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摄影家约翰·汤普逊给包括恭亲王奕訢在内的晚清很多名人拍过照片,其中有一位就是曾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全权大臣的董恂。在古老中国刚刚开始学着和外国人打交道的那个年代,董恂以其谦谦君子、严谨学者的形象,赢得了很多外国人的好感。中国同文馆首任洋教习丁韪良曾在自己的回忆录中专门有一节写他。
丁韪良特别提到了董恂的待客之道,几件小事中很可以看出董恂的教养和宽厚,同时也看出他和人相处的技巧。
有一次董恂招待客人时,客人中有一位乡村来的女士,由于不识得董恂府上的高级茶具,她把茶倒到了茶杯托里。可以想象,如果她的行为被当众指出或纠正,她一定会很窘迫。董恂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他马上不动声色地拿起自己手边的茶壶,将茶倒进自己的茶杯托里,并且自然地端起来喝。不管周围其他人是否会跟从他的行为,他这个做法本身就给那位乡村女士解了围——至少她不是唯一一个异类。
有一次丁韪良等人与几位总理衙门大臣共进早餐,丁韪良站起身来向桌对面的人递东西,笨手笨脚地把椅子弄翻了。还没等丁韪良做出反应,董恂马上对旁边的仆人说:“把这个椅子拿走修一下,它的腿有问题。”轻松将丁韪良带离了尴尬处境。
虽然是大清帝国最为开明的官吏,受传统教育的董恂也还是会顾忌社会议论,因此生活上比较遵从传统。赫德曾为教习们购买一栋房屋,与董恂家比邻,而在当时,与外国人做邻居是受社会鄙视的事情。丁韪良就去找董恂咨询他的看法。董说:“你是最好的朋友之一,我怎么会不愿与你为邻?不过请不要在我家旁边建高烟囱。”丁韪良以为董是出于风水考虑,董解释说,他并不迷信,他这样做只是考虑社会上的人的感情。
董恂出身贫寒,是靠苦读参加科举考试逐渐做到高位。在他的官宦生涯中,他始终没有放弃学习,倾心笔耕至最后一息。丁韪良夸他是有威尔士亲王的教养,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说他是“我所知道的最有成就的说谎者”,这话绝无贬义,而是对他外交手段的恭维。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账号“时拾史事”(帐号:historytalking)。想看轻松有趣的历史?想了解正史中的八卦事?想知道历史中的各种稀奇古怪?关注我就对了。扫一扫二维码也可关注哦。现在你也可以通过Flipboard订阅“时拾史事”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