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壁龕內彩塑
龕外兩側繪菩薩立像
窟號:莫高窟第320窟
年代:盛唐
窟形:覆斗頂
遺址名稱:莫高窟
所在地:敦煌
盛唐的代表窟之一,此窟的形制為方形覆斗頂。主室窟頂藻井畫雲頭牡丹井心,四周以方勝紋、團花等作邊飾,結構嚴密,賦色精細,色彩如初,極富裝飾性,為唐代圖案佳作。洞窟四披畫千佛。

西壁龕內塑像:一佛、一弟子、二菩薩
西壁龕內塑像僅存浮塑背光、一弟子、二菩薩,北側菩薩比例合度,豐肌秀骨,形體健美,斜披天衣,羅群貼體,貼金褶紋線條流暢,塑工精細。龕頂彌勒說法圖中二弟子、四菩薩、二天王依次而立,天王身著鎖子甲、髀禈,為說法圖中僅見。龕壁內畫八弟子、二菩薩,菩薩服飾華麗;龕外兩側繪觀音,變色與輪廓線脫落而露出底色形成的白線,未失原來線描爽利之本色。
西壁佛龕外南側菩薩
南壁中間繪釋迦牟尼樹下說法圖,說發圖兩邊繪滿千佛。東西兩側分別繪天龍八部、弟子、菩薩、天王等侍從,其中東側一菩薩頭像和西壁的天龍八部兩,1924年被美國人華爾納盜走。釋迦牟尼佛位於說法圖正中,形象高大莊嚴,正在樹下講經說法,兩邊是聽法的天人和護法天人。前有一舞伎揮巾起舞,兩旁有伎樂伴奏,氣氛歡快熱烈。
南壁-散花飛天
說法圖上空流雲飛動,花雨紛落,四身飛天互相追趕,飛翔於空中,充滿了、歡樂、自由、吉祥氣氛。這組飛天因其原色變黑,俗稱「黑飛天」,是敦煌壁畫中最美的飛天。這四身飛天每兩身一組,一身在前,一身在後,前者回首顧盼,揚手散花,後者舉臂騰飛,追趕嬉戲,表達出歡樂心情。這組飛天雖然已經變色,但輪廓清晰,姿態優美,裝飾華麗,構圖巧妙,而且畫工運筆豪放圓潤,著色凝重,氣勢宏大,成為敦煌壁畫中飛天的上乘之作。說法圖下方寶池中橫列14身供養菩薩,坐蓮花內,3身伎樂吹笙笛歌舞,左右各40身形體較大的千佛坐在蓮花之上,蓮莖相連,形式獨特。
北壁通壁繪製觀無量壽經變,用了很大的篇幅描繪了西方淨土世界的美妙景象。北壁畫三聯式布局之觀無量壽經變,中間是「極樂淨土」內容,兩側為未生怨、十六觀,形式與阿彌陀經變相類似,此畫著力於突出寶池中煉化華生、祥禽瑞鳥與伎樂之描繪,境界幽雅,色彩以青、綠、黑為主,色調清淡,為聖堂同類經變題材之另一風格。
北壁:觀無量壽經變
佛經中常講到西方淨土,稱這個世界有「七寶池,八功德水」,「池底以金沙布地,四邊道階,金銀琉璃合成,上有樓閣,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珠瑪瑙而嚴飾之」。畫工根據佛經的說法,精心布局,以雕欄平台天宮水池為活動環境,以阿彌陀佛為中心,兩側為觀音、大勢至和眾多聖眾,以向心式的構圖,將佛國世界的種種歡樂景象以一幅巨形畫面的形式生動地展示在人們面前

北壁:觀無量壽經變【右(未生怨)】局部
北壁:觀無量壽經變【左(十六觀)】局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