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做一个会成长的老师》(2)

(2022-11-14 10:28:21)
分类: 教育随笔

 在本书的第一章节“教师专业理想的确立与实现”中共分了3小节阐述了从明师到良师的三重追求,无论处在哪一阶段,知识的无限获得与能力的无限增长始终是教师成长道路上不变的追求。新时代的教师已经远远不是过去那种靠自身的知识储备讨生活的教书匠,时代的发展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强烈的学习意识,还要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一个不懂的学习不懂得知识更新换代的教师迟早会被学生所嫌弃,会被社会所淘汰。王老师在书中揭示了当下最严重的问题:教师根本没有学习的意识和愿望,他们始终过度关注于当下急需应对或是直接可以产生效益的事情。例如在培训、讲座现场,老师们忙于批阅班级试卷亦或是抄写备课等与培训毫无相干的“要紧事”,老师们觉得对于明天要评讲的试卷或明天要上课的教案才是目前最为重要的事情。如果没有什么事的话听听倒是可以的。

    由这样的事例不禁让我联想起我们平日的课堂教学。众所周知,我们的数学课每天都会学习一些新知,而新知的产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我们带入数学课堂通过一些列程序:呈现,审题,猜想,研究验证,得出结论,总结归纳,练习提升等。虽然课堂40分钟都花费在数学课本上,但孩子们得到是思维的训练,解题的能力,数学语言的训练。但有些只追求“效率”的老师会省略很多的步骤,学生探究变成直接输出,压缩课堂时间用于完成各项作业。老师们可能会觉得提早完成教学任务不是很好吗?但他们忽略了教育的主体——学生的技能获取,也忽略了自己教学基本功的训练。

只着眼于当下“有用的”,并根据“有用的“价值高低来安排时间和经力。这其实是一种很严重的认知偏差,这些貌似不能带来效益或者说可能会在很久以后才可能产生效益的事情,通常需要量的积累才能见到花朵与果实。教师在成长道路上,既要为当下有用的事而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