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记录表(手印画)
(2017-05-12 14:31:14)观察记录表(手印画)
日 |
2017.4.12 |
时 |
起始时间:10:00 结束时间:10:30 |
观察者 |
陆美 |
|
幼儿姓名 |
蔡晶培 |
幼儿年龄 |
6周岁 |
|||
环 |
区域活动时间到了,孩子们根据自己的选择陆续进入区域。在美工区内鼎言很快发现了新添置的材料——印台。 |
|||||
观察目的 |
看看幼儿的创造能力。 |
|||||
观察目标 |
总结经验,更好的组织教育教学。 |
|||||
观 察 记 录 |
他随手拿出一张纸,用右手的大拇指蘸足印泥,然后印在纸上。随即,他哈哈的笑起来“指纹,我的指纹”。钱鼎言的发现和情绪很快感染了角内其他小朋友,顿时,一场摁手印比赛就开始了。你印一个,我印一个,很快,一张纸就印满了。再拿一张纸,又认真地在纸上印着,个个脸上一幅得意,满足的样子。我静观事态的发展。果然,在他们印到第三张时,鼎言首先有了突破,“看,旋涡(螺形纹),呜……”边说边用手使劲地在空中绕着。培培接着说“我变娃娃了”。“我这是小鸡……”。小朋友你一言我一语渲染着自己的作品。于是我紧接着引入活动,提出要求:让指纹娃娃变魔术。接着就“放手”让孩子自由表现,大胆发挥了。 可很快我就发现,孩子在纸上大气地摁上一通手印后,就不知所措,有的拿起勾线笔就在指纹印上涂起颜色来、鼎言小朋友更好,就用手指蘸着印油在纸上一笔一笔画起来。于是我启发到:好好看看,你们的指纹娃娃像什么,如果添上几笔就会更像的,如果像小人,那还差哪个部分呢?大胆的试一试,你们一定能行。虽然这样,我还是感觉到孩子很茫然的样子,只有几个能力强的小朋友能添画几条光线画成娃娃和小鸡。 |
|||||
分析 评价 |
活动的开始可以看出,小朋友是非常有兴趣的,可是为什么后来却不能表现出来?“为什么孩子有那么丰富的经验而不能充分表达?为什么我‘放手’给孩子创造的自由而孩子的作品是那样的缺乏想象,没有生气?”我觉得非常的沮丧。于是我坐下来寻找问题的症结。通过分析,我意识到:在活动中孩子之所以失去表达兴趣,之所以作品平淡缺少生气,最关键的原因是因为绝大多数的孩子对指纹画缺乏一定的了解,初次接触让幼儿无处下手。也就是在“想表现”与“实际的表现技能”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而此时迫切需要老师的及时帮助,但因为老师一味的“放手”,漠视了这个问题情境,在孩子突现“最近发展区”的寻常时刻,没有做出及时有效的应答,即该“出手”时却不“出手”的缘故,因而致使孩子无从下手、止步不前,从而得不到很好的发展。
|
|||||
支持 策略 |
在幼儿再次接触这个活动,老师应及时进行适宜的“出手”,对幼儿进行手印想象画的相关经验进行启发和诱导,可以通过提供图片引导观察和概括,引发幼儿思索:怎样印画出更多的东西?这些都为幼儿的创作提供了帮助,打下一定的基础,从而避免孩子表现出的茫然、无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