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历史文化 |
虽然没有权威部门的调查数据,但唐朝大约是很多人最想穿越的朝代。如果你在农历八月十五这天穿越到唐朝,你会见到什么情景?繁华的长安、洛阳,大街上是不是也摆满了各种馅儿的月饼?商家为了利润是不是也会给顾客打折?当你见到有幸见到从衙门里走出的公务员时,你上前去问“中秋节放假几天”,猜猜他会怎么回答你?这个手册为各位穿越客们提供一点点中秋穿越指南,供大家参考。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八月称仲秋,八月十五乃仲秋之中,故称“中秋”。 “中秋”一词源自《周礼?春官》:“中秋夜迎寒”,可见其渊源久远。所以,如果我们有幸穿越到古代,和古人聊天没有话题的时候,聊聊“中秋”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聊什么内容呢?中国人爱喝酒,有事没事来两杯,中秋节酒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中秋节可以聊聊喝酒——如果你把人民币兑换成铜钱,那你们可以到小酒馆里边喝边聊。诗仙李太白曾“举杯邀明月”,一场狂醉后,和月亮定下了“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的约定。文豪苏轼中秋喝醉了酒,想到远方的弟弟,思念之情油然而生。他借着酒兴,吟出了千古名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文人的诗意生活。如果想穿越到古代去做个普通百姓,那就去酒店买一壶酒,回茅屋里杀只鸡或鸭,喝喝酒,拉拉家常,偶尔吐几个黄段子活跃气氛,乃是最佳选择。不过买酒可得赶早哦,去晚了就都被抢光了。《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节之前,各酒店都卖新酒,重新装饰门面、打扮彩楼,用竹竿挑出画着醉仙的旗子。街市上人人争相饮酒,到午时未时之间,各家酒店的酒就都卖光了,纷纷扯下招幌。
“中秋夜,月儿圆”,中秋节怎么可以少了月亮呢?唐代流行“拜月”。不过这可是女子的活动,男人们就别参和了,因为当时的习俗是“男不拜月,女不祭灶”,这可不能违反。怎么拜呢?诗歌《拜新月》告诉后人拜月的方法:
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
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
简单的拜月就两点,一是下跪,二是祈祷——声音要请轻柔哦,特别是没结婚的女孩子,一定要矜持,保持淑女形象。如果要讲究,程序就要繁琐一些,古籍记载:“八月十五日祭月……家设月光位,于月所出方,向月供而拜,则焚月光纸。”设一个祭位,摆上祭拜用的食物水果,面朝月亮的方向拱手而拜,拜完还要烧纸钱。祭拜的时候说点什么呢?月亮是嫦娥的居住地,拜月亮也就等于拜嫦娥。祈祷的时候可以请求嫦娥赐予“美丽容貌、幸福爱情、美满家庭”,所谓“貌似嫦娥,圆如洁月”。
拜月不分年龄,老少皆可。甚至连幼女也可以参加。有一首《幼女词》描写了一个六岁小女孩中秋拜月的情景,甚是有趣: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女人拜月,男人就赏月。中秋节本来就起源于赏月,所以中秋赏月“天经地义”。唐朝时中秋赏月成为一种时尚。赏月之风首先在文人、土豪、官员等上流社会兴起,然后普及到平民中间,形成了中秋佳节全民赏月的情景。到宋代,赏月之风更盛。《东京梦华录》记述北宋汴京中秋赏月的繁华景象:“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吴自牧在《梦粱录》里的记述更加详细,当时的临安的中秋赏月情景之繁盛,令人心向往之:“此际金风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窭之人,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卖买,直到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晚不绝。”
长期像狗一样为了生存忙碌奔波的我们,早就忘记了月亮的存在。中秋到了,我们赶着去超市买打折月饼,去农贸市场买各种节日食品,晚上坐电视前看狗血电视剧,即使无处不在的广告强奸着我们的耳朵也不愿走出去看看天空。我们哪里懂得“玩月”?但是既然穿越到里理想的朝代,样子还得摆一摆,具体的以后慢慢学也来得及。
中秋节是个团圆的日子,外出的人们都要回家和家人一同过节。全家人聚在一起,或者跟好友同僚一起,品月饼喝酒聊天看月亮,好惬意。有些人回不了家,或亲朋好友离散,看着圆圆的月亮,思乡之情、游子之思便油然而生,情之所至,流于笔端,就是隽永的诗句或感人的文章。
说到回家团圆,就涉及到公职人员的假期。汉代假期很少,节假日更少。唐人张守节所著《史记正义》有“汉官五日一假洗沐也”的记载,说的是汉代官员上五天班休息一天。除“五天制”外,汉代假期还有“十天制”,即上班十天休一天。还没有“中秋节”的概念。唐代人懂得享受,在前代的基础上增加了很多节假日。唐代几乎每逢节气都要放假;此外还有婚假、丧假、探亲假、拜扫假等等,相比现代,爽多了。唐代节假日是这么安排的:“元正、冬至各给假七日,寒食到清明四日,八月十五、夏至及腊日各三日”。
所以,当你穿越到唐朝,见了公务员们,问道:“中秋放假几天?”他会说:“和你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一样啦,都三天呀!”听到这,你是不是会感叹:历史好像也没前进呀,千多年了还是老样子。
月饼是中秋节少不了的食物。相传月饼起源于唐朝,当时称“胡饼”。北宋时称月饼为“金饼”,“月饼”一词最早出现在南宋。所以,穿越客们到了唐朝可别问商家买“月饼”哦,人家听不到滴。
到了明代,月饼成为过中秋节的必备食品,而且中秋送礼流行送月饼。但是这可跟腐败无关哦,乃是“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中秋“送月饼”更为流行,并影响到现代人的节日消费行为。
以上就是“中秋穿越手册”的全部内容,对于普通穿越客基本够用了。但如果你是个文艺青年,想要有文艺范儿,那还得补充一样,就是吟诗作赋。中秋佳节,怎能少得了吟诗作对?面对月亮,苏轼李白高吟“举杯邀明月”,苏轼感叹“高处不胜寒”,而你呢,面对美景,心中澎湃情感无法抒发,岂不是太郁闷?但是吟诗作赋不是一天两天能学得来,得长期学习、储备知识,还要有一颗敏感的心灵。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账号“时拾史事”(historytalking)。想看轻松有趣的历史?想了解正史中的八卦事?想知道历史中的各种稀奇古怪?关注我就对了。你还可以通过网易云阅读、腾讯新闻客户端、zaker、鲜果、flipboard多种形式搜索订阅时拾史事。投稿请发historytalking@outlook.com
时拾史事是微媒体联盟(http://union.vmeti.com)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