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瓷鉴赏之二十一>康熙"吹红釉"的正本清源

分类: 收藏鉴赏 |
亦称"雪花红"或"洒红"
http://s8/middle/0049w5Mbzy78NaIm9Gk74
http://s8/middle/0049w5Mbzy78NaHPwwQ8c
从康熙朝传世单色釉瓷器看,其实,豇豆红釉只可以说是"吹红"的一种,宣德有洒蓝传世,也见有豇豆红传世,但严格意义上的"吹红",既吹红釉,康熙朝以前没见过传世及出土,也没有记载。所以说,洒蓝是仿宣之作,可以成立,但严格意义上的"吹红",既吹红釉,的确是康熙朝首创。
http://s8/middle/0049w5Mbzy78NaHaAInaf
http://s