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效课堂提问教学案例分析(一)

(2016-06-23 15:10:21)
分类: 案例分析

有效课堂提问教学案例分析(一)

张玉钗

课堂提问是为了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种手段。要使学生在这一目标中得到发展,对解决问题产生强烈的兴趣,教师在备课中要反复推敲,设计课堂提问不可机械死板,类型应灵活多样,精心设计“好”问题。

(1)在学生的兴趣点提问

所谓兴趣点,就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理解的知识点。由此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在讲授“有理数的乘方”的时候,可以先提问:先让学生想象一张白纸的厚度,告诉他们只有0.083毫米,三次对折后的厚度是0.083×2×2×2 = 0.664毫米,还不到1毫米。假如对折50次,那么它的厚度是多少?会不会比桌子高,会不会比教学楼还高?学生们则立刻活跃起来,争论激烈,当教师宣布结果:“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学生惊讶不已,迫不急待地想知道是如何列式计算的。这种形式的提问,就能把枯燥无味的数学内容变得趣味横生,引起了学生学习兴趣,发动了学生思维之弦,激发了学生思考之情。

(2)在知识的重难点提问

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如课堂组织的定向性提问,了解学情的摸底性提问,温故而知新的复习性提问。提问过多,教师势必面面俱到,学生忙于应付提问,所以,教师对问题的设计要少而精,问到要害处、重难点处。

例如:教学“多边形的内角和”这一节,便设计如下一系列问题,为证明定理作思想和方法上的准备:四边形的内角和是指哪些角的和?是怎样知道内角和等于多少度的?N边形有几个顶点?几个内角?是否可以“转化”为多个三角形来求呢?如何“转化”呢?还可以有哪些方法来做?老师这样的点拨启迪,让学生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给他们渗透了“转化”这一数学思想方法,奠定了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

3)在知识的聚合点提问

聚合点是知识网络上的交点或纲。围绕聚合点提问,更能突出重点,使学生理清线索,系统掌握知识。

例如:讲解二次函数时,抓住聚合点提问: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和二次函数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找到三者之间的异同点,这样,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生机盎然的学习境界中,使学生积极的思考、讨论、探究,从而沟通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4)在知识的模糊点提问

所谓的模糊点,就是似懂非懂,似明非明的地方。例如: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与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的条件和结论是什么?区别在那里。又如:垂线性质(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与平行线公理(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中,为什么平行线公理要加“在直线外”?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认识的信息反馈及自身教学的经验,准确地捕捉学生认识上模糊的地方来设计提问,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教材,明辨是非,防止产生错误的认识,养成分析思考的习惯,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课堂实录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