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家一词指的是仇人还是情人?

分类: 学点古文化 |
冤家一词指的是仇人还是情人?
在汉语中冤家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词,当我们遇到一些不想见到的死对头或仇人时,那叫冤家路窄;不想与人结仇,会说远见宜解不宜结;遇到了给我们带来痛苦而又不舍抛弃的似恨而又似爱的人时,往往会称之为“小冤家”,那么冤家究竟是指情人还是指仇人呢?
实际上这就是汉语魅力所在了,比方说我们恨一个人,会说他是眼中钉肉中刺,这是一个令人叫绝的比喻。相信眼中长过丁和者进过沙子或身上被扎刺的朋友都知道,眼睛里长丁或者进沙子时或者身上被扎刺的感觉,是一分一秒都难以忍受的,所以必须把它们干掉。我们常说冤家路窄,为什么遇到朋友的时候路不窄,遇到仇人了路就窄了呢?那就是意味着遇见仇人非得杠上了,谁也不让步谁也不放过谁,就像两只陌生的公鸡见面,一般非得打上一架分出个胜负才有一方会让步。
冤家一词,最早出现在唐朝张祉的《朝野佥载》“此子与冤家同年生”,这里说的冤家是指仇人,实际上冤家这个词最初指的就是仇人,但在唐诗词、曲赋、戏曲、明清小说中“冤家”逐步演变成了对情人的称呼。除了仇人和情人以外,有时候也指经常吵吵闹闹但又不记仇的朋友之间也可以称作冤家。冤家”一词常常用来称呼那些被一个人似恨而实爱、给自己带来苦恼而又舍不得的人。于是,古代的民间就有了“不是冤家不聚头,冤家聚头何时休”的俗话,这里的“冤家”一般指的是相互爱慕的男人和女人。
宋朝的《苇航纪谈》一书中对于“冤家”一词有着非常详尽、非常精彩的诠释,此书中这样写道:“作者名流多用冤家为事,初未知何等语,亦不知所云。后阅《烟花记》有云:冤家之说有六。情深意浓,彼此牵系,宁有死耳,不怀异心,所谓冤家者一。两情相系,阻隔万端,心想魂飞,寝食俱废,所谓冤家者二。长亭短亭,临歧分袂,黯然销魂,悲泣良苦,所谓冤家者三。山遥水远,鱼雁无凭,梦寐相思,柔肠寸断,所谓冤家者四。怜新弃旧,孤思负义,恨切惆怅,怨深刻骨,所谓冤家者五。一生一死,角易悲伤,抱恨成疾,迨与俱逝,所谓冤家者六。此语虽鄙俚,亦余之乐闻耳。”这里详细诠释了“冤家”的六种含义,说的都是相互爱慕的男女之间那种既爱又恨、既想又怨、既缠绵悱恻又暗自嗟叹的复杂的男女情感,不过,这里的“冤家”所指的男女之间卿卿我我的情感,却是令人感叹的。
唐朝有一首无名氏的《醉公子》诗,这首诗里也写到了“冤家”一词,诗是这样写的:“门外狗儿吠,知是俏郎至,划袜下香阶,冤家今夜醉。”这里的“冤家”一词中满含的是情人之间的甜蜜之爱。宋词中也有一些写到“冤家”的词,比如黄庭坚的《昼夜乐》一词中这样写道:“其奈冤家无定据,约云朝又还雨暮。”宋代的王之道在《惜奴娇》一词中写道:“从前事不堪回顾,怎奈冤家,抵死牵肠割肚。”
元朝的著名杂剧《西厢记》中,张生称崔莺莺是“稔色人儿,可意冤家”。“冤家”再加上“可意”二字,就更显得情思缠绵了。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中也有写到“冤家”一词的作品,比如,明朝的《玉谷调簧》中这样写道:“吃交杯红了脸,俏冤家抱去。”“冤家”前面加一个“俏”字,真是一个美称。清朝的《白雪遗音》中写道:“我爱冤家,冷石头暖的热了放不下,常言道,人生恩爱原无价。”爱上了“冤家”,而且总是放不下这份爱,这真的“人生恩爱原无价”。
这些词中的“冤家”指的都是心中思念的心爱的人,“冤家”的称呼真是情深意切,动人心弦。骚人墨客笔下的“冤家”含义如此丰富多彩,难怪古往今来的恋人们都偏爱以“冤家”戏称。实际上用冤家来指情人,更难表达那种让人又恨又怜又怕又爱的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