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全城搜捕当官的 | 地坛的故事

(2015-01-22 15:44:06)
标签:

历史

文化

全城搜捕当官的 | 地坛的故事

精选评论关注该公众号可参与评论

写评论http://res.wx.qq.com/mmbizwap/zh_CN/htmledition/images/icon/appmsg/icon_edit227bf3.png地坛的故事" />

    以上评论由公众帐号筛选后显示

    全城搜捕当官的 | 地坛的故事

    我的评论

      已评论

      作者:杂了咕咚 

      21、事情发展至此,双方已经到了退无可退的地步。如同两位武林高手打斗到最后,到了互抵双掌对拼内力的阶段,谁也不会退却,谁退谁死。当然,还是嘉靖的内力更浑厚,有锦衣卫在他身后一起推嘛。嘉靖下令将伏跪请愿的官员中所有五品以下的,共一百三十四人下大狱。这张逮捕令的签发,标志着嘉靖已经具备了掌控朝局的能力,在认爹战役中取得了胜利。被抓的人中有委顿惧怕的,也有一边说着:“我自己会走!”一边眼神坚毅望向远方昂首前行的。


      22、下午大规模抓捕以后,左顺门跪谏的大臣们也就散了,故宫又恢复了往日的安静。对所有人来说,这安静充满了压抑和惊恐,只有嘉靖一个人除外,他在品味着这份安静。经历了下午的阵仗,嘉靖又成长了,他擦干汗水打起精神,决心宜将剩勇追穷寇,从严从快处理反对势力。为了不再给那些自以为是的大臣们,再次集结的机会,他彻夜未眠部署战斗,当拉开窗帘时,天又亮了。一手叉腰的嘉靖仰望着晨曦,陷入了沉思当中。清晨,京都开始了全城大搜捕,先后抓了二百二十个当官的,北京有头有脸儿的官员,统共也没剩多少,官场出现了断层式消失。


      23、抓捕结束以后,廷杖的廷杖,贬职的贬职,罚俸的罚俸,充军的充军。说到廷杖,还要多聊两句,廷杖是皇帝专门打官员的刑法,就是在皇宫里打屁股。廷杖起源挺早,开始是穿着厚裤子轻打几下的,以示惩戒,但发展到后来,特别是到了明朝,却变成了具有明朝特色的刑法。纵观历史,朱元璋对官吏最为严酷,比如官员贪污60两白银,立刻杀头不算,还要剥下皮,并往人皮里填满干草,最后将人皮标本立在公堂之上。朱元璋也特别爱用廷杖,开了廷杖打死人的先河。虽然后来永乐皇帝朱棣取消了这一刑法,但到了正统帝(又是他,呵呵)时期,廷杖又回来了。此时的廷杖已经变成了脱光了裤子,狠狠的打。让你没命,还没脸,“杀人诛心”!


      24、泄愤的嘉靖这次玩儿的更大,破纪录地打死了十七人,先后有一百八十来位五品以下的官员被廷杖。其中也有嘉靖特别恩典的,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比如大才子杨慎就是其中之一,廷杖完了十天,又叫来廷杖一次(也有说是杨慎再次调皮积极争取的),然后把37岁的杨慎发往边陲云南永昌卫(现在的保山县)。从此杨慎再也没有回到仕途,漂泊中度过了余生。经过这次君臣间的角力,嘉靖取得了战略上的胜利,实现他的地盘他做主,成了真皇帝,这下皇宫可以转行成木偶剧院了,只不过牵线的是嘉靖,台上的是官员(包括后来的严嵩父子)。嘉靖马上找来认爹帮手张璁、桂萼,并正式宣布:尊亲爹为爹(皇考),入册立牌位。因为名额有限,又把其他长辈的牌位请出庙堂。


      25、前面说过,年青时期的嘉靖有追求,一是要打赢认爹这场战役,另一个就是要效仿祖宗朱元璋,建立强盛的明朝,口号是:新朝廷,新大明。现在认爹壮志已酬,接下来就要像太祖一样,在大明留下自己的烙印,创造嘉靖人自己的品牌! 在古代,人们还是有信仰的。古人相信有神明的保佑和监督,才是幸福平安的。因此祭祀是除了继承以外的,最重要的国家大事之一。所以在各项事情中,调整祭祀礼仪成了嘉靖体现自己正统身份和皇权的一件举足轻重的事,可以明白无误的告诉世人,现在我说了算。地坛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诞生的。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账号“时拾史事”(historytalking)。想看轻松有趣的历史?想了解正史中的八卦事?想知道历史中的各种稀奇古怪?关注我就对了。你还可以通过网易云阅读、腾讯新闻客户端、zaker、鲜果、flipboard多种形式搜索订阅时拾史事。投稿请发historytalking@outlook.com


      http://mmbiz.qpic.cn/mmbiz/twJ0sHRp5KdQhFWPCNEDUVkFsjIH1JblqPFVz7mbHPhDorfgcQomGj3aRXwounTAxycPspBOhHTxSZbkLb3qJQ/0地坛的故事" TITLE="全城搜捕当官的 地坛的故事"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