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县级小课题申报表及研究方案
(2022-10-19 10:18:33)
标签:
教育 |
附件2
蓝田县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2022至2023学年度教育教学科研小课题申报表
小课题 主持人 |
张程 |
学科 |
数学 |
学历 |
本科 |
职称 |
一级教师 |
|||||
参 |
2008年2月 |
手机号 |
13991261733 |
工作单位 |
前卫镇巩村完全小学 |
|||||||
新浪博 客网址 |
3809206568 |
|||||||||||
申 报 课 题 |
基于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研究 |
|||||||||||
审 定 课 题 |
|
|||||||||||
其他成员 |
姓名 |
职称 |
工作单位 |
|||||||||
陈新海 |
二级教师 |
前卫镇巩村完全小学 |
||||||||||
|
|
|
||||||||||
学 校 意 见 |
|
|||||||||||
教 研 员 意 见 |
教研员(签名)
年 |
|||||||||||
教 研 室 意 见 |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名)
年 |
|||||||||||
研究方案
一、研究背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而作为教育人,我们更应该紧跟时代步伐,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进一步扩大我们教学的新空间。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已经有明确要求:“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也就是说,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我们日常教学中一个有效的辅助工具。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将信息技术融会贯通使用,就成为我们教师要努力思考的问题。 数学是一门来源于生活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一门综合、分析、应用信息的学科。数学教师必须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高教学水平,现代信息技术有机融入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熟练、自然。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到真实的情景中去体验、去感受,经历数学知识的构建过程,达到对数学知识的彻底理解。还可以引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通过互联网获取自己在课堂上、在课本中很难得到的自己所需的知识,最大限度的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将所受知识通过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形式进行展示,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还可以把抽象的知识点通过形、声、情、意形象化,让学生直接感知和理解教学内容,从而达到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在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仅仅是运用信息技术创设一些情境,或者把课外的拓展资料通过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呈现出来,虽然增加了课堂容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还有待提高。因此,我们要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研究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深入研究信息技术如何更好地融入数学课堂,从而使学生提高参与数学课堂的兴趣,更大程度地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来,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信息化教学融入课堂教学,给学生学习带来了机遇,但此时我们要求学生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更好地理解信息技术所带来的知识,而在与老师同学互动的过程中才能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所以说信息化教学手段可以培养学生形成一些基本的信息能力,以及运用信息技术掌握学科知识的方法。
信息时代的核心就是知识的创新,为了实现全面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水平,培养创新精神,我们也要求老师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学生思维品质、适应能力、分析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信息化教学给老师拓宽了教学思路,提升了课堂容量
,加大了课堂要求,因此对我们老师来说,充分备课、如何将信息技术融于课堂,也是一个崭新的要求。因此,该课题的研究可以促进教师信息水平提升,教学方式多样化。 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是指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与学的方式。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就是以数字化为支柱,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教学过程中,从而会引起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学习方式都向数字化方向发展,形成数字化的学习环境、数字化的学习资源和数通过教学情境或学习情境,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优化充满情感和理智的教学情境,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三、课题研究价值分析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是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成为与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高度和谐自然的有机部分,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协作的能力等,促使学生掌握在信息社会中的思维方法。 2.探究数学课堂教学使用信息技术的有效方法。 3.提高我校教师掌握信息技术的水平。 4.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 5.进一步提高我校信息技术教育的水平和融合课堂教学的水平。 五、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 1.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培养学生新型的学习方式,研究信息技术与数学知识融合的方式。
2.研究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辅助作用,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乐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将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整合,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直观认知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也就是说教师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学生的学习、发展中可以充当什么工具,使得学生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等。 六、研究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采用信息收集法、行动研究法、个案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科学的方法对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理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制定计划并开展行动研究,最后再进行反思、研究,总结经验。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书刊、上网等方式获取与本课题有关的大量研究资料,为丰富自己的理论素养,促进自己更新教育观念,变革教育方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2.调查法:为了深入了解学生心理,引导学生体验信息技术的优点,要进行多种方法的调查研究工作,不断总结经验形成结论。 3.行动研究法:通过不同主题的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和过程研究,探究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策略。
4.课例研究法:对典型的课堂教学课例进行分析研究,归纳出相应的能激发学生互助意识的方法。 (一)准备阶段:(2022年9月—2022年10月)组建课题组,召开课题会议,学习有关理论,讨论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思路,制定相关计划,上报课题实施方案。
(二)实施阶段:(2022年11月—2023年4月)按照研究目标和具体研究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研究,深化教学,进行问卷调查,并完成心得体会和案例、教学反思等,写出阶段性研究报告。 八、研究的预期效果和成果 1.课题成果的预期 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与资源,构建新的学习方式,高效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面的优势。在数学课堂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资源,让学生通过各种现代化媒介媒介,帮助学生自主思考,促进学生共同学习,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良好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不但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而且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课题成果的呈现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一份; (2)教学随笔; (3)教学设计; (4)课件; (5)教育叙事; (6)调查问卷; (7)调查报告; (8)相关论文《基于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