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年级数学《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2022-12-21 22:36:09)
标签:

教育

蓝田县前卫镇巩村完全小学    张程

教学内容

位置

 

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新授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与“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行、第几列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提高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能力,进一步培养数感。

学习重点

会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学习难点

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教学准备

多媒体。

         

二 次 备 课

一、情境引入:
1
.导入: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他班级上课的情境是什么样的呢?今天咱们就去五年级某班看一看。看,这是张亮所在班级的学生,多整齐!你能告诉老师张亮的位置吗?
(出示教材第19页情境图中张亮那一列同学的座位)
学生可能说:第3个、从前面数第3个、从后面数第3个等。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要在一列座位中确定一个人的位置只要清数方向和第几个就行了。
2
.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板书课题: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互动新授
(一)明确行、列的意义
1
.师引导:这么多表示方法有些乱,同学们所说的“排”,在数学上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板书:列行)
并明确:数“列”的时候习惯上从左往右数,依次为第1列、第2列……数“行”的时候习惯上从前往后数,依次为第1行、第2行……把教材第19页情境图上的每一列和每一行按顺序写上,同桌互相指一指。
说明:通常情况下,描述物体位置时先说列,再说行。

 

蓝田县前卫镇巩村完全小学

         

二 次 备 课

让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描述张亮的位置。(第2列、第3行)
2
.引导:你能用刚学习的知识描述一下其他同学的位置吗?(举例王艳、赵雪,周明的位置等)
让学生随便指图上一人,同桌互相说一说他的位置。(学生练习)
(二)认识数对
1
.引导:表示位置我们还可以用“数对”来表示。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主要内容:用数对确定位置。张亮在第2列、第3行的位置,可以用数对(23)表示。
2
.质疑:根据描述的习惯,你认为括号里这两个数各表示什么?
(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
强调并让学生明确数对的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
(三)用数对表示位置,根据数对确定位置
1
.让学生用数对分别表示图中其他同学的位置。(王艳、赵雪等)
学生回答:王艳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34),赵雪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43)
2
.讨论我们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不要把列和行弄颠倒了。)
(四)应用知识
1
.先说一说自己班里,哪里是第一列,哪里是第一行,并让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指多名学生回答,加强数对练习。
2
.你能用数对表示你的前后左右邻居的位置吗?说一说,并思考有什么发现。
(1)
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并讨论。
(2)
师引导:前后邻居数对的第一个数与自己相同,左右邻居数对的第二个数与自己相同。
3
.做游戏:教师说数对,学生根据数对找出相应的同学。
4
.找数对:大家来找一找生活中的数对。
学生自由发言,指名学生说一说,如找座位,找楼座等。
三、巩固拓展
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再说一说。

 

 

蓝田县前卫镇巩村完全小学

评 价                            总 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1:我学会了怎样用数对表示位置。
2:我知道了数对中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行。
师:除了以上两位同学所说的之外,在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时还要注意,列是从左往右数,行是从前往后数。

布 置                       作 业

教材第21页练习五第12题。

板 书                      设 计

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竖排一列    左一右
横排一行    前一后
  
数对(列,行)

教 学                          反 思

 本节课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在充分探索和自主体验的过程中,逐步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如何用数学方法去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