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家人健康,巧用烹调油

标签:
健康食用油 |
为家人健康,巧用烹调油
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我们身边经常能看到“小胖墩”、成人肥胖症、脂肪肝、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等的人群。于是,他们耳边传来了众多关心的话语:“大鱼大肉,少吃点吧!”殊不知,我们一日三餐吃的食用油才是最值得关注的问题。如食用油用量过多、使用方法不当也是脂肪超标的重要因素,进而会导致上述疾病的重要诱因之一。今天我就向您介绍一下,健康用好烹调油。
一、
先来说食用油要少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天烹调油用量不超过25克。那人们实际吃多少呢?根据《2002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城市居民平均每人每天摄入44克烹调油。那么现在已经超出了这个限量了。
说到食用油,它的品种、品质和数量都与人们的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实,我们中国传统的烹调方式当中,像煎、炸、炒、烧、炖、焖等等的各种烹调方法都离不开食用油。而且也特别重视菜肴的色、香、味。这些都是很依赖食用油的,可以使菜肴更有光泽。因为过油可以使绿色的蔬菜更绿,油炸可以使菜肴呈现金黄色,使谷类食品(如油条,小点心,小零食)更可口。
正因为这样,我们的妈妈为了给我们做出美味可口的菜肴,不知不觉中就加多了油,加上现在随着主食吃的越来越少,副食或炒菜越吃越多,那么食用油的成倍增加也就不足为怪了。
在家庭烹调时,如何才能控制好食用油摄入量呢? 建议大家每个家庭都使用带刻度的油壶,并按每人每日25克的标准简单计算一日烹调油用量,这样有助于控制食用油的总量。油壶买小一点的,规格是530毫升的,如果是三口之家三餐全部在家就餐,那每日用油量是75克,每周是525克。所以油壶每周加满一次,加满一次吃一周。如果不是三餐都在家就餐,那油壶就不要装满。
再来说说食用油要多样化。《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应经常更换烹调油的种类,食用多种植物油。建议大家不要总吃一种植物油,因为没有哪一种食用油是完美的。
介绍两个小窍门帮您实现食用油多样化:
1、交替食用各种烹调油。也就是吃完一瓶花生油后,换吃玉米油,之后再换吃葵花籽油;或者早餐吃花生油,午餐吃玉米油,晚餐吃葵花籽油。
2、混合食用各种烹调油。也就是在大桶装的三种植物油中各取少量,混合在一个小油壶中,摇匀后烹调使用。
二、
1、少放油。就像有些人用食盐较多,越吃口味越重一样,人对食用油的香味也有逐渐耐受的过程,所以食用油也会越吃越多。要多采用蒸、煮、炖等等少用油的烹调方法,尽量不采用炸、煎等用油多的烹调方法。
可根据菜肴调整用油量。炒纯素菜可稍稍加一些油,如白菜、菠菜、豆芽等,因为蔬菜本身缺少脂肪;肉菜搭配的菜肴,用油量要比纯素菜少一些,如肉片炒洋葱、肉丝炒蒜苗等;以肉为主的荤菜用油量就要少之又少了,如炖排骨、红烧肉等等,因为它们本身就含有较多的脂肪。
主食也要以清淡少油者为佳。要少吃油条、葱油饼、蛋炒饭、油泼面等等。
2、控油法。传统的烹调习惯是用油加热后再放入菜肴翻炒或炖煮,认为这样做出的菜肴才比较香。其实,把蔬菜焯熟或蒸熟后,再用少许植物油拌一下,几乎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这时可选用初榨橄榄油、香油、核桃油等别具风味的植物油,使菜肴更美味。
像烧茄子的传统做法是切块后先用热油炸一下,以减少水分并定型,然后再回锅煸炒。这样一来,茄子就吸收了大量的油,使烧茄子成为最典型的高脂肪的菜了。可控油的方法是把茄子切小块,切薄,并用盐腌一会儿浸出水分,再下锅干煸一阵,以使水分减少。然后回锅用油煸炒成菜即可。
很多时候还可以用油煎改为水煎。如用水煎馒头代替油煎馒头,做法是将馒头片蘸水后,放入热锅中煎出金黄色也是非常美味的。再如油煎水饺也可以改为水煎饺,做法是和水煎包一样。
在外就餐时也要尽量不吃油炸食品,包括油炸的肉类、油炸的主食、油炸的点心等。少点像水煮鱼、烧茄子、虎皮尖椒等等的菜肴。
总之,朋友们只要树立油多有害的意识,主动改良传统烹调方式中的用油多的方法,用较少的油烹制出同样美味的菜肴是完全可行的。每一位朋友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请关注食用油。祝愿朋友们健康长寿!
参考文献:【1】王兴国著。食用油与健康。
营养师曹淑玲
QQ:1911701993
新浪微博@营养师曹淑玲
(原创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