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与教师共研之大班科学《跳动的声音》(二)

(2015-11-05 22:57:47)
标签:

教育

育儿

大班科学活动再稿

课题:大班科学《跳动的声音》

设计意图:需完成

教材分析:需完成

学情分析:需完成

目标:

1.充分调动幼儿多感官参与,感知振动产生声音的现象,了解声波与声音的关系。

2.在师幼互动中,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培养幼儿良好的观察、思维、实验的习惯。

 一、导入活动:感知振动的现象游戏化导入,初步感知声音伴随振动

1.跳舞的小人(一)情境游戏“跳舞的小人”。

1.师:有个舞蹈小人要给大家表演舞蹈,她怎么还不跳啊?哦,没有音乐。

2.播放音乐观察小人跳舞。

瞧,舞台上小人跳得多欢快啊!为什么有了声音小人就会跳舞了?是什么原因呢?

3.教师演示:听到声音就看见了振动。这里的“声音”和“振动”用记录的实物图表示。)

(二)情境游戏“跳动地米粒”

1.老师这里有些小米粒,试一试,看小米粒能不能跳起来?个别幼儿敲击小鼓,观察小米粒随着声音而振动。(请一个孩子试一试)

2.提问:为什么小米粒跳动起来了?

3.引导幼儿小结:啊,有了声音小米粒就会跳动。原来是声音使小鼓面产生了振动。我们不仅听到了小鼓的声音,还看到了它的振动。请幼儿操作白板,表示听到了声音就看到了振动。

4.引发进一步思考:难道使物体振动就能让它发出声音,是不是这样呢?

3.我们说话就会发出声音,摸一摸看声带是不是有振动?

(三)体验咽喉发声时的振动。(摸一摸自己的咽喉,感受振动)

1.师生共同触摸咽喉,体验咽喉振动后发出了声音的现象。

2.引导幼儿小结:有振动就有了声音。

3.幼儿操作白板,用图片表达“有振动就听到了声音”。

三、多种材料操作,猜测、验证振动产生声音的现象。

二、操作验证,形成正确认识:振动产生声音。

(一)观察桌面材料,了解操作内容。

1.师:桌上有什么?(皮筋小琴、拉绳玩具、钢尺)这里有橡皮筋、钢尺请你让它发出声音,你觉得能看到它们出现的振动吗?老师这里有张表,问号栏就是我们的猜想,如果你认为可以看到振动的就请你在后面打个对勾,不可以的打上叉。请你让他们发出声音,看看发出声音后能不能看到振动的现象发生?(在记录纸上用符号记录“看到振动后就听到了声音”)

2.(分组操作猜想)请你们选择一组材料操作,将你看到的记录下来。(操作、记录)

2.结合记录纸,介绍自己的操作方法和结果。(你用什么方法使XX发出声音的?有没有看到它振动?)

3.教师演示拉绳玩具,进一步验证,形成正确认识:振动产生声音。

四、检验振动。难道真的像小朋友看到的那样吗?

1.老师也有一种和你们不一样的方法(一头按住在桌子的一边,用力按压悬空的一头)看,钢尺有出现振动吗?

2.试一试音叉敲击的发法使它发出声音,可是却没有看见振动。老师请来了水来帮忙(敲击音叉后放入水中,水面出现水花)

3.老师用橡皮筋,拉直后,拨一拨。看能不能看到振动?

原来,声音都是振动产生的,只不过有的时候我们的肉眼看不见。

五、三、感受了解声音与声波的关系。

(一)敲击小鼓,发现声波的出现。

1.教师敲鼓(一声大一声小),观察声波的不同。(后面的演示,幼儿可以尝试用声波的方式记录声音。)

2.引发思考:你看到了什么?(学说“波纹“)他们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3.引导幼儿小结:振动的波纹与声音就像是一对好朋友一样,形影不离。

(二)发声游戏,感知声音与声波的关系。

师幼合作表演唱,感知声波长声音大,声波短声音小,声波密集声音节奏快,声波疏松声音节奏慢。

1.这里有个方法可以清楚地看到声音的振动。看,(老师重敲鼓,孩子看屏幕显示)你看到了什么?(老师轻敲鼓,孩子再次观看屏幕显示)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两次的声音一样大吗?屏幕上出现的振动波纹一样吗?原来声音大,振动的波纹就大(高),声音小,振动的波纹就小(矮)

2.老师这里有一段音乐,看看它的振动波纹是什么样的?(播放一句舒缓音乐,观察波纹)

3.再来听听这一段音乐和刚才的音乐有什么不同?它的波纹是什么样的?(播放一句劲爆音乐,观察波纹)

4.对比两段音乐的波纹,观察不同。原来声音的大小、快慢不同,它们的振动也是不一样的。

5.波纹一样,音乐就一样(复制?没想好)

(三)匹配声波,形成新的认识。

1.欣赏一段乐句重复的音乐。

2.分析:几句音乐是一样的吗?音乐一样,声波一样吗?

3.验证操作:将乐句相同的声波进行重叠比对,发现——声波相同音乐就一样。

五、原来小人也是因为声音的振动才会跳起舞来,那么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小人的表演吧。(放轻柔音乐与劲爆音乐)小人的两段舞蹈一样吗?小人跳的舞蹈一样吗?你发现了什么?

六、小人跳得这么好,可惜没有好看的舞台灯光,要是加上灯光就更棒了。(是否需要霓虹灯图片)怎么样让小人舞台上的灯光也一闪一闪的呢?让灯光也动起来?灯光照在镜子上,动动小镜子会产生晃动,观看一闪一闪的灯光(引导幼儿说出在鼓面上加上灯光。)哇!太棒了!

四、情境游戏“闪烁的灯光”

(一)提出问题:小人表演的舞台安装了灯光,如果灯光闪烁起来就更精彩了。怎样才能出现闪烁的灯光呢?

(二)出示镜子,探索让镜子晃动制造闪烁的灯光。

五、合作表演。

师生自选方式(歌唱、使用操作材料伴奏)与跳舞的小人一起表演。

七、结束活动

我们发现了振动的现象,是振动帮助小人跳起舞来,那么让我们和小人一起跳起来吧。

 

备注:1.文稿中红色字体内容建议删除,蓝色字体是我的建议。

2.课题和目标初步拟定,供参考。

3.活动设计是根据目标而修订的,我们的活动设计线索围绕着“声音的产生”这一科学原理,通过游戏的观察分析、实验操作验证、科学性的比对等方式,串联出“振动产生声音→声波与声音的关系→科学运用振动产生声音的原理”这一教育教学路径。

4.观察记录改变以往打对错的方式,采用图片认证、声波绘制方式呈现幼儿的认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