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寫經
妙法蓮華經卷 S.904 墨筆紙本
英國大英圖書館收藏斯坦因敦煌手稿
名稱:妙法蓮華經卷
作者:後秦龜茲國三藏法師 鳩摩羅什(譯)
出處:敦煌莫高窟藏經洞
材質:墨筆紙本(殘片)
尺寸:縱:25.0厘米 x 橫:870.0厘米
藏地:英國大英圖書館收藏斯坦因敦煌手稿
編號:Or.8210/S.904
賞析:
簡介:
妙法蓮華經(SaddharmaPundarikaSutra) ,簡稱《法華經》,
在古印度、尼泊爾等地長期流行。在克什米爾、尼泊爾和中國新疆、西藏等地有40多種梵文版本,分為尼泊爾體系、克什米爾體系(吉爾吉特)和新疆體系。尼泊爾體系版本約為11世紀後作品,保持完整,已出版5種校訂本。1983年北京民族文化宮圖書館用珂羅版彩色複製出版了由尼泊爾傳入、珍藏於西藏薩迦寺的法華經。
《妙法蓮華經》是佛陀釋迦牟尼晚年說教,明示不分貧富貴賤、人人皆可成佛。「妙法」指的是一乘法、不二法,妙不可言,不可思議,故說為妙;「蓮華」比喻「妙」在什麼地方,第一是花果同時,第二是深藏不露,第三是出淤泥而不染。
作者:
鳩摩羅什(Kumrajva,344-413農曆4月13),
一譯「鳩摩羅什(耆)婆」,略稱「羅什」或「什」,意譯「童壽」。祖籍天竺,混血,出生於西域龜茲國(今中國新疆庫車),拜涼國國師。
羅什家世顯赫,其祖上為名門。鳩摩羅什自幼天資超凡,半歲會說話,三歲能認字,五歲開始博覽群書,七歲跟隨母親一同出家,曾遊學天竺諸國,遍訪名師大德,深究妙義。他年少精進,又博聞強記,既通梵語,又嫻漢文,佛學造詣極深。博通大乘小乘。精通經藏、律藏、論藏三藏,並能熟練運用,掌控自如,乃三藏法師第一人,與玄奘、不空、真諦並稱中國佛教四大譯經家。位列四大譯經家之首,佛經翻譯學鼻祖,語言學大師。
東晉太元八年(384年),後涼太祖呂光取西域高僧鳩摩羅什到達甘肅涼州,鳩摩羅什在涼州待一十七年弘揚佛法,學習漢文,呂隆拜其為涼國國師。
弘始三年入長安,至十一年與弟子譯成《大品般若經》、《法華經》、《維摩詰經》、《阿彌陀經》、《金剛經》等經和《中論》、《百論》、《十二門論》等論,系統介紹龍樹中觀學派的學說。總計翻譯經律論傳94部、425卷,其中「三論」(《中論》、《十二門論》、《百論》)為三論宗主要依據;《成實論》為成實學派主要依據;《法華經》為天台宗主要依據;《阿彌陀經》為淨土宗所依「三經」之一等。
中國佛教八宗之祖。其譯經和佛學成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著名弟子有道生、僧叡、道融、僧肇,合稱「什門四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