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京城环卫管理始于八国联军​

(2014-02-26 12:13:32)

 京城环卫管理始于八国联军​

 

    清末北京城的卫生状况很差,“今京师为首善之区,而地方之污秽以京师为最,人畜之粪,堆积于道,晴则碾成细末,大风一起,扑人口鼻,不可向迩,雨则与沙泥融成一片,至不可插足”。日本人认为北京城的这一局面与时人的生活习惯有直接关系,“各家庖厨等废弃物,无可丢弃的特别场所,亦无处理此物的清洁公司,故皆丢弃于道路。但新修之路不许丢弃此物,故街上已不见污物,但至小巷则到处可见此丢弃物”。“……又场内各处有贩卖鸟兽鱼肉蔬菜水果类的市场,只以大街路旁充当市场,无特设房屋,市场肮脏之极,臭气熏鼻,苍蝇成群,猬集于食物,不卫生的危害不少”。“中国人自上至下有食肉之习,但北京无特设的屠宰场,肉铺在其店前屠刳,卖肉,血液污地,危害市民健康之处不少”。

    1900 年,八国联军以解救各国公使为名出兵中国,同年8月,占领北京城。慈禧太后和北京的诸多官员纷纷逃离北京,北京陷入了极度混乱的无政府状态。

    侵占北京后,八国联军公然 “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这给北京城造成了一场空前浩劫。 “查京师地面自遭兵燹之后,土匪纷纷抢掠,闾阎骚扰,民不聊生”。变乱以后,北京城内供应十分紧张,“京城为洋兵占据,小民生计维艰,煤米两项尤虞缺乏”,“数百万生灵嗷嗷待哺,觅食维艰,穷蹙情形,不堪言状”。

    这种局面也严重威胁到八国联军在北京的统治,于是,“各国驻京兵官会议,办理设立巡捕事务,定通行章程数则”,组织洋兵队进行巡逻。同时,也吸收了一部分官绅参与其中。针对北京城内供应困难,各占领区 “令各铺户开市,如有攘夺,伊为弹压”,“凡有空门面,皆令开米面铺,伊将转运来也”。

    与此同时,留京官员积极谋求恢复北京的秩序。在联军占领北京的当天,五城御史陈璧就令人张贴安民告示:洋兵入城,和好在即;居民官宅,各安生业。匪徒抢掠,格杀勿论;拿送到城,立即正法。侍读学士恽毓鼎、副都御史曾广銮、总署学士胡荃孙、劳凯臣、崑冈、敬信等 “遍访知交,熟筹办法”,联络留京的满汉官员,并与海关总税务司赫德会商,“向各国大臣设法婉商,俾得保全一切”。

    多方人士的努力促使联军在北京的统治政策有所改进。不久,庆亲王奕劻 “闻京外数百里之内百货云集,以无贩运折阅实多。再四筹思,惟有暂行借重洋人保护商贾,庶几敢于贩卖米粮、煤炭暨一切用物”。经过协商,“赫德允给商贩切实护票,可以出入城内,沿路毫无阻滞”。京城内蔬菜短缺的严峻形势稍稍缓解。

    北京事态的发展急需一个有效的管理机构。清政府方面因“管辖地面权属他人,虽有良策,无由呼应”,对当前的形势无能为力。列强则由于语言不通、民情不熟以及兵力的单薄,也无力承担这一重任。他们需要当地有影响力人士的支持,以扫除管制地方的障碍。最终,列强、清政府、官绅走到了一起,三方同意建立一个组织,维持京城秩序。这个组织就是 “安民公所”。

    日本占领区最早设立了安民公所。这主要是由于日本占领区范围广阔,任务较为繁重,仅仅依靠占领军自身很难进行有效管理,需要地方士绅的帮助。另外,也由于日本比较熟悉清王朝的国情,他们知道怎样才能更好地维持占领区的秩序。

    美国则代表另一种情况。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美国是较早确定对华政策的国家。他们同日本一样,很注意恢复占领区的秩序。虽然他们没有日本的优势,但是善于利用当地的士绅为其服务。实行分区占领后不久,他们就与恽毓鼎、曾广銮等人来往频繁,双方建立了 “共信”。美界“协巡公所” 的建立是士绅直接作用的结果。英国的的情况与美国相似。

    相比较而言,德国界内治安机构的设置经历了较多的坎坷。起初,主管德界事务的柯士达对占领区内的民政漠不关心。德界官绅对德人横行“无不痛心疾首”,于是一同谒见柯士达,建议仿照美界, “约束部下”,柯士达以 “德国自有办事章程”拒绝。后来德界也建立了具有安民性质的巡捕局,在人员数量上也是最多,但作用有限。直至格尔到来,“皆照美界章程办理”,这一局面方有所改观。

