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系列】掀起历史巨浪的王仙芝、黄巢起义 之二

作者:长孙蕥文君
二、分道扬镳
公元876年,起义军正在急攻打蕲州(今湖北蕲春),蕲州刺史自知不敌,便主动请求代替王仙芝、黄巢等人向朝廷求官,王仙芝、黄巢等人闻讯大喜,当即停战罢兵,还亲自去找蕲州刺史饮酒谈欢。不久,一位宦官带着一封诏书到达蕲州,诏书里只有一句话“封王仙芝为左神策军押衙”,王仙芝听罢高兴不已,就是这时,黄巢对王仙芝说:“你投降朝廷,独自得了官位,咱们的五千部下怎么办?你到京城做你的官去,让我带领部下们走吧!”黄巢越说越气,一拳打到王仙芝头上,王仙芝的头因此受了伤,部下们纷纷劝和,黄巢这才不悦而去。王仙芝事后才恍然大悟,担忧自己的部下离自己而去,官位也不再接受,再次起兵,劫持州兵而去。没想到起义军向朝廷求官竟然是这个结局,不知是朝廷故意设的局,还是王仙芝确实疏忽了,起义军的分裂已成必然,黄巢从此便带领一部分军队开始独立作战,与当年的同袍战友王仙芝分道扬镳。
此后,王仙芝转战河南,黄巢则转战山东,连破郓州(今天山东郓城)、沂州(今山东临沂)等地,期间还他们一起合兵围攻宋州(今河南商丘)。在攻打宋州期间,一个叫朱温的年轻人加入了黄巢的军队,朱温虽是初次上阵,打起仗来却是凶悍无比,黄巢不禁对朱温赞赏了几句。无奈宋州城池坚固,王仙芝、黄巢又各自为战,宋州久攻不克。
这时,张自勉率领着各路唐军赶到宋州,对疲惫地起义军发动总攻,起义军大败而走。王仙芝、黄巢两人于是再次南下转战随州(今湖北随州)、蕲州(今湖北蕲春)等地,虽然各自也取得了一些战果,但毕竟力量已经分散,屡为唐军所败,不复当年纵横中原的战果了。
公元877年,朝廷再次启用宋威、曾元裕,还让宦官杨复光做了监军。杨复光屡次派人游说王仙芝归顺朝廷,王仙芝大概是对第一次蕲州封官的印象还不错,就派出去了自己的得力干将尚君长请降,不料宋威暗中派兵在尚君长去唐营的路上生擒了他,还向朝廷奏报说是打败尚君长之后所擒的,杨复光则说是尚君长是自己投降的,两人争执不下,朝廷派人来查,也没查个水落石出,尚君长于是被不明不白地处死。
还是这个宋威,毁了朝廷的招安之策不说,还得罪了宦官杨复光,朝廷便解除了宋威的统帅之权,任命曾元裕和张自勉统帅军队追剿起义军。
公元878年,愤怒的王仙芝率领大军攻向江陵(今湖北江陵),很快攻克江陵外城,包围内城,胆怯的荆南节度使杨知温立即向山东东道节度使李福求救,李福迅速率领军队救援,在襄阳遇到五百沙陀兵,沙陀兵于是跟随唐军赶到荆门(今湖北荆门),沙陀兵矫勇善战,纵兵出击,大败起义军,正在围攻江陵内城的王仙芝闻讯大惊,迅速撤兵,转战申州(今河南信阳)。曾元裕趁王仙芝失利之时也紧追其后,先在申州击败王仙芝,又在黄梅(今湖北黄梅)围堵住王仙芝,王仙芝率大军与曾元裕奋勇激战,力图冲出包围圈,但最终还是失败,王仙芝也在激战中被斩杀,一代豪杰王仙芝就此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就在王仙芝在黄梅失败之时,黄巢也在苦攻亳州(今安徽亳州),尚君长之弟尚让率领着突围出来的王仙芝残部归于昔日的战友黄巢,黄巢整合起义军,自称为“冲天大将军”,设府署官,建元王霸,准备大展雄图。
三、进军江南
