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最近的朋友圈流行打哈欠

(2016-08-01 18:45:50)
标签:

杂谈

这是 新世相 的第 177 篇文章

我第一时间就把《感觉身体被掏空》这首歌转到了工作群里,并且希望大家都听听,道理很简单——这就像在微博上打一个哈欠,它能提醒人们注意疲劳,也能一定程度上缓解疲劳。

喊累是一件充满共鸣感的事,就像打哈欠会传染一样。所以,这两天,你的微博上可能也有很多人都表示自己的身体被掏空了。

大家已经发现示弱是一种休息的好办法。所以,我们进入了一个非常擅长喊累的年代。关于“疲惫”的网络用语层出不穷,比如“累觉不爱”,比如到处都是“葛优躺”。这些流行词让人感到终于不用再死撑着,像干完一天农活的农民躺下来的那一刻一样,叹口气伸个懒腰休息休息。

不过这也让社交网络上呈现出一种错觉,好像所有朋友都瘫在沙发上翻着白眼转发了这首歌。适当的叹气可以缓解压力,满屏叹息声却让无力的情绪蔓延。表达无力成了一种风潮,死气沉沉成了一种正义。

我们真的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疲劳阶段吗?

演过《摩登时代》的卓别林首先不会同意这一点。同样,18世纪的英国女工人也不会同意这一点。很多人都觉得,我们是“最累的一代”:我们的社交跟工作分不开,需要进行更高强度的脑力消耗,或者觉得我们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

事实是,每个时代的人都觉得自己是最累的一代。有人研究过《疲劳的历史》,其中基督教僧侣约翰•卡西恩记录了1500多年前的僧侣们的生活状态:

“他们认为自己精疲力尽、疲惫不堪,就好像走了很长的路,或者做了什么非常繁重的工作,抑或是连续两三天没能按时吃上饭。除此以外,那些僧侣还会为种种事情焦虑,频繁进出宿舍,哀叹无人看望,甚至会凝视太阳,希望落山能快一点。”

——听起来跟我们下班后瘫在沙发里刷微博差不多。

相比那时候的僧侣、工业革命时的英国工人和卓别林电影里影射的美国工人,我们并没有处在一个更累的时代。但因为拥有传播工具,我的确处在一个更擅长喊累的年代。

我们更会喊累,也更容易形成喊累的风潮。不再需要卓别林拍出一部世纪经典电影来,一首歌就可以做到这一点。

这对这个社会总体是好的。喊累让人暂时放松。但也不得不看到坏的部分:喊累的人太多,有的人只是随口喊两句,但有些人看着看着就容易当真了。

其实,毫无成就感的生活才让人感到累。热恋中的男女会因为每天要见面喊累吗?不会的,但当爱情或婚姻进入消耗期,仅仅是每天见个面这件事就会有人嫌累。累是因为工作没有成就感。所以,让人感到疲惫的并不是过量的工作,而是成就感不够的工作。

并不是因为你的精力真的被耗尽了。如果每个星期一你在起床之前都想辞职,每周五在面对会议时头疼不已,可能因为你进入了职业倦怠期。赫芬顿邮报的Arin Gragossian直言不讳的戳破了窗户纸:“这些年来,我认识到太忙太累的原因要么是你对这事儿根本没兴趣,要么就是你太懒了,没办法好好管理自己的生活,是一个懒惰的骗子。”

如果你是这样的人:你早就意识到了自己的死气沉沉,只是懒得去改变它,经常加班,拖着沉重的步伐很晚到家,躺在床上抱怨一下。这种疲惫就像一场长久的感冒,你想靠拖着来治好它——那么,你要做的并不是喊累,而是改变这种状态。

回头去翻翻微博,那些喊累的家伙都是这样的人吗?可能并不是,所以,别被误导了。不要以为大家都在忍受着毫无成就感的生活,并以此作为自己继续忍受的理由。

很多人只是用喊累作为休息,喊完之后,又精神抖擞地开会加班去了。


在这个非常擅长喊累的年代,要区分自己的累,到底是不是毫无成就感地疲惫。如果是的话,那么热衷于喊累倒是有很积极的效果。我想,许多人热衷于分享这首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喊累”带来愉悦和休息。

但如果你真的感到疲惫,那么不要只是转发一首歌,要去做点什么。

要知道,打哈欠虽然可以暂时缓解疲乏,但你不能指望打个哈欠就真的消除疲乏。最终,你还是解决它。一次彻底的休息,或者对生活状态痛下决心的调整才是必要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