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九龙城寨是世界上最富传奇色彩的贫民窟,至今欧美大量影视、动漫、游戏中,还常常使用九龙城寨的画面。不见天日的高耸楼宇,末日般的破败,霓虹灯光和近乎百分百的无政府,使九龙城寨成了西方眼中末日版未来的真实写照。
鸦片战争以前,九龙城寨原址仅是一个小兵营。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把香港岛割让了给英国;为了防御英军侵犯,两广总督耆英上书奏请满清政府兴建城墙。1847年建城后,又建了多幢房屋作衙门及宿舍,并驻扎了充足的守军。跟着中、英政府于1860
年签定《北京条约》 把九龙界限街以南的地方割让给英国;1898
年中、英政府签定的《拓展香港界址专条》更将九龙界限街以北至深圳及离岛租借给英国 99 年,但满清政府仍拥有九龙城寨的管治权。 1899
年英军藉词将中国官兵驱逐出境,九龙城寨陷入无政府状态,成为一个英国政府不管、中国政府不管、当地居民不管的“三不管”特殊地区。
上世纪五十年代起,赌场在九龙城寨大肆发展。毒贩也把握此“三不管”的大好机会公然在城寨内贩卖毒品,当时城寨中的毒窟有三类,
分别是白粉档、鸦片烟馆、红丸馆,其中一条名叫“光明街”的巷,便是毒贩公然卖白粉的地方,整条巷都摆满卖白粉的档口。九龙寨城在无政府的情况下人口骤增,成为了杀人犯,强奸犯,毒贩等各色逃犯的聚集地;亦成为了各色地下工厂的所在。到70年代时,九龙寨城人口增至两万五,香港90%的海洛因由此输出。同时,各色大小妓院、赌场、斗狗场等等如雨后春笋般应然而生。在很长时间里,香港警察无人敢进城寨执勤。
港英政府一直希望对城寨进行整治,于八十年代初开始派警员入城巡逻,但要彻底解决九龙城寨的“三不管”问题,唯一方法便是“拆城” 。
清拆九龙城寨对本港及城寨的居民都是一件非常好的事,但城寨的居民最关心的却是安置及赔偿问题,虽然政府声言负责一切有关赔偿,并在房委会以下设立特委会,负责安排安置及登记居民和商户的资格,但乃未能令四万多居民满意。因为房署赔偿方案是以当时房署居屋市值计算赔偿,该金额远低于当时同区市值,加上房署并非以同区安置作安排,居民被迫入住新市镇的公屋。另一方面,因为政府表明不会承认城内无牌执业牙医及医生的资格,结果城内牙医、医生顿变失业;而拆城计划推出后,受最大影响的莫过于城内的厂家,一方面拆城日期一拖再拖,厂商因而失去大量订单,另一方面政府的赔偿金额根本不够他们在其它地方再购置差不多面积的厂房进行生产,因此该批厂家、无牌执业牙医及医生极力反对,成为了拆城的最大阻力。由于政府坚守赔偿原则,居民怨声载道,加上当时的小区福利会与居民十分团结,于东头村露宿抗议,要求司法复核,事件便扰攘了三年多。最后政府惟有用强力手段,于城寨的主要出入口筑起围墙,使居民出入极之不方便、趁商户租约期满时私下与业主达成协议,实时“封铺”架空了对商户的赔偿,又刻意拉拢支持清拆的居民组织,藉以打击反对者的士气,又无故停止供水及在部分居民搬走后的地带拆除街灯和楼梯灯、刻意减少对城寨的管理及设施维修,使区内环境变
得恶劣不堪、鼠患频生、治安日恶,很多居民在无法忍受下迁出,迁出的居民愈多,拆城就愈快。城寨终于在1993年3月23日正式清拆,改建为九龙寨城公园。
(介绍来自《九龙城寨史话》)
以下图片来自Ian Lambot、Greg Girard的书《City of Darkness》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账号“时拾史事”(帐号:historytalking)。想看轻松有趣的历史?想了解正史中的八卦事?想知道历史中的各种稀奇古怪?关注我就对了。扫一扫二维码也可关注哦。现在你也可以通过Flipboard订阅“时拾史事”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