黄巢率领着起义军再次返回中原,接连攻破沂州(今山东临沂)、濮州(今河南范县),又自濮州攻向宋州(今河南商丘)、汴州(今河南开封)、叶县(今河南叶县),再次威胁东都洛阳,朝廷不得不调动重兵驻守洛阳。与此同时,黄巢依然延用起义军四处出击的战术,在江西、浙江等地分兵作战。唐军久与起义军厮杀,经验已经颇为丰富,同时朝廷动员起了更多的军队来四面围攻起义军。面对源源不断而又日渐集中起来的唐军,起义军在河南、江西、浙江等地不断失利,黄巢不得不在不断地失败中总结教训,改变战术。
公元878年,黄巢集结兵力,转攻浙江,攻克越州(今浙江绍兴),镇海节度使高骈派手下大将张潾、梁缵率军迎战起义军,一战击败起义军,并收复越州。起义军随后不得已转战江西,一路攻破饶州、吉州、虔州、信州等地,然后进攻了宣州(今安徽宣城),又不克而走。黄巢终于明白,继续留在河南、山东、淮南等熟悉的地带作战是再也不会取得像样的战果了,只有到那些没有去过的地方才可能会取得辉煌的成就。
宣州之战后,黄巢避开唐军的追击,取道仙霞岭,在山间开道七百里,攻向建州(今福建建瓯),建州刺史闻讯而逃,初战告捷之后,在蒲城分兵两路进击,两路军马一路挺进,在福州(今福建福州)会师,随后攻克福州,占领福建全境。
朝廷闻听福建全境失守后,立刻任命曾经打败起义军的高骈为诸道行营都统,统帅淮南的军队追剿起义军,高骈再次派出大将张潾、梁缵率军南下。高骈颇有军事才能,曾经在866年大败南诏军队,收复交趾(今越南),又在875年挫败南诏军队,稳定西南,是晚唐时期难得的一员干将。手下大将张潾、梁缵等人也是身经百战,向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张潾、梁缵进入福建后,屡败起义军,同时,多为北方人的起义军到了福建后又水土不服,多有患病者,战斗力急剧下降,黄巢面对不断失利的局面,只好整合军队,转战岭南。
公元879年,黄巢攻入岭南,攻克东莞后,包围广州。为了让不断失利的将士们有喘息之机,黄巢决定假装投降,写信给岭南节度使李迢,请求“天平节度使”之职,朝廷内部发生争论,最终因田令孜执意不允而罢。为了得到更多的休息时间,黄巢再次上书给朝廷,请求“安南都护、广州节度使”之职,朝廷再次发生争论,最后,右仆射于琮议论说:“南海市舶司获利颇丰,要是贼寇得到了,朝廷的收入就会因此而减少。朝廷万不可顺从这帮贼寇!”在不断地争论中,朝廷最后也只是授予了黄巢“率府率”之职,率府率只是护卫东宫、执掌兵仗羽卫的一个小官而已。就这样,几个月过去了,黄巢的军队也在朝廷的争论中得到了喘息之机。
当朝廷的诏书下达之后,黄巢以职位太低为由,大骂执政,急攻广州,当日就破城,随后派军队横扫岭南全境。自从起兵以来,一直流动作战的黄巢至此才得到一块根据地,黄巢在岭南铲除贪官污吏,大规模扩充军队,实力壮大起来。
朝廷为了防范起义军北还,任命宰相王铎为荆南节度使、南面行营招讨都统,统帅各路军队征讨黄巢。王铎屯兵江陵(今湖北江陵),任命李系为招讨副使、湖南观察使,驻军潭州(今湖南长沙),准备随时应战。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账号“时拾史事”(historytalking)。想看轻松有趣的历史?想了解正史中的八卦事?想知道历史中的各种稀奇古怪?关注我就对了。扫一扫二维码也可关注哦。你还可以通过网易云阅读、腾讯新闻客户端、zaker、鲜果、flipboard多种形式搜索订阅时拾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