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与反思

(2020-05-10 08:49:24)
标签:

教育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

《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大象的耳朵》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它主要讲了大象耷拉着一对耳朵,小兔子、小鹿子、小马、小老鼠都认为它的耳朵有问题。见到别人都这么说,大象也开始动摇了,以为自己的耳朵真的有问题。于是,它用竹竿把耳朵撑起来,结果总有小虫子钻进它的耳朵里,吵得它头痛又心烦,它又把耳朵放下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教学目标 

1. 会认“似、耷”等10个生字,会写“扇、慢”等8个生字,掌握“似、扇”2个多音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文中的问句。   

3. 知道大象的想法是怎样改变的,明白别人说的不一定正确,要学会思考的道理。

教学重点 

1. 识记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意义,懂得其中的道理。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预测激趣  

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有一位动物朋友要来到我们的课堂上,和大家一起学习,想知道它是谁吗?(生:想) 猜中了谜语,就可以把它叫出来呀!

1. 课件出示谜语: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打一动物)   

2. 同学们真聪明,这个动物就是大象。(出示课文插图:大象)

3. 说说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大象?(当学生说到大象的耳朵时请同学用自己的说说大象的耳朵)

4. 出示生字“耷”,趣味识字。

5. (出示插图中其它小动物)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文,讲的就是大象的耳朵。   

6. 出示课题:大象的耳朵。(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 自由读课文,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不太熟练的地方多读几遍。   

2. 组内合作识字:互读、互听、正音。   

3. 教师引导:鼓励学生当小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重点交流识字记字方法。   

(1)多音字:扇:shn扇动shàn风扇   

(2)图片识字:竖、竿、撑、舞   

(3)与生活体验结合识字:痛、烦、耷   

4. 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和词语。   

5. 指读课文,检查识字和朗读情况,师生评议,正音。   

三、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 默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大象为了让自己的耳朵竖起来的故事。)   

2. 同桌互读课文,注意读好问句。   

3. 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小结提升。   

1.出示重点语句“你家是人家,我是我。”

2.抽生说说大象是为什么这么说。

3.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五、作业设计:

1.认真抄写文中的生字、新词。

2.给爸爸妈妈或好朋友讲一讲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大象的耳朵

《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与反思                  耷拉                竖着

《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教学反思:

《大象的耳朵》是一篇充满童趣的童话故事。故事以三组对话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其中,以三个相仿的问句为主。这篇课文非常适合朗读训练。我的这节课,虽然教学目标和教学环节中都体现了这一点:教学目标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文中的问句。 教学环节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默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大象为了让自己的耳朵竖起来的故事。) 2.同桌互读课文,注意读好问句。 3.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但是这种体现没有指向孩子们的学习活动,或者说活动的设计没有考虑到孩子们的兴趣、思维的参与等各方面的情况,所以一节课下来,孩子们的朗读能力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锻炼。孩子们在这种被动的、简单的重复的过程中读书,不是“有效阅读”,课堂中“人家是人家,我是我”这样的重点语句自然无法理解,更谈不上阅读能力的提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预测激趣

小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学习。今天和我们一起上课的,还有一位很重要的动物朋友呢?

1.课件出示图片:

对,这个动物就是大象!(出示课文插图:大象)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童话故事——大象的耳朵。(板书课题:19大象的耳朵)

2.大象的耳朵有什么特点?(生谈大象的耳朵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3.有一个字就是为大耳朵造的呢!(出示生字“耷”)趣味识字,

猜猜“耷拉”的意思。

4.(出示插图中其它小动物)我们的故事中还有一群小动物呢,你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说说这些小动物的耳朵与大象的耳朵有什么不同?(认识“竖”字,并组词)

5.汉字真奇妙!识字真有趣!接下来,就请同学们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出示学习提示。

小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圈出带生字的词语,借助拼音读正确。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

2.学生自主读文。

3.检查读音,抽生读词。 分享识字方法。

4.字词回文,读通童话。 开火车读课文。

三、精彩品读,读懂童话。

1.过渡:句子读通了,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看看一群竖着耳朵的小动物遇到耷拉着脑袋的大象,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听老师读课文,注意听老师是怎么读小动物说话的。准备好了吗?

2.老师范读课文。

3.抽生读小兔子、大象和小羊的话,重点指导。

4.小组内分角色朗读片段。

四、探究变化,品味问句。

(一)大象的耳朵为什么会竖起来呢?

1.抽小组展示朗读。评价朗读。

2.合作完成第二次朗读,完成更多的问句练习。

3.采访大象:这么多人都这么说你的耳朵,你会怎么想?

4.集体朗读: “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我得让我的耳朵竖起来。”

(二)自主探究第二次变化。

1.出示学习目标:自由朗读课文9—12自然段,找一找大象是怎么做的,他这样做好吗?画出相关的句子多读几遍。

2.理解“又头痛,又心烦”。

(三)理解主题:

“我还是让耳朵耷拉着吧。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五、推荐阅读,走进童话。

六、布置作业。

1.把这个童话故事讲给喜欢的家人或朋友听。

2.读童话故事,把喜欢的故事分享给同学、老师听。

板书设计:

大象的耳朵

             生来       后来      最后

耷拉      竖起来    耷拉

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课后反思:

基于上节课的问题,我将教学设计重新调整,重点在朗读活动的设计上下功夫。在导入环节就开始激趣,出示图片,观察大象的耳朵,抓住大象耳朵的特征学习“耷拉”一词;接着出示一群耳朵竖起来的小动物的图片,学习“竖着”一词?让孩子们想当这样的一群小动物遇到了耷拉着耳朵的大象时,它们会怎么想?怎么说?用这样的方式,激发孩子们兴趣的同时,将孩子们尽快带入角色,在生字词回文部分就开始抓住文中的三组对话,让孩子们练习朗读。孩子们此时自然会调动自己的想象,努力读出小动物们心中的疑问。

但这是孩子们原有的朗读水平,为了让孩子们有提升,我还要设计一个范读活动,小孩子是最善于模仿的。孩子们倾听老师的范读,是学习朗读最有效的途径。接着是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让他们将从老师这里感受到的及时转化为他们内在的理解。抽组展示、评价,在这样具体的学习活动中,孩子们的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的状态,朗读水平沿着兴趣盎然、积极投入,展示原有最高水平——老师指导、给予方法—— 训练提升这样的路线发展,学习效果自然比较理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