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一
很多人都没有认真对待秋天。
人们总是把它当作夏天的尾声,舍不得对渐渐褪去的热闹放手;把它当成冬天的前奏,为即将到来的寒冷担忧。结果,本来就很短促的秋天,被当成一个过渡期,匆匆忙忙地给过去了。
秋天就像星期天的晚上。你脑子里想的总是即将到来的焦虑的星期一,或者已经过去的愉快周末,而不是现在。结果,人们浪费了星期天晚上的美好。就像人们把秋天给浪费了一样。
你可以试着努力回忆“星期天的晚上”是什么感觉:过去的都过去了,要来的还没来。海子在《秋》里也是这么写的:“该得到的尚未得到,该丧失的早已丧失。”
你一无所有,但又无可失去。好像一切又回到原点。这种感受很珍贵,这就是秋天的感受。
秋天是最好的练习活在当下的季节。
二
不要把秋天当做一个季节到另一个季节的过度,请认真对待秋天。它是冬夏之间一个完整的,美好的,独立的季节。
我看到一份很有趣的统计,是各种季节在古诗中出现的频率,春秋两个季节出现的频率最高:
在古诗里,特别常见的关于秋的词语是:萧瑟,飒飒,凄凄,长夜,天高气清,雁,落叶,草木枯死,菊,秋兰,萤火虫,衣裘御冬。古代的诗人们把秋天搞得很惨。
这是一种“季节的思想”。比如,喜欢夏天的人经常提到汗水、冰西瓜、音乐节,人们喜欢的是夏天的年轻感。同样的,人们向往的并不是冬天刺骨的寒冷,而是在寒冷里烤着火的温暖。人们是会被季节的感情所左右的。季节长在了人身上。
那么,喜欢秋天的人,难道是在赞美凄惨吗?
如果你认为秋天忧愁,那也是一种舒服的忧愁。秋天给人一种宜人的忧郁。
三
这几天的北京是最迷人的。在这个季节抬起头,你会看见秋天正在穿过这座城市。天空高高的,像一面蓝色的大镜子。清爽,晴朗,清凉。80年前,郁达夫从杭州赶上青岛,从青岛赶上北平,就为了来看一眼“故都的秋”。
天气是这个世界的气氛,而除了基本温饱之外,气氛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生活是不是有魅力。北京的秋天,就让我觉得生活有魅力。
春天开始的时候,人会意气风发地投入到生活里。夏天热烈,人们在生活里尽兴。冬天很冷,人们想要拥抱取暖,在生活里休息。但秋天那种舒服的忧愁,让你有机会离开生活一会儿。
比如,心理学家 Michelle Harris 推荐的减压方式是一场在秋日的漫步。当她感到压力时,她会关注秋天里景色的颜色和形状变化。“有没有变黄一点?有没有落叶?这对我来说像一种冥想。”
跟很高的天空对视,看树木繁茂的山坡,你会觉得自己在那个瞬间被带离了吵闹的生活之外。心理学研究说,当人遇到比自己更伟大的东西时,会减少“自我中心”的想法。对一个季节感到敬畏,这种感受很短暂,但会丰富你的记忆。
这种宜人的忧郁很温和。秋天,像是世界突然意识到自己该安静下来了。
四
有一位德国记者记录三里屯的秋天,提到一个小细节:一位清洁工打扫地上的落叶之后,骑着三轮车收集地上的“垃圾”时,两个女人同时叫起来:“这是垃圾吗?”把清洁工吓了一跳。那篇稿子的标题叫:《很多中国人在城市里追逐秋天》。
落叶在秋天里都变得特别有魅力。
日本作家太宰治有一个随时记录自己灵感的笔记本,在“秋天”这个栏目下面,他记录了这些细节:
蜻蜓。透明。
夏天,吊灯,秋天,灯笼。
窗外有一只很丑的秋天的蝴蝶,在庭院里爬来爬去。虽然因为个儿很大,所以还没有死去。但是,死,是迟早的。
被抛弃的大海。
秋天是坐飞机的好季节。
秋天,人们好像有更多机会关注到这些本来很少注意的微小事物。
五
今天,很多人都在晒北京的蓝天。抬头看到高又遥远的天空时,我有一种突然安静下来的感受:没有巨大的烦恼,也没有特别高兴。好像一切都不太重要,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
在朋友圈里看到一句话:“秋天来了,又想好好生活了。”就是这种感觉。
题图:favi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