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能联系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乘、除法的含义;探索、理解、熟记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能联系四则运算的含义,用学过的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初步认识线段,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在观察同一个物体时,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有时是不同的。
(二)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识乘、除法的含义,编制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以及计算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100以内数的认识,感受不同的计算策略,发展数感和初步的抽象思维,提高运算能力。
2.在认识图形、测量长度以及观察物体等活动中,感受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体会物体与它相应视图之间的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解决简单乘、除法实际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估计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尝试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三)问题解决方面
1.在教师的指导下,联系学过的数与数的计算、图形等知识和方法,从现实情境中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2.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收集和整理信息、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借助摆学具、画图形等方法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要解决的问题选择合适的已知条件,积累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测量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3.在拼图形、测量长度,以及观察物体等活动中,初步体会一些简单图形变换方法,体会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编制乘法口诀、观察和发现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测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等活动,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感受乘法口诀的工整与简洁美。
2.在用学过的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测量与估计物体长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主动克服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逐步养成细心计算、自觉检验、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册教材的重点
1.能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能根据算式的特点正确选择口算和笔算。
2.经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的认识过程,初步认识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用乘法口诀熟练计算表内乘法。
3.经历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的活动过程,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用乘法口诀熟练计算表内除法。
4.初步认识多边形,能正确区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
5.经历线段的认识过程,初步了解线段的一些特征,会用合适的工具画线段。
6.联系具体情境认识米和厘米,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建立1米和1厘米的长度观念,会用米和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或线段长度,会估计一些线段或物体长度。
7.在具体的观察活动中,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有时是不同的。
本册教材的难点
1.能用竖式正确计算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运算。
2.建立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表象,能用折、剪、拼等方法把一种图形变换成另一种图形。
3.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能熟练运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
4.学生能正确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熟练运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除法。
5.建立厘米和米的表象;知道“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6.正确理解乘除法含义,理解简单乘除法实际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能解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以及平均分的实际问题。
7.能区分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看到的同一个物体的不同视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