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画家张洪源——薄积厚发方尺间墨色苍茫写人生

(2022-05-21 17:40:12)

2017年,荣宝斋学术委员会在全国中青年画家中选择了一批有学术高度和市场潜力的中青年画家,作为荣宝斋艺术馆签约、推介艺术家,经荣宝斋学术委员会认定,画家张洪源被荣宝斋顺利签约、推介,这标志着画家张洪源绘画艺术水平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初识画家张洪源是在二十年前一个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夏天,我在他盛隆街工作室等他,他被室外的大雨淋个透湿,奇怪的是他手里明明拿着一把雨伞,却并没有撑起,嘴里还念叨着凉个痛快!他的这一举动,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画家张洪源出生于山东省莱阳市大夼镇一个叫铎夼的小山村,出生之时正值三年自然时期,他的父亲,在他三岁的时候由于六零年大饥荒,父亲吃当地的树叶落下病根,不幸离世。危急时刻,母亲刘兰英含辛茹苦,拉扯着四个未成年的孩子,艰难度日。家庭的变故,使张洪源过早的成熟起来,他七八岁就帮着母亲下田劳动,从小磨练出了刚毅,不屈的性格!

家庭的变故,并没有磨灭母亲望子成龙的美好愿望!母亲在极其艰难困苦的生活中,省吃俭用,全力以赴供给张洪源求学读书。张洪源也没有辜负老母亲的殷切期望,19799月,17岁的他以当年第一名的优秀成绩顺利考上了莱阳师范美术系,从此,他开始在中国画这块肥沃的土地上,默默耕耘着,执着追求着!

张洪源在师范美术系学习中,一边如饥似渴的吸收着历史悠久的传统绘画知识,一边对绘画艺术进行着自己的思考,实践,探索!首先他不顾年龄小,资历浅,鼓起勇气向全国各个报刊投美术作品创作稿件,并先后被《大众日报》、《农村大众》《青岛科技报》、《烟台日报》采用插图40多幅,在当时师范院校学生中名噪一时。为了让父老乡亲看得到母亲的辛勤培育自己的成果,张洪源于自己进入师范美术系学习的第二年,在自己出生的小山村——莱阳市大夼镇铎夼村举办了自己艺术生涯中的第一个中国画展览《春天的喜讯》,共展出了他自己创作的六十幅绘画作品,展出了整整十天!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画展寥寥无几,而且还要冒着风险,但他为了自己的艺术,为了自己的追求,义无反顾!小小的画展在小山村炸开了锅,前来观展的农民络绎不绝!这个展览虽小,却给了张洪源中国画艺术追求的勇气、力量和信心!

1981年师范美术系毕业以后,张洪源先后到莱阳二十中担任美术教师、莱阳市刺绣厂担任美术设计、福山区政府担任干部等多个部门工作,工作多次变动,但他对绘画艺术的执着追求始终没有改变,他不分白天黑夜的画画,他用自己手中的画笔,泼洒着,追求者,寻觅着,思考着,表达着,憧憬着!

从八十年代初期开始,画家张洪源每年都是分春秋两季到去过各地的大山幽谷去写生,到大自然中去体验,去感受,去吸取,去捕获!在攀登昆仑上的时候,他是这样展开想象的翅膀的:爬到昆仑山之巅,他顿时感到心胸宽阔,心灵震撼,自己也融入高大雄伟的意境之中了!高山,悬崖,苍松,险涧,就是这些有机的无机的形体人们赋予多少语言啊!有的誉为世外桃源、隐居避世绝地,有的引为巍峨苍茫、雄心壮志,一座永恒的大山,无不打上了形形色色的时代的烙印!

而当张洪源置身于胶东大地大山深谷侧耳细听松涛咆哮、潺潺溪流的时候,他就像与一个挚友倾心交谈,一切都沉浸在情景交融,人物相呼的艺术境界之中。他说,画山,要爱山,知山,读山,听山,感悟山,不仅仅是眼睛看到山的高大,树林茂密、花草鲜艳,更重要的是他传达给人们的那种感受,那种精神,那个即静又动,即显又隐,既有短暂的春花秋实,又有永恒千年传承不息的强大生命力!与山交友,心有灵犀!达到山中有我,我中有山,读山悟道,画山精神的艺术境界!张洪源有一副题为《深山溪流》的作品,就表现了这样的美感意象,他在谈到这幅中国画的创作时说,“我觉得写生不光要看到大山的外形美,更重要的是要记住写生时自己的心灵感受,要保持当时的激情,要扑捉到艺术美的灵感瞬间,长期积累,自然而然的用笔墨表达出来!

张洪源外出写生,带回来的不仅仅是几张写生画稿,他每到一处,总是写作自己写生感受,沧桑古老的山石,雨淋雷劈、疤痕斑驳的树干,清澈流淌的山溪,犹如恋人的倾心,老友的相见,清澈见底,情意融融!瞬间的灵感,突发的想象,他都及时扑捉记录。几年下来,他仅写生笔记、写生散文、写生诗歌就积累了二十多本!

