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活着是为了什么?闲的难受的时候,我经常会堕入这种高深问题的思考当中,搞得自己很痛苦。叔本华曾经说过:“人根本不曾快乐,只是把一生耗费在追逐某种他以为可以使他快乐的东西上;他很少达到目标,当达到目标时,也只会失望。”这话说的真让人丧气,由此可见人生是全然的无意义。
不过既然已生在世,人还是要积极地活下去。叔本华认为,只要认清生活的苦难是必然发生且无法避免的,不如建立自给自足的内心秩序,可以最大程度避免外界的烦恼。人的一生如何过得尽量有意义,就是向内寻求自我价值。
他还说:“一个人必须小心,不要在生活琐事中失去自我。陷入日常生活会导致人的不自由,不要让琐碎的事、无意义的成败、财富名声吞噬生命核心。我们所拥有的东西,常常反过来拥有我们。”
前几天读到过一个小故事可以作为这句话的注解(——由此可见古今中外的哲学家想法殊途同归)。这个故事来自宋朝笔记小说《睽车志》。故事说衡山紫盖峰下有个六十多岁的乞丐,叫刘先生,每天携带一个竹篮,里面装着大小笔刷,遍游诸寺庙,拂拭神佛塑像,周围百里以内的人都认识他。他偶尔出山到市上乞讨些钱,买了必要的盐酪就径直回去,除此不需要任何东西。有人很可怜他,赠给他一件衲袍,他欣然接受,道谢而去。过了些日子,有人看到他,发现他还是穿着破衣服,就问他衲袍哪儿去了。他回答说:“我几乎为它所累。过去我出寺庙,有门不关;回来睡觉,门也不锁。自从得了衲袍,不穿它出去,心里挂念,所以买了一把锁。穿它出去,晚上归来,又要将门锁牢,以免被盗。这样过了数日,心里始终不得安宁。今天偶尔穿着它来到市上,忽然醒悟,近日方寸屡乱,原来是它的缘故。刚才正好有人从我眼前走过,我便脱下衲袍送给他,这时我的心才踏实下来,没有可牵挂的了。”
我国古人说“无欲则刚”,这其实包含两个意思:不希求太多,当然就不用卑微;不拥有太多,也就不怕放弃。总之,越少身外物,人越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