中期普涨的特点,其实只要捂股不动就可以了,关键是心态。
在牛二阶段的武器可以是金融股、小盘成长股、中字头股、战略股、群众基础股。一定程度上来讲,这些类股之间,是“无差别的”。我的意思是,这些类股之间并没有优劣之分,配置哪一种,或哪几种,应该依据市场具体状态来定。比如说,如果小盘成长股没有这么疯狂,那么目前完全可以配置一部分,现在之所以不配置,主要还是相比其它类股,它太疯狂了。
牛二阶段的配置,大部分是从熊三牛一转化而来的。熊三牛一重点配置破净分红股和小盘成长股,并少量介入券商股(这个接下来会讲到)。一旦牛来了,破净分红股会因为消灭破净股的口号而疯狂。由于手中握着的这部分股票在牛二之前已经赚到足够的利润,就可以从容地择时将它转换成牛二的武器。而小盘成长股和券商股本身在牛二阶段就是重要配置,并不需要怎么去操作(当然涨得疯狂的卖出除外)。
熊三牛一
熊三和牛一在事前是无法分辨的。由于无法分辨,这一阶段投资者将面临着跳悬崖、坐电梯、趴千年和龙升天,等于说所有的风险投资者都要面对,因此,投资者要花费八成精力在此阶段,却只能赚取两成利润。熊三牛一是准备进攻阶段,所谓先胜而后战,如果在此阶段能取得主动,那么等到牛二阶段,就可以较为轻松地以两成精力赚取八成利润。这就好像飞机起飞一样,起飞时是最耗油的,但起飞阶段所走路程并不远,然而没有起飞,就无法远航。
既然无法分辨,那就不应执着于将其分开,而是应该采用容错系统,用纪律代替主观判断。此阶段应紧守小仓位五档寻底的策略,以规避掉大部分风险。此外,选择合适的武器,也是规避风险的重要方式。
破净分红股将在熊三牛一阶段扮演重要角色。熊三牛一会转化但却无法事前分辨,聪明的做法是选择与其同步脉冲的破净分红股了。破净,意味着至少价格不会很高,下跌幅度小;分红从长期来看能支持股价上涨;以上两点可以保护投资者度过漫长的熊三;而一旦熊三向牛一转化(虽然这只能在事后才能看清),消灭破净股的口号可以使得这部分股票狂涨,而这一切并不依赖于投资者的主观判断,而是由资产配置自动转化实现的。根据经验,破净分红股最大的风险是趴千年,所以交易上有个技巧,就是可以考虑用最后的子弹买入。这个要稍微解释一下,在仓位管理上,除非是牛二,否则总得留下一部分现金,从历史操作来看,八成仓就是高仓位了,余下的两成仓,一是用于持续优化,二是用于稳住心态。事实上,用于持续优化的仓位,一成就足够了,余下的一成仓位,可以说是长期不需动用的,所以,它可以用于投资于类现金类产品,比如理财产品之类的,不过,我选择用这部分仓位来买入破净分红股。破净分红股采用小仓位买入是可行的,理由仍然是“消灭破净股“的口号,在熊三向牛一转化时,所有的破净股都会狂涨,这一特性可有效地规避龙升天,所以如果有足够多的标的,大可以分散,这样就能进一步规避悬崖、坐电梯、趴千年。总体来讲,如果采用小仓位五档寻底、最后子弹买入和分散配置,那么破净分红股作为一个类股,最大的风险就是熊三迟迟不向牛一转化,所以,总体仓位要控制好,以三成仓为上限。
纵观整个牛熊周期,小盘成长股在大部分时间里应该扮演最重要的角色。小盘成长股的主力军地位,是由其低市值、高成长性决定的。关于该观点的论述有很多,我就不掺和了。在熊三牛一,除了买入同步脉冲的破净分红股外,小盘成长股是更好的选择,原因于它无论在熊三牛一还是在牛二,都是很好的标的,因此买入小盘成长股不必担心熊三迟迟不向牛一转化。如果采用小仓位五档寻底,那么小盘成长股作为一个类股,最大的风险是选错股,这个就要依赖靠谱者了。
鉴于券商股在牛二中的绝对主力地位,在熊三牛一阶段,它应该作为一种战略加以配置,仓位可以是一成。
牛三熊一
牛三熊一就应该由进攻转为防御了。最简单的思路就是分批卖。但还有另一个重要技巧,就是类股配置。在这一阶段,应该将牛二中的大涨股分批转到相对涨幅小的股票,在A股中就是那些超大盘股票和稳定增长股。按理说,可以先转到超大盘,再从超大盘转到稳定增长股,再从稳定增长股转为现金。不过这只是理论上可行,除非神仙谁能做到?比较可行的做法是,将金融股、小盘成长股、中字头股、战略股、群众基础股中的一部分转超大盘,超大盘再(跳过转稳定增长股的环节)直接转现金;一部分(跳过转超大盘)直接转稳定增长股,再转现金;一部分直接转现金。
熊二
空仓,最重要的是,要记住这是一个熊市,所以不能以“指数已经腰斩”为理由买股票。在熊市,介入的唯一理由是应该是绝对低估,也则是极底,而不应是腰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