    至于法国和意大利,他们对占领区的治安并不在意,当地官绅的主动要求是建立治安机构的主因。而对俄国而言,由于北京不是其所关注的重心,虽然也建立了安民公所,其更多的是在沽名钓誉。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以西方的方式治理北京。早在占领初期,他们就强迫人民夜晚点灯、洒水泼路等等。安民公所建立后,即接管了这部分工作。

    京城乱后,死伤很多,卫生状况更是令人担忧。“城关一带,浮尸尚未埋尽,虽经卑前县张令雇夫掩埋,而东北两关遗尸较多,且有当时轰毙屋内,嗣后人迹罕至”,出于防疫需要,外国士兵到处拿人,抬尸扫街,除污净室,城内居民皆视为“畏途”。为了清洁卫生,各国占领军还令居民将街道修垫平坦,打扫干净。日本人更是令各住户门前设土筐一个,木桶盛水,以净街道。

    安民公所建立后,“各局巡勇,除按班巡夜外,分局宜轮派勇丁四人,白昼巡街,催赶洒扫 ……”后来,安民公所进一步扩展了卫生工作的范围。他们按户敛钱雇车,分日到各家载灰土等弃物,送往城外,以净街道。

    各占领区为了解决民众出恭难的问题,由各家各户出钱,在各地修盖了厕所。时人对此却深以为苦。由于北京居民生活习惯的影响,很多人并不习惯使用厕所,关键是当时所建厕所数量有限,这非常不便于人们的使用。所以,很多人往往遵从习惯,采用路边出恭的方式。但这又有很大的风险,一旦为外国巡警或者安民公所的巡勇发现,这些人将要受到惩罚。安民公所还十分重视娼妓的管理,不仅取缔私娼,还对妓院所在地进行检疫,隔离取缔带有病患的娼妓。

    正是在安民公所的运作下,北京城的秩序得以迅速恢复,人民的生活逐渐稳定。与此同时, 人们也不得不接受着新生活方式的冲击,并逐步适应之。尽管这种改变还非常小,但它的影响却非常深远。

    “庚子变后,扫除瓦石壁垒一新,联军各分地段,籍兵力,以改革。上自王公贵戚尚待大僚,下至无赖、屠夫、菜仆,无不俯首听命,无敢或违。不能不惊其办事之勇,而收效之速也。銮舆西还后,北京地面事宜仍由步军统领、顺天府尹、五城御史经理,“而故态复萌,毫无进步,站街之兵,或如聋瞽,或如虎伥,盗贼之充斥,道途之污秽,几乎如庚子之前矣。” 

    列强退兵之后,安民公所的裁撤亦提上日程,负责善后事宜的胡燏棻根据情势,主张将安民公所“可留者留,可撤者撤,请更名巡防局,督绅办理”。由此,清政府确定了取代安民公所的机构——巡防局。此后,善后协巡总局逐步建立起来,安民公所开始退出历史舞台。但其影响却并未消失。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期间,安民公所被迫按照联军的意愿,在占领区内清扫街道、修建厕所等事宜,对于那些习惯于传统的人们而言,不是福音,而是灾难。当八国联军将要撤离,将北京的民政归还于清政府后,五城负责治安, “各街巷扫街、泼水、点灯、倒土、出恭、夜行等事,暂多松懈,不慎严查究责”。时人对此深有感触,“究竟我兵同气连枝,互相怜悯,不比洋人横暴耳”。然而,庆亲王或许是在与列强谈判期间看到列强管辖之下比较良好的秩序,对此则是另一种态度,他主张继续进行这一工作。

    八国联军撤离北京后不久,清政府即对北京城的主要道路进行了修整。这次修整不再是原来简单的填土,而是“将原有甬道翻起,使中间及两侧均成同一高度,中间为人行道及轻便车道,左右两侧为重车道,中间左右设沟以便于排水,只有中间路面用条石及水泥,以固地面,左右种植杨柳,设路灯,撤销全部小摊,每隔一、二百米配备巡捕,以维持交通和保障安全”。

    安民公所建立以前街上没有公用厕所时,居民生活较为不便。安民公所建立后,执行联军的命令,禁止民众随地出恭。清政府接管北京后,开办警察事务,公用厕所成为其职责之一。当时,在城内修建了一些,一概禁止在新修道路旁小便,且有巡捕巡逻,遇有小便等事立即惩罚。后来,为解决路人入厕难的问题,又在新修道路附近设置厕所。另外,以前城内各处设有肥料制造场所,均被当局逐渐将其移至城外。

    尽管当时城市卫生设施的修建有很大的局限,但它是北京城近代化进程中重要的一环。它引起北京城市现代文明意识的觉醒,是北京城近代环卫事业的开端。


编辑自北京故宫博物院滕德永论文《安民公所与北京近代环卫事业的起步》与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杜丽红论文《清末北京卫生行政的创立》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账号“时拾史事”(帐号:historytalking)。想看轻松有趣的历史?想了解正史中的八卦事?想知道历史中的各种稀奇古怪?关注我就对了。扫一扫二维码也可关注哦。现在你也可以通过Flipboard订阅“时拾史事”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