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阳聚焦:曲春平与他的篆刻人生
二十世纪初,我曾在大寺街一处显眼的地方多次见到过由篆刻名家石开题写的《莱阳印社》的门牌,每次见到都能感受到它的高雅、庄重和神秘!后来,通过当时莱阳书法家协会主席董国越了解到了莱阳印社和他的社长曲春平。曲春平受父亲爱好艺术,喜欢收藏的影响,从小就对书法篆刻有了浓厚的兴趣!小时候,家中常常是高朋满座,一堂墨香,谈书论画!每当父亲挥毫泼墨、伸卷品鉴时,曲春平都细细倾听,默默品味。特别是书画中的枚枚鲜艳的印章,玲珑隽秀,古朴沧桑,引起了他的浓厚兴趣和特别喜爱,从此产生了学习篆刻艺术的梦想。后经家父引见,他认识了在莱阳画院从事书法、篆刻艺术研究的张开贤先生,张开贤是莱阳最早的中国书协会员,莱阳书协副主席,书法篆刻艺术具有深厚功底和鲜明的艺术特色,颇负盛名!恩师的言传身教,为曲春平的篆刻艺术打下了十分牢固的基础,使他在篆刻的艺术道路上,如沐春风,日臻成熟!
http://s16/mw690/0049QGD6zy7pjYeJzhJ0f&690
http://s12/mw690/0049QGD6zy7pjYfx0q7fb&690
http://s9/mw690/0049QGD6zy7pjYfXUUM78&690
1995年,曲春平有幸参加了中国书协举办的篆刻研修班,当面聆听了石开、朱培尔、李刚田等当代书法、篆刻大家授课。两年的进修中,在诸位老师的带领下,奔赴全国各地实践、历练,感受晋祠的风雨过往,亲近泰岱石上芳华,聆听篆刻名家的研究心得。给位老师心怀高远,艺博古今,使曲春平的艺术人生发生了重大转折,篆刻水平不断迈上新高峰!
印章艺术从其产生起就蕴含着艺术的基因、美的追求、真的展现、善的表达。曲春平在镌刻实践中,用心、手、眼的契合彰显华夏民族的审美特质和审美情怀,方正、端庄、典雅。他以印人的艺术素养,用锲铸为手段,手中之刀,心中之笔,以此刻画出蕴含生命力量的线条,构筑起开合有致、动静相宜的空间。朱与白、虚与实、拙与巧、奇与正、动与静、刚与柔、雄秀与苍浑……哲人般的思考,匠人般的劳作,以印言美、以印言志、以印言情、以印言趣、以印言事、以印言史。既溯源秦汉印章,上下求索,印中求印,又以书入印,兼收“砖、瓦、陶”文,印外求印,触类旁通。在传承古制的基础上,从青铜锲铸到石材镌刻,文质延伸,印材拓展,内容、形式、技法的继承和创新极大地丰富了篆刻艺术的内涵。音乐的节奏,诗歌的意境,舞蹈的动感,绘画的韵味,建筑的力量无不熔铸于这方寸之间,给人以美的享受,遐想的空间。曲春平在篆刻流派林立,艺术风格纷呈的时代洪流中,以深沉的刀痕,沧桑的线条,鲜明的风格,精良的技巧,达到印人治印,人印合一的艺术效果。
http://s10/mw690/0049QGD6zy7pjYinJ0Z19&690
http://s3/mw690/0049QGD6zy7pjYiD6IG92&690
http://s5/mw690/0049QGD6zy7pjYiOGtC24&690
由于篆刻的缘故,曲春平对篆刻隶书的古代先贤,和现代各种风格,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思考和分析。重点关注了商周金文《散氏盘》、《毛公鼎》泰山石刻,及各地的摩崖石刻、碑文,从中得到启发、思考、和真传!“刀笔在手,观则在心,手器或废,心乃亡存,以是因缘,名为五观:曰情、曰兴、曰格、曰重、曰雅。情者,对貌而言也。所谓神也,非印有神,神在人也……
篆刻艺术不仅仅是视觉审美的传达,后世印人在对前代印章心摹手追之间,曲春平的篆刻艺术,除了探求“字体之纯一,配置之疏密,朱白之分布,方圆之互异”,更多的则是对艺术和人文精神的传承。从春秋战国的印章起源到两汉之际印章发展的巅峰,再到明清流派篆刻的百花齐放,传统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那一方方承载岁月磨砺的印章,更是印人在艺术风格探索、继承和创新过程中精神的接力。
2008年曲春平参加全国第六届篆刻艺术展时,他毅然选择了我国古玺印作为创作课题,运用古玺的形制、功格进行探索,顺利获得入展。
http://s13/mw690/0049QGD6zy7pjYnlaKoec&690
http://s16/mw690/0049QGD6zy7pjYnwmUT4f&690
http://s3/mw690/0049QGD6zy7pjYnIldU82&690
http://s2/mw690/0049QGD6zy7pjYnV9El51&690
http://s15/mw690/0049QGD6zy7pjYsq8HQ6e&690
方寸见乾坤,金石显沧桑!曲春平在三十年的漫长岁月里,手不离刀,眼不离石,在书法篆刻的艺术道路上,辛勤耕耘,默默思考,不懈探索!他用独到的学识,鲜明的个性,深厚的功力,留下了一枚枚力与美的篆刻艺术作品,让人鉴赏、品味,充分享受篆刻艺术的博大精深,无穷魅力!
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版权归作者,侵权必究。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