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上周了解了沃尔沃环球帆船赛的种种细节。这是一次不断反思自己平庸生活的旅行。
一
说实话,必须面对自己的平庸,并戳穿“我活的挺不错”的幻象,这种体验并不好。
和很多人一样,我拥有不壮阔但充满小快乐的生活。这种生活就像余世存在一篇文章中写的那样,“欢天喜地地在节日里吃美味,穿新衣,赌博,沉醉于男欢女爱、婚丧嫁娶的快慰和热闹中”。人们“以玩世游戏的态度来应对现实”,很少去想这种生活的不足。
我突然意识到这种生活不够好,是在三亚看到船员们拍来的一段短短视频时。海上云层昏暗,海水在滚动,最远的一小片天际线上突然垂下一条红色的闪电。
看上去危险而辛苦,但那一刻我愣住了,我觉得快乐什么都不是,成功也什么都不是。一些被有意埋在意识深处的冲动奋力钻了出来,同时,这冲动已经非常遥远且没有机会去实现的挫败和沮丧像海水一样把我冲垮了。
太久以来,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作为现实生活的毒药,被小心谨慎地对待,我们承认理性主义和英雄梦想,但总是加上前提:别冒失地追求它并因此毁掉生活。这话当然是对的,但矫枉过正的结果是,英雄梦想被忙碌充实的生活给踩平了。
二
英雄主义往往离生活比较远,我们很容易就半真半假地将它忘记了。比如,我一直希望骑着龙飞行,但它太遥远,所以我心安理得地买一个龙模型就满足了。很多人希望攀登高山,他们看完王石登上珠峰的新闻后,大概也不会觉得不安,因为那是“太难做到的事”。
再比如航海。乘船渡海这种充满古典冒险主义气息的事情,放在科技发达、信息通畅的当代,总有一些不合时宜。它太不真实,我们会争着去电影院看《加勒比海盗》,为航海者的奇幻冒险感到振奋,然后又安心地安睡了。
只要它是不现实的,我们就不用对它负责。但这一次,我见到了那些会告别家人和陆地,告别现代科技和享乐,在海上漂流290天的男人和女人,听他们讲述如何对抗南太平洋上高达40米的巨浪,如何落水,如何过着“life at extrem”。
其中有一位女士,站在陆地上像是这里的陌生人。另一位中国男士曾经还是名记者——这种对比太强烈,他让人不得不抛弃一切理由,好像从一个安稳的藏身地被揪了出来,再也躲不过去。想想这件事就让人沮丧:当我们对着大风难过的时候,瑞典船长正在因为没有风而恼火不已。
此后的行程,我一直陷进这种矛盾里。动人的日常生活一直是我倡导的事物,但它与动人的冒险听上去又存在着很大的分歧。既然过着平凡生活,我们也能体验伟大的冒险吗?
三
平凡生活和非凡生活之间的确有同构性,都面对挑战,都有危急时刻。我试图说服自己的是,即便我们不能去海上,不能去雪山,不能在龙背上飞越天空,我们也许也有机会面对挑战。掌控生活的绳索不被挣断,有时候也不必掌控帆船的绳索更容易。
后来我见到了一位曾经做过帆船赛选手的沃尔沃员工。他是瑞典人,沃尔沃汽车正是从瑞典产生的品牌,北欧血统里本来就带着挑战、冒险、战胜自然的意志,因此刚从船上回到陆地上,坐进办公室时,他的确感觉到不适。但后来,他把工作和生活当成冒险来过。这是有说服力的,如果一个曾经靠近过冒险的人也能回归平凡生活,那么我们的生活也许不像听上去那样无助和令人厌倦。
谈到旅行时我们说,真正的壮美不只存在于外部世界,也存在于自己的勇气中。对冒险也是这样的。回答刚才的问题,过着平凡生活,我们也能体验伟大的冒险吗?
我想,如果有可能,我还是会骑着龙飞到天上去,去海上看红色的闪电。如果没有可能呢?那么要提醒自己,别用短暂而细碎的快乐掩盖住对冒险的渴望,去做更刺激的事,把难题和危机当成风浪去对抗。别放弃对生活的掌控力。
其实生活的凶险不比海洋少。关键是,在平凡生活里不要丧失对风暴的感受力,要像里尔克说的那样,随时看见风暴而激动如大海。无论对自然,还是对生活,我们都没有办法稳操胜券,但我们依然竭尽全力去把控它。
要时刻让心里有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