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宁静小屋2002
宁静小屋2002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461
  • 关注人气:2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幼儿园自主游戏观察与记录——从游戏中发现幼儿(徐笑冰)

(2020-03-17 12:58:54)
分类: 学习笔记

       在假期中,我读了董旭花、韩冰川、刘霞等老师编著的《幼儿园自主游戏观察与记录》,读完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了解到如何观察幼儿和记录幼儿的游戏活动,如何给予幼儿自主游戏、自主解决问题的空间,如何有效干预,适时引导幼儿达成更好的游戏效果。

       “懂得观察、解读幼儿”是我们追寻的目标。而有些时候,老师们总是带着自己的感情色彩叙述幼儿的游戏行为,其实观察就是回归于自然、描述幼儿活动中的表情、动作、对话等,还原活动时的真实场景,没有观察就没有教师对于幼儿的了解,也就不可能有适宜的教育。 

        有了观察,就会有思考,透过幼儿的游戏行为分析幼儿的发展及其缘由,每个孩子的性格、能力水平、生活环境不一样,在其语言、行为的背后,掌握不同年龄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规律,了解幼儿在发展水平、速度与优势领域等方面的个体差异,了解幼儿发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掌握应对的策略与方法。

       看到书中的老师们介入游戏的案例后,我明白原来介入游戏的的方法可以分很多种:语言介入——比如在了解幼儿的基础上,简单提示,引发幼儿的思考,助推游戏进展。交叉介入——比如当观察到孩子们的游戏进程缺乏某种新意时,教师通过扮演一个角色进入到幼儿游戏中,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当幼儿游戏能够顺利开展下去时,教师则可以退场,不能待得太久。平行介入——比如当观察到孩子在游戏中只玩了一会儿,就因为没有更好地玩法而失去了进一步操作的兴趣,这时教师就可以在幼儿身边操作玩具,建构更多的作品,开拓幼儿的思路。但是,教师必须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是幼儿乐于接受挑战勇于面对困难,而不是教师主导游戏的发展。

       案例捕捉好了,描述好幼儿的行为,也尽量利用理论知识来解读幼儿的行为,教师的反思可以从对自己的儿童观、教育观、游戏观、引领方向、发展目标、游戏环境、材料调整、游戏支持策略、游戏主题教学的关心、对家园共育等方面进行。 

       这本书,还给我带来很多的思考。书中的观察案例,有些似曾相识,那些游戏,我们的孩子也玩过,为什么那些老师们却能完美的写好观察记录,而我们的观察通常不够有深度?我想这绝不是一朝一夕达到的层次,应该像董旭花老师说的,教育不是无源之水,教育的“水”就是儿童,对儿童认识和思考得越多、越深入,我们的教育就会越切合实际,越有效和高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