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漫谈靠谱投资者跟踪(二)

(2014-11-06 20:24:04)
标签:

股票

分类: 夜灯下的思维碎片

注:第一篇题目没起好,已经修改,本篇为第二篇。

 

本人看的第一本理财书,是著名的《穷爸爸,富爸爸》,大学一年级看的。老实说,罗伯特的文笔实在不敢恭维,一个很简单的观点,绕了又绕,搞半天也不知什么意思。等到我研究生毕业以后再看一次,也是云里来雾里去。不过,里边有一个观点我是看明白了:投资的关键是控制。采用靠谱投资者发掘与跟踪,面临的最大风险,就是他隐退了,而这个因素,我是无法控制的,这时刻让我不安。

我始终认为,长远来看,还是自己最可靠。但是,不同资金量,不同的人生阶段,采用的投资方法应该是有区别的。网上跟买者众,不过跟买肯定不是点点鼠标那么简单。从较低层次来看,靠谱者的目标、资产摆布(包括入市资金和未入市资金占比,入市资金中个股的占比)决定了他的策略,而跟买者在以上几方面肯定和靠谱者存在差异;从较高层次来看,靠谱者所处的人生阶段,他的事业,家庭,健康状态和人生经历,对他的策略甚至影响更大,而跟买者很难了解到这些信息。这就决定了,跟买也是技术活。

对我个人来说,现在事业、资金还处于积累阶段,我觉得,第一个十年,嗯,现在已经过了五年了,在投资领域主要是要做好以下几件事:

1. 寻找一个好平台,为事业发展尽量多地储备知识和经验,以便将来能提供更多现金流;

人是必须有事业的,这远不止提供更多现金流那么简单。通过事业,可以开拓视野,增加阅历,了解世界,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四十而不惑,才有超脱世俗的可能,这些比起有钱重要得多。作为附产品,成功的事业可以为投资提供源源不断的现金流。目前看来,在银行混了这么多年,有所收获,但仍很多不足,所幸的是,最近好像开窍了,接下来将通过思路、时间上的调整来弥补我几处短板:

一是重技术而轻沟通:以后与技术相关的,我尽量只提供思路,让别人按我的思路做,我负责把控节奏、解答疑惑、交付品验收则可。多出来的精力用于和其它团队、其它部门沟通。今天朋友提醒我,要提高得快,一是要博览群书,二是要多和业界交流。很明显,前一点我还能打个60分,后一点我几乎是0分。

二是重规划管理而轻个案分析:目前银行的组织分工,造成了计财和风管与业务脱离严重,即使是和业务联系最紧密的贷后管理和授信政策,也是从高校招几个应届毕业生来做,效果可想而知。真正的高手,应该是从业务入手去分析风险,做资源配置的。因此,计划从行里的贷后个案分析报告入手,先找找感觉。如果有机会,希望能到分行去做一段时间,如果有机会转到贷审部就再好不过了。这样的话,银行中台的三大重要部门,计财,风管和贷审,我都走个遍,应该能建立起别人难以竞争的护城河。

三是重总结而轻信息收集。咨询商的拿手好戏,是你问一个问题,他能够跟你说出国内各大主要银行是怎么做的,虽然就是吹吹水,并不直接产生正效应,但由此使得对方对你的信任,将对此后工作的开展提供极大的便利。可以看出,咨询商善长的就是资料收集和分析总结,分析总结我还是可以的,但资料收集是我的短板。打算买个笔记本电脑带到单位上外网,以便时刻能收集信息。

2. 适度地抑制消费,尽快积累起第一桶金。

第一桶金,折合成我的资金指数,大概为8,而目前只有3.4。拜房地产市场的大热所赐,本人大部分资产都是房产,为了筹集前几个月前入手的江景房,年末还可能要从股市中抽出一些资金。但是,本人的安全感不和房产挂钩,而和第一桶金挂钩。我的工作领域过于超前,高处不胜寒,又处于金融业不发达地区,就业面过窄。加上银行业正在走下坡路,看看移动、电信,所谓得温饱而思淫欲,我还是决定适度地抑制消费,尽快积累起第一桶金。这几年唯一的一次奢侈,就是花了几千块买了小凯,以后乱花钱就剁手。

3. 构建起适合自己的投资体系。

什么是适合自己的投资体系,一是与阶段性战略目标一致,二是与人生经历一致。

与阶段性战略目标一致:阶段性战略目标,就是积累第一桶金,这个短期目标,靠发掘靠谱投资者是能够实现的。比起靠谱股票,靠谱者的优点包括:一是靠谱股票随着时间推移很可能变成不靠谱,但靠谱投资者的投资经验随着时间发酵却越来越值钱;二是靠谱股票发掘一只是一只,但靠谱投资者你发掘一个,就可以衍生出源源不断的靠谱股票。当然,靠谱投资者的风险在于隐退。为了节省精力,我不打算一直发掘下去,目前几个已经够用了。我已经在微博、雪球等进行分组,一组是靠谱投资者,另一组是潜在靠谱投资者。万一其中有一个退了,我再去发掘另一个补上就行了。省下来的时间,还是放在事业上好了。

与人生经历一致:前面说过,我的工作经历,就是重规划管理而轻个案分析,所以现阶段让我去看股票,一来没精力,二来没优势。我擅长制定规划,让各种观点、各种策略在逻辑上保持一致,而从事计财和风管工作,也使得我很自然地接受资金优化配置,风险优先的理念。把投资体系建好,相当于站好马步;完成原始积累,相当于练好内功;等到那个时候,再转向股票分析,这个下一篇再详述好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