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 76窟
千手千眼觀音經變
敦煌壁畫用色絢麗而豐富,所使用的顏料共有十幾種,敦煌本地就出產顏料,如硃砂礦、綠銅礦等。基本上除藤黃外,敦煌壁畫中所用顏料多屬中國境內出產的。
一、敦煌壁畫中的顏料根據化學物分類法,可分為三類:無機顏料、有機顏料和非顏料物質三種類型。
1、無機顏料中的紅色有硃砂、鉛丹、雄黃、絳礬。黃色有雌黃、密陀僧。綠色有石綠、銅綠。藍色有青金石、群青、藍銅礦。白色有鉛粉、白堊、石膏,熟石膏又稱半水石膏、氧化鋅、雲母。黑色主要是墨。此外,壁畫、彩塑上還應用了金箔、金粉。
2、有機顏料紅色有胭脂(紅花提取物),黃色有藤黃,藍色有有機藍(靛藍)。
3、非顏料的礦物質以白色為多,如高嶺石、滑石、石英、白雲石,還有碳酸鈣鎂石、角鉛礦、氯鉛礦、硫酸鉛礦等。
根據材料分類所用顏料大致可分三類:
一、礦物質顏料,如硃砂、石青、石綠、赭石等,這些顏料大都永不變色;
二、植物質顏料,如藤黃、花青、胭脂等,畫在壁畫上年代久的話會變色;
三、動物質顏料,如貝殼粉等。
敦煌壁畫彩塑中主要應用的顏色為紅、藍、綠、棕黑、白等色系的30多種顏色。莫高窟壁畫及彩塑的紅色顏料中應用最多、最普遍的是土紅。特別在早期洞窟的壁畫彩塑中,即十六國、北魏、西魏和北周,使用土紅更多。到了唐代,隨著硃砂和鉛丹的大量使用,土紅應用越來越少。到了晚唐土紅的應用再次多起來。這一方面說明當時土紅已經從河西走廊出產的赤鐵礦中大量製得,一方面說明唐代繪畫藝術高度發展,顏料的應用更為豐富了。
藍色顏料早期以青金石為主。青金石是中國古老的傳統玉石之一。敦煌石窟是應用青金石顏料時間最長,用量最多的地點之一。在北朝至元的石窟壁畫、彩塑藝術中都應用了青金石顏料。到了中期隨著石青的應用,青金石逐漸減少,變為以石青為主。到了晚期開始大量使用群青。
綠色顏料早期以綠銅礦為主,還少量使用到了石綠。我國史書中記載了兩種含銅化合物:綠鹽和銅綠,綠鹽又名鹽綠,較早記載綠鹽製備方法的是唐代醫學家蘇敬的《新修本草》。綠色顏料中的綠銅礦,早期也是從阿富汗等國傳入敦煌的,但到唐代時,綠銅礦可能在敦煌地區已有生產,但上述地區仍在繼續傳入。
棕色顏料在早期、中期和唐代全是二氧化鉛。這表明在中國古代石窟的壁畫和彩塑中,普遍使用了鉛丹。鉛丹容易變色,因此莫高窟各個時期的壁畫及彩塑中的橘紅色鉛丹已經完全變成了棕黑色的二氧化鉛。目前在莫高窟壁畫和彩塑中發現真正的棕黑色顏料,而全是鉛丹的變色產物和極少量的鐵黑。
白色顏料的種類很多,早期以高嶺土為主,唐代以方解石為主,晚期以石膏為主。這些礦物到處都有生產,應該是就地取材製成的。
雲母也是值得一提的。敦煌莫高窟中唐112窟,是個僅幾平方米的方型小窟,著名的「反彈琵琶」壁畫就繪於此窟南壁。這個窟不僅在繪畫藝術上具有唐代敦煌壁畫的一流水平,而且顏料的加工也達到絕妙的程度。這個洞窟所用的銀白色顏料閃光發亮,經X射線衍射分析得知,這種銀光閃爍的白色顏料是很純的天然片狀白雲母粉,細碎的鱗片在畫面上顯色效果極佳。莫高窟晚唐12窟壁畫中也有銀白色雲母顏料,但雜質含量較高,粒子粗,顯色效果差,此外,在其它一些洞窟中也有雲母作白色顏料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