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敦煌瑰寶:北宋《地藏菩薩供養圖019》大英博物館

(2023-01-26 19:47:58)
标签:

敦煌

文化

分类: 敦煌繪畫
北宋 地藏菩薩供養圖 019.Ch.lviii.003 設色絹本
大英博物館收藏斯坦因敦煌遺畫
敦煌瑰寶:北宋《地藏菩薩供養圖019》大英博物館
年代:北宋建隆四年(公元963年)
名稱:地藏菩薩供養圖
出處:敦煌莫高窟藏經洞(17窟)
材質:設色絹本
尺寸:高:56.1厘米 x 寬:51.5厘米 
藏地:英國大英博物館收藏斯坦因敦煌遺畫
編號:1919,0101,0.19 Ch.lviii.003
賞析:
敦煌瑰寶:北宋《地藏菩薩供養圖019》大英博物館

敦煌瑰寶:北宋《地藏菩薩供養圖019》大英博物館

敦煌瑰寶:北宋《地藏菩薩供養圖019》大英博物館

敦煌瑰寶:北宋《地藏菩薩供養圖019》大英博物館

敦煌瑰寶:北宋《地藏菩薩供養圖019》大英博物館

敦煌瑰寶:北宋《地藏菩薩供養圖019》大英博物館

敦煌瑰寶:北宋《地藏菩薩供養圖019》大英博物館

敦煌瑰寶:北宋《地藏菩薩供養圖019》大英博物館

敦煌瑰寶:北宋《地藏菩薩供養圖019》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簡介:
       被斯坦因收集的地藏菩薩繪畫,曾介紹過以獨立像出現的絹繪幡畫(參照第1卷圖44、45,Fig.93),以及認爲是10世紀初的沒有紀年的被帽地藏菩薩像(參照圖8)等。到了10世紀後半葉,地藏菩薩的信仰更加高漲,這一情況,除了本圖和接著它的兩個圖外,還可在伯希和收集品中,多見同一時期的地藏繪畫等得到證實。
       最近,Lothar Ledderose教授發表論文指出,地藏繪畫經曆了從獨立的像到由冥府十王伴隨的複雜構成發展過程。根據他的論文,冥府十王最初是作爲陪同地藏菩薩而出現,以後如在圖63及64的畫卷中所見的那樣,逐漸變成每個都獨立描繪的形式。從本圖至圖24的三圖中,可窺見這一發展階段之一端。地藏信仰的全部經過,尤其是要與韓國的進行比較,則需要參考在海德堡大學提交的朴英淑女士的博士論文。
       畫面上段,是作爲六道救濟者的地藏伴隨的兩個菩薩。六道是用各自細小的道上配上象徵性的小像來表示,左方最上段的小菩薩像代表天道,其下的二道是畜生道(用牛馬來表示)和地獄道(用拿著耙子的鬼來表示)(參照Fig.25)。右邊從上方開始分別描繪的是人道、阿修羅道(以捧日月的四臂天部來表現)、餓鬼道(用被火焰包圍的像來表示)(參照Fig.26)。
       此畫的供養人是敦煌的康清奴,此時祈願除天道外的五道的解救,題記中這樣寫道(行是從左往右。參照Fig.27):
       建隆四年癸亥歲五月廿二日題記
       親姻眷屬並休康寧昆季枝羅同霑福分
       錫振動地獄生蓮珠耀迷途還同淨土更願
       速退於身軀煩惱永離於原體功德乃金
       之刃今者更染患疾未得痊#願微痾
       宅恐墮於五趣之中禍福無常心願於解脫
       其斯繪者厥有清信弟子康清奴身居火
       題記大意是:此繪畫的施主是清信弟子康清奴,唯恐墮入火宅五惡道。此世間禍福皆無常,渴望心靈的解脫。現今,再度受病魔之襲擾,得不到痊癒。祈願這小小的不幸速離身軀,所有的煩惱永遠消失。地藏具有錫杖一振,使地獄生蓮花,用寶珠使黑暗道變成明亮的功德,還歸淨土,並啓願雙親和姻戚及其他有關係的人都得到健康安寧,一族都在沐浴於順調的恩惠之中(採用Waley的譯文)。
       這裏,祈願地藏通過錫杖和寶珠授予功德,畫面中也只有攜帶那些物品的地藏菩薩被描繪得非常大。而解救靈魂的地藏的功德延續到冥界,不單是供養著本人,連同相關人的期望都會得到實現。因此,到了下一階段,裁定死者在何界轉生的冥府十王與地藏一同出現,從此,十王的重要性逐漸增強。
敦煌瑰寶:北宋《地藏菩薩供養圖019》大英博物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