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六臂如意輪觀音 010.Ch.xxvi.001
設色絹本
大英博物館收藏斯坦因敦煌遺畫
年代:唐(9世紀後半葉)851-900
名稱:六臂如意輪觀音
出處:敦煌莫高窟藏經洞(17窟)
材質:設色絹本
尺寸:高:111.0厘米 x
寬:74.5厘米
藏地:英國大英博物館收藏斯坦因敦煌遺畫
編號:1919,0101,0.10
Ch.xxvi.001
參照:Figs.1-4
賞析:
大英博物館簡介:
觀音菩薩頭戴寶冠,冠中有阿彌陀化佛像。面相圓潤,慈悲莊嚴。身披各種無價瓔珞珠寶,佩戴臂釧、手鍊、腰飾等飾品莊嚴全身。菩薩遍身金色,雍容華貴,全身置於蓮花鑲邊的白色光輪內,呈自在坐姿於平台之上。
如意輪觀音;因其左右手分別持有寶珠及寶輪,故名為如意輪,密宗則稱其為「持寶金剛」。手持如意寶珠,象徵能生世間與出世間之二種財寶,以布施眾生。手持金輪,象徵能轉無上妙法以度眾生。六臂則表示能游於六道,以大悲心解除六道眾生各種苦難。
【大英博物館對該畫的注釋】
六臂如意輪觀音非常大地被描繪在整個畫面上,僅在兩旁留下的空白處有蜿蜒豎立的蓮花莖,支撐著畫面兩個上角的小菩薩像(參照Figs.1、2)。畫面的兩個下角跪著同樣的小像(參照Figs.3、4),手捧著花仰望上方,由於褪色和變色,很難辨清。兩者中間的絹也大面積缺損。
這種損傷是非常嚴重的,再者,如觀音身上所用的金色等,顔料多以脫落,但至今此畫仍保持原作品的完整性。主尊完全被收攏在蓮花鑲邊的白色大輪裏,頭光加入波狀文,背光有交錯配飾的白色三角形和紜繝彩色花紋。頭光和背光的外緣被一圈黃色的「火焰」帶圍起。與這種特點差不多的,也可在大畫面的如意輪觀音菩薩圖(參照第1卷Fig.68)中見到,由於那幅圖破損嚴重,沒有作爲彩色圖版刊出。其畫面比此圖還大,中尊描繪得略小,周圍留出空白,配了八身小菩薩像和四天王。
【如意輪觀世音菩薩】
全稱如意輪觀世音菩薩。又作如意輪菩薩、如意輪王菩薩。梵名音譯為振多摩尼,意譯為如意珠輪。此尊觀音手持如意寶珠,象徵能生世間與出世間之二種財寶,以布施眾生。手持金輪,象徵能轉無上妙法以度眾。這是密教如意輪法的本尊。在六觀音或七觀音之中,都有此尊。此菩薩持如意寶珠及法輪,以廣濟一切眾生之苦,成就眾生之願望。如意寶珠,指世間之珍寶及出世間實相之寶,此二寶能令眾生生出福德。法輪,即轉法輪之意,能令眾生生出智德。此菩薩安置於密教現圖胎藏界曼荼羅觀音院中,密號為持寶金剛,三昧耶形為如意寶珠。
輪,能催碎碾壓一切魔境與罪業,消滅業障。一切魔王皆不能勝。此尊觀音秘密號為」持寶金剛」,
【六臂如意輪觀音菩薩形象】
在《如意輪瑜伽念誦法》中記載:「六臂身金色,頂以寶莊嚴,冠坐自在王(彌陀)住說法相。第一手思維,愍念有情故。第二手持如意寶,能滿一切願。第三手持念珠,為度傍生苦。左手按光明山,成就無傾動。第二持蓮手,能淨諸非法。第三挈輪子,能轉無上法。六臂廣博苦。左手按六道,以大方便,斷諸有情苦。」因此六臂的如意輪觀音,計有思維手、持如意寶手、持念珠(右方三手),以及按光明山手、持蓮手、挈輪手(左方三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