在张洪源的画室里,一流摆着他从大山里自己采集的三十多种中国画染料,这些染料天然生成,色彩鲜艳,经久不变色,不退色,而且画出来的中国画色彩保持唯一性,进一步渲染了独特、浓厚的艺术氛围!

张洪源一边写生,一边创作,一边参见美术展览,在绘画艺术中默默耕耘着,执着追求着!1980年春天,当时他还是莱阳师范美术系的一名学生时,就勇敢地创作了一幅题为《政策落实好  农村气象新》的中国画作品,参加了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举办的青年美术作品展览,并荣获优秀作品二等奖!这次参展并获奖,对于一个刚刚迈入十八岁的农村学生来说,是一个多么大的鼓舞啊,拿到奖状的那天晚上,他与班主任老师坐在莱阳师范的梧桐树下,促膝长谈,彻夜不眠!

1984年的春节,改革开放的大潮席卷中华大地,人梦像从多年沉睡中觉醒一样,对生活,对未来充满着无限的憧憬,希望和喜悦,胶东人民从城市到农村一片欢欣鼓舞!也就是在这一年,山东电视台拍摄了一个《胶东人民过春节》的纪录片,专门邀请画家张洪源创作了一副长8米,宽1.2米的中国画《胶东喜事》,饱满的色彩,栩栩如生的精神,充分表达了胶东人们对新生活的渴望,对幸福人生的喜悦!张洪源用自己的笔墨,表达和记录了这个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1986年秋天,张洪源自筹资金,在烟台市博物馆举办了自己第二个个人美术创作展览,共展出60副中国画,在烟台美术界引起很大的反响!这一年,张洪源才是一个24岁的小青年!

青年时代对美术的狂热追求,给画家张洪源的后来美术创作成就的取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在不断地学习探索的过程中,深深感悟到要想在中国画的领域中求得一方天地,除了研究绘画技巧以外,更重要的是要真正领会中国文化的精髓。他在后来漫长的岁月中张洪源一边大量的阅读中外文学名著,一边进行诗歌散文创作,他于2016年公开出版发行了22万字的著作《庄子易读》,先后发行1200多册,2018年公开出版发行了20万字的著作《道德经易读》,2022年又公开出版发行了20万字的诗歌散文集《心弦豪素》,这些文学作品的出版发行,凝聚着画家张洪源的心血,展示着他深厚的艺术追求,用文学作品透视人生,观察生活,讴歌时代,积累素养,同时,用笔墨色彩加以倾泻,表达,和展示,在张洪源的中国画中可以看出独特的文学意境,清晰的精神境界,宏伟的时代烙印!

中国画的精髓正是中国文化思想的体现,所谓“功夫在画外”。画家张洪源经过长期的文化积淀和对绘画理法的探索,最终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绘画风格,在绘画形式的背后,是他关于对中国文化的哲学思考。他在绘画中始终追求“笔墨发自心灵,心灵源于万物”,他的作品无论山水还是人物,都体现了一种深厚的精神内涵,和丰富的精神特质,这种精神内涵是从中国文学、哲学、禅学思想中提炼而出。他的绘画没有固定程式化的构图,而是一画一变,但又万变不离其宗,在他的画中,有各种意想不到的精神面貌,或静谧、或苍茫、或绮丽、或沉着、或冲淡、或纤秾……在他的画面中空间和时间是随意转换的,带有一种超现实主义的真实。但他并不着意于此,仿佛一切的表象都是转瞬即逝的。通过这些表象传达了画家对社会、对时代、对人生的观察、思考和体验。张洪源的绘画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净土中,他用娴熟的笔墨表达了当代画家对传统文化的解读和思索。

张洪源从1980年十八岁那一年第一张画作《政策落实好  农村气象新》参加山东省青年美术作品展,到200948岁画作《青春记忆》参加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再到后来202160岁作品《觉山心语》参加山东省山东画学术提名展,前后跨度40多年,先后有《青春记忆》、《进军大西南》、《游击队之歌》、《胶东山村》等五十多副作品参加了各项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并有二十多件作品获奖!2017年经过荣宝斋学术委员会认定,张洪源成为百年老字号文化品牌北京《荣宝斋》当代艺术馆签约推介画家,并连续三年由《荣宝斋》画院为其个人举办隆重的画展!

张洪源在有限的笔墨纸张空间里,无限的扩展着中国画的精神内涵,他画的是山水、花鸟,人物,又不完全是山水、花鸟,人物,画的是人生,画的是哲理,画的是精神,画的是感情,画的是思考!

张洪源由于在中国画创作继承中有创新,绘画语言别具一格,先后当选为山东省工笔画学会副主席,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山东省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山水画艺委会副秘书长,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人物画艺委会委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写生创作培训班导师,烟台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莱阳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