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礼仪教育,是幼儿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幼儿园中加强文明礼仪教育,不仅是塑造幼儿健全人格、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奠基人生最佳开端的工作,更是提高全民族素质,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为了推进和创新幼儿园的德育工作,提高幼儿的文明礼仪素养,为幼儿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礼仪行为品质,形成一个从善、从真、从美的良好礼仪氛围。因此,我们选择《幼儿礼仪教育生活化》作为课题研究的内容,将礼仪教育渗透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为了扎实有效地实施这一教育主题,真正有效地提升、内化孩子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现将前阶段工作小结如下:
一、研究工作重点
1、榜样示范。首先由教师示范,通过直观形象的示范,指导和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行为方法,给幼儿树立行为的榜样,如:升国旗时要严肃,立正站好,目视国旗;接待客人来访要有礼貌,主动问好;上课举手发言,起立回答问题,上下楼梯右行,让路右退一步,请长辈或客人先走等等,教师以规范化的动作示范,幼儿仿照老师的示范动作进行练习。再请做得好的幼儿示范,最后选出班级“礼仪之星”,张榜表扬
2、环境熏陶。良好的文化环境不仅具有情感陶冶的作用,而且具有心理行为的制约作用,幼儿园努力创设传统美德、行为规范、礼仪教育的育人氛围,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并逐渐内化成为自己的行为习惯。
3、在活动中渗透,丰富礼仪认知。
(1)教学活动
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由教师对幼儿施加影响的活动。应该说,教学活动的游戏化是幼儿年龄所决定的,在实施过程中,它具有教学情境生活化、教学内容综合化、教学过程操作化(活动化)、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
在实施礼仪养成教育过程中,各领域教育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如社会活动的“我与文明手拉手”,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正反事例,教育幼儿从小养成礼仪行为的良好品质,从认知、情感、行为的综合养成教育上达到“知情行合一”;语言活动:“礼仪故事、格言天天讲”,组织每个幼儿与父母一同收集礼仪故事,礼仪“三字经”,并随时给同伴讲,给父母讲,教师可以给幼儿讲,幼儿也可以给老师讲;健康教育,可以为幼儿创编体育活动“争夺礼仪红旗”。教育“富理于情、富教于乐”,使抽象的礼仪道德概念在幼儿头脑中形象化、具体化,从而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情感体验中形成良好的礼仪道德认识观念,养成良好的礼仪道德行为。
(2)生活习惯。
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除了组织专门的教学活动以外,还要注重户外运动、角色游戏、区角游戏等一日活动各个环节中的巩固和运用。因为孩子的教育是反复的,孩子的表现是多变的,只有在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不断地进行练习巩固、提醒和纠正,孩子们文明礼仪习惯才会日渐完善。
户外运动玩滑滑梯的时候,我们经常提醒孩子们要互相谦让,不争抢、不推挤;洗手喝水的时候,引导孩子们排好队喝水,喝多少倒多少不浪费水;吃饭的时候,引导孩子们保持桌面干净整洁,不对着他人乱讲话等。
我知道孩子们特别喜欢玩娃娃家游戏,但是在娃娃家的装扮游戏中发,孩子们扮的爸爸、妈妈、还有宝宝和客人,都不太讲文明。在游戏过程中,很少用礼貌用语进行交流,我就有意识地进行了再一次的启发,引导孩子们们主动运用礼貌用语,如妈妈把东西拿给孩子吃或玩时,孩子要主动说声“谢谢”,妈妈送孩子上幼儿园,孩子要主动地向老师问早、问好。客人来娃娃家或者点心店做客时,要说“欢迎光临,你好,请坐!”等礼貌用语。客人走了要说“再见!”等。通过启发引导,孩子们在游戏中逐渐养成了使用文明礼貌的习惯,来到真实的生活中也就自然而然的能够运用礼貌用语进行交流和运用了。所以说,日常生活中的坚持贯穿和运用,才能够真正的保证文明礼仪教育的落到实处。
