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约克先生藏中国建盏(绝对精彩过日本藏中国建盏)

(2017-02-02 02:51:37)
分类: 收藏鉴赏
http://s8/middle/0049w5Mbzy7c0pUQ54Gf6                                                约克先生藏建盏集翠
     (精彩过日本藏中国建盏,按照日本人的评价标准,国宝太多了!)

 

建窑:

宋代名窑之一。亦称“建安窑”、“乌泥窑”建阳窑产品使用含铁高的原料做胎,因而胎色深黑坚硬,有"铁胎"之俗称,黑建、乌泥建等。窑址在福建建阳县水吉镇。

工艺特色:

 主要产品以盏、碗、盘、碟为主,兼烧盒、罐、壶、灯、炉、钵、梅瓶、冥器等。

在宋代以烧黑釉瓷闻名于世。足底有"供御"、"进盏"字铭的,应是为宋代宫廷烧制的贡品。

造型多样,有大小敛口、敞口等不同形式,圈足小而浅,修胎草率有力,刀法自然,釉质刚润,釉色乌黑,器物内外施釉,外釉近底足,足底无釉而露胎。

建阳窑产品使用含铁高的原料做胎,因而胎色深黑坚硬,外壁釉不到底,露黑乌泥色胎骨。

因建窑瓷皆仰烧,釉水下垂,多呈滴泪状,成品口缘釉色浅。

日本所藏的几种闻名世界国宝级的胎骨"曜变"天目盏,就是建窑的产品。

黑釉盏以铁结晶形成的斑纹为饰,呈条状晶纹的称兔毫,有黄、白两色,故又有金、银兔毫、玉毫、兔斑等别称。

铁结晶呈油珠状的称为油滴。

也有呈黑白斑点结晶状,宋人称鹧鸪斑。

更有少数窑变花釉,"曜变"为不规则五颜六色五彩缤纷团花状,日本人称"曜变天目"。

亦有在不规则的条状结晶和油滴状结晶周围出现窑变蓝色,红色,黄色等"曜变",尤为珍贵。

从近些年建窑系出土器物看,建窑系各种"曜变"不胜枚举,为我们过去所没有发现和要加以归纳总结。

在建窑各色釉盏盛名的影响下,各地的仿烧者甚多,除福建本省的南至福清市,北至武夷山以北的几十处瓷窑之外,还有江西的吉州窑,四川、山西、陕西、河北、河南等地都有仿烧的,形成了以建窑为首的建窑系。

 建窑特征(仅指建安窑):

1.胎体厚重坚致,胎色紫黑。宋代是建窑的发展时期,以烧黑釉器而著称。兔毫斑、鹧鸪斑、曜变等釉色的名品就出在这里,以茶盏为多。

2.釉色黑而润泽,器内外施釉,底部露胎,釉汁垂流厚挂,有的凝聚成滴珠状。釉面呈现褐黄色,银灰色和褐蓝色。因釉色细而下垂,酷似兔毫,故称"兔毫盏",按其釉色又叫"金盏"、"银盏"和"蓝盏"。"蓝盏"更为可贵

3.建安窑不仅黑釉闻名,其"曜变"无穷,尤其"曜变天目",各种色泽丰富,五彩缤纷,五颜六色,巧妙搭配,变化无穷,尤其"曜变"与"鹧鸪斑"出现在同一器皿,兔毫斑与曜变和油滴出现在同一器皿,更加是精妙不可言,难以形容色泽变幻之美。

4..建窑器物以碗盏为多。其造型口大足小,形如漏斗,有敞口和合口两种,以敞口为多。底为浅环圈足。有的器物底足刻有"进王戋"、"供御"铭文,为朝廷贡品。

历史传承:

建窑唐代始创烧,到了宋代尤其是南宋为极盛时期,至清代而终。.建窑原是江南地区的民窑,北宋晚期由于"斗茶"的特殊需要,烧制了专供宫廷用的建盏,部分茶盏底部刻印有"供御"或"进盏"字样。

日本和韩国的茶道都非常重视此物,在日本被称为天目釉。

仿烧的主要窑口有:福清窑,武夷山窑和茶洋窑。以福清窑数量居多,武夷山窑的加金彩的器物为贵,茶洋窑年代最晚。

窑系分布:

  1.吉州窑

 吉州窑瓷器最负盛名的当数墨釉瓷,它创烧于北宋,盛行于南宋,延续至元代。采用的是当地廉价的天然黑色釉料,烧造出的器品有:

  素天目、一色黑或者一色酱色釉称为素天目。

  木叶纹、木叶贴花是以天然树叶为标本,经过腐蚀处理后贴在坯体上,然后入窑焙烧,烧造成功后树叶的叶面及叶脉便清晰地留在器身上,有半叶一叶的,也有二叶三叶相重叠的,纹样有的安排在器壁或器口,也有的安排在器底。通过匠人的艺术创造,乌黑油亮的釉面上浮现一片纹理清晰的树叶,颇能产生自然天趣和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为黑釉配一片或两片真实叶脉。别有风韵。

  鹧鸪斑、似鹧鸪斑点交错排列,就像鹧鸪鸟颈上的斑点纹,且带有云状和块状,呈紫、蓝、粉青、黄、暗绿诸色,犹如节日夜空的礼花五彩缤纷。

  玳瑁斑、玳瑁斑是指在黑色釉面上点染黄褐色斑块,烧成后类似海龟背壳上的颜色斑纹,呈现玳瑁黄黑相问的绚丽色彩,显得艳丽高雅。

  虎皮纹、似老虎皮的斑纹。

  油滴纹、类似油滴滴落,是在乌黑发亮的釉面上显现银灰色金属光泽的小圆点,既像夜空闪烁的星辰,又似滴滴晶莹的油珠,蓝油滴为贵。

  金兔豪纹、似金丝兔毫。银兔豪纹、类银丝兔毫。兔毫纹是在黑釉上透出黄棕色或铁锈色的细密条状纹,恰似细长柔软的兔毛,毛上还带细点的闪光,纤细柔和、光彩耀眼。

  芝麻纹、如芝麻般斑斑点点。

  牛毛纹、似牛毛呈现。

  灰白釉、釉色灰白。

  蛇皮纹、似蛇皮斑纹。

  龟裂纹、釉面开裂。

  洒釉、似吹釉般洋洋洒洒。

  剪纸贴花是将剪纸艺术与制瓷工艺相结合,先在器物上施一道黑釉,然后将剪纸纹样贴印其上,再加施一层釉,在高温下产生窑变色地,与黑釉色形成深浅相映、动静相辅的鲜明对比效果。其纹样有梅、兰、牡丹、双蝶、海棠、弯凤、鸳鸯、龙风以及“金玉满堂”、“长命富贵”、“福寿康宁”之类吉祥文字组成的图案,自然朴实,清新活泼。

剔花加彩是在黑釉层面上剔出装饰纹样,再以笔勾绘纹样的精细部分,然后再上釉经过焙烧而成。如剔花折枝梅瓶,通体施晶亮黑釉,在瓶身一侧的肩腹部剔刻出一枝梅花,褐色花蕊点缀其问,黑白分明、线条流畅,梅花绽苞吐艳,似飘送阵阵芳香。

器型有:罐、瓶、壶、碗、盏、碟、钵、盆、粉盒、鼎炉、漏斗等。北宋时期的碗为弁口或花口,高圈足,罐、壶多为瓜棱腹,其底足切削较粗涩,施釉不底。  

南宋时期的碗盏为敛口,深腹,多芒口,底足矮且内凹,内外满釉,此时还新出现一种外黑内白釉碗。

元代保持了南宋器类,并新增了镂空炉、高足杯、乳钉纹柳斗罐、香熏盖等。

从整体上看,吉州窑黑釉器的胎质较粗松,胎色呈灰白色或米黄色。早期黑釉瓷色单纯,釉中略带酱褐色,后来通过窑变而使釉色出现干变万化。

史籍记载:宋人斗茶品茗专尚黑釉兔毫盏,连宋徽宗都称赞:

“盏色以青黑为贵,兔毫为上。”

宋代大文毫苏东坡曾多次游览过吉州永和,并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味手。忽惊午盏兔毫斑,打出春瓮娥儿酒。”

宋代诗人黄庭坚也吟咏道:

“石开膏溅乳,金镂鹧鸪斑。”

  2.广元窑

广元窑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宋代以烧黑瓷为主。胎色为灰、褐,并有砖红、黑褐等色。胎质较粗,但坚密,瓷化程度较高。釉色黑中微泛灰褐,不太光亮。

器型有碗、盘、瓶、罐、壶、炉、盏、盏托,及小型动物瓷塑等。黑釉小瓷塑继承唐邛窑风格,造型生动,活泼可爱。纹饰常见有兔毫、油滴、玳瑁斑等,还有划花、刻花、印花,内容多为花草、水波纹等。

  3.涂山窑

涂山窑位于四川省重庆市南岸区涂山,被称为“重庆的建窑遗址”。

它的胎以黄白为主,有少量灰白胎,较厚。釉色黑中带褐,较为光润,釉层薄,是与建窑相区分的一点。虽然黑瓷的釉色深沉,却挡不住勤劳智慧的制瓷工匠们创造力的展现,他们运用多种手法,制造出丰富的纹饰品种,如兔毫、油滴、鹧鸪斑、菊花瓣、虹彩、曜变等,菊花瓣是该窑的独特纹样。曜变黑釉是黑瓷中极其珍贵的品种。

器型主要分为食用器、容器、陈设器、玩具等四类,有碗、盘、碟、壶、罐、盏、花瓶、炉、灯、玩具等。

4,河南鲁山段店窑(种类与建阳窑几乎旗鼓相当,或超越)

鲁山段店窑遗址开发出土了品类繁多,几乎涵盖各种色釉及窑变釉之鲁山窑建盏。

 1,黑釉刷蓝鱼子金天目釉盏http://s8/middle/0049w5Mbzy78sf0QWpk8a2.曜变天目蓝釉盏
8,珍珠斑曜变天目釉盏http://s8/middle/0049w5Mbzy78seX5Lq7d7
16、油滴釉展http://s8/middle/0049w5Mbzy78seT0MVz6118、兎絲毫釉盏 

http://s8/middle/0049w5Mbzy78tIdVKEP63 

http://s8/middle/0049w5Mbzy78uHONraVc9 

21、曜变釉盏http://s8/middle/0049w5Mbzy78uHNLFCna7 

22、建窑系龟裂纹釉盏http://s8/middle/0049w5Mbzy78seRB5XFef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