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寫經
四分比丘尼戒本(西太原寺沙門懷素集)S.949
墨筆紙本 英國大英圖書館收藏斯坦因敦煌手稿
名稱:四分比丘尼戒本
作者:後秦佛陀耶舍(譯)、唐西太原寺沙門 懷素集
材質:墨筆紙本
殘卷
尺寸:縱:29.5cm × 橫:90.0cm
藏地:英國大英圖書館收藏斯坦因敦煌手稿
編號:Or.8210/S.949
賞析:
簡介:
《四分律比丘尼戒本》,佛教律典。舊題後秦佛陀耶舍譯,唐懷素集。一卷。傳統認為此戒本是懷素在佛陀耶舍所譯《四分律比丘尼戒本》的基礎上修訂而成,但歷代經錄均無佛陀耶舍譯《四分律比丘尼戒本》的記載。故研究者認為,此戒本或是懷素據《四分律比丘戒本》之體例,從《四分律》中集出比丘尼之戒律而成;或為佛陀耶舍翻譯,但經錄失載。此戒本把比丘尼應遵守的戒律以條文的形式一一列出,成為中國比丘尼日常生活所依據的規範。見載於歷代大藏經,敦煌遺書亦有收藏。
作者:
1、佛駝耶舍(約4-5世紀),《四分律》譯主。罽賓人,出身婆羅門種姓。弘始十一年(公元 409
年)羅什圓寂,耶舍仍留在長安傳法。弘始十五年,他解散法座,姚興贈他萬匹布絹,他絲毫不取。後來耶舍辭別長安到外國去,走到罽賓,得到《虛空經》一卷,讓商旅轉送內地僧人。後來便不知所終。
2、懷素(737-799年),俗姓錢,字藏真,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唐代書法家,以「狂草」名世,史稱「草聖」。
自幼出家為僧,經禪之暇,愛好書法,與張旭齊名,合稱「顛張狂素」,形成唐代書法雙峰並峙的局面,也是中國草書史上兩座高峰。懷素草書,筆法瘦勁,飛動自然,如驟雨旋風,隨手萬變。書法率意顛逸,千變萬化,法度具備。北京大學教授、引碑入草開創者的李志敏評價:「懷素的草書奔逸中有清秀之神,狂放中有淳穆之氣」。傳世書法作品有《自敘帖》《小草千字文》紙本、《苦筍帖》《聖母帖》《論書帖》諸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