4、家园互动教育,养成幼儿文明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发挥着各自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幼儿园和家庭应该携起手来,内外结合,共同参与到孩子的文明礼仪教育中来。因此教师应该与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一方面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活动与表现,另一方面教师应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内的学习情况和表现,以便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同时充分发挥家教园地的作用,多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家长了解、掌握幼儿园行为习惯的具体内容,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促使家长能够按照幼儿园的教育要求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使在幼儿园形成的行为习惯在家里得以巩固和发展,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取得的成效
(1)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从实践的情况来看,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进步,而且相互之间能进行监督。
首先,从良好的生活习惯方面。对幼儿园要求幼儿做到的,小朋友能在老师的指导和同伴的帮助下,都能很好的完成。比如:能排队取杯子,喝水,有秩序地将杯子放回原位;午睡时,能根据天气变化,按要求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放好,(大部分幼儿都能折得很好,而且看到哪个小朋友没折好,就会告诉他怎么做)能把脱下来的鞋子摆放地整整齐齐,起床后,能简单地进行整理床铺;每次吃饭、吃点心,都会有几位幼儿做老师的小帮手,帮老师分小碗、筷子,并很好完成,每次饭吃好后,都能把自己吃剩的饭菜放到指定的桶里,然后拿毛巾把自己的桌子擦干净;休息时间,小朋友自己玩了玩具就会从哪里拿来放回哪里去,这样不仅培养了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在整理中,幼儿学会了如何进行分类,如何整理玩具;随处拖、拉小椅子的现象减少了,多数孩子能够正确搬、放小椅子,做到轻拿轻放并及时归位;饭前能够节约用水,正确洗手,随用随关水龙头;饭前便后养成了及时洗手的良好习惯,饭后漱口、正确擦嘴;排队时做到不推不挤,有序等待。
其次,从良好学习习惯方面。喜欢学习,对学习活动有兴趣,能集中注意力专心于某一项活动;有正确的读、写、坐的姿势;会按照一定要求去翻阅图书,能爱护图书文具,会整理这些用品。
最后,从良好社会知识方面。能主动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如“您好”、“请”、“谢谢”、“对不起”、“请原谅”),见人能主动热情地打招呼,礼貌地回答别人的问话;举止文明,懂得谦让,与人友好相处;保持服装整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知道简单的交往礼仪等。家长明显的感觉到孩子能干了,懂事了,责任意识增强了。
在前阶段的活动中,幼儿不仅在幼儿园有很大的进步,而且在家里明显的依赖性不强了,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有家长反映说以前都要家长喂他们吃饭,现在不仅不用喂,而且要抢着帮家长拿碗筷,以前早上要妈妈穿衣服,现在能在妈妈的帮助下,自己穿着简单的衣服、裤子、袜子、鞋子等。老师布置的任务孩子都能很好的去完成,如:老师在今天布置要小朋友带东的西,大部分孩子都能自己记住跟妈妈说,然后明天带来。
(2)提高了教师的素质
教师的科研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在活动的研究过程中,我们教师一起制定总体目标,以及各阶段的具体目标,研究组的成员寻找理论根据,同时,又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发表意见,共同探讨如何实施方案,还采取互相观摩的形式,组织评价活动,提出改进意见,再反复实施、验证。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了进一步更新,树立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例如:在学习如何折叠衣服时,不再是单纯地让幼儿了解衣服折叠的方法,而是在折叠后,教师通过日程生活和游戏,让幼儿在游戏和生活中强化折叠的方法。总之,活动开展以来,我们教师积极投入,自身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也促进了全体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三、下一阶段工作思路
1、加强学习,为课题研究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礼仪活动常态化。
礼仪教育得到了家长朋友们大力的支持,这令我们倍受鼓舞和感动,家长的期待也给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怎样让这一有意义的活动成为幼儿园的常规工作和特色活动是我们下一阶段要思考和解决好的重要内容。
3、认真做好课题结题工作。
下阶段礼仪课题将进入结题阶段,认真梳理过程资料、推广与提升研究成果的品质,最终形成幼儿园园本教材将成为我们的重点工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