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历史文化 |
2009年,北京办过一个展览,叫《帝京印象——西方版画中的老北京》,所有画作来自于清末几十年中西方媒体上刊发过的关于北京的铜版画。
这些画中,最早的一批是1665年荷兰人约翰·尼霍夫跟随荷兰使团访问清廷时创作的《荷兰东印度公司使团觐见鞑靼可汗》组画。因为当时清廷礼仪十分严谨,官员思想保守,许多场景都是尼霍夫事后依靠记忆补画,与历史中的记载出入甚大,但却是西方人第一次直观地了解到充满神秘色彩的东方大国。
最晚的一批来自于1902年光绪返京后第一次接见外国使者中的画家。由于作者已经能够在现场进行创作,从队伍的行进顺序,到人物的衣着打扮,神态和配饰,都几乎和史料记载的一模一样。
从画中看,早期外国人画的中国都有所美化,充满异域风情,咱中国人自己都不太认识:)。后面的就跟看过的老照片都比较像了。(传图不方便,就不分时期了,一股脑传了)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账号“时拾史事”(historytalking)。想看轻松有趣的历史?想了解正史中的八卦事?想知道历史中的各种稀奇古怪?关注我就对了。扫一扫二维码也可关注哦。你还可以通过网易云阅读、腾讯新闻客户端、zaker、鲜果、flipboard多种形式搜索订阅时拾史事。
前一篇:1988年的全民抢购风潮(图集)
后一篇:周末版:唐朝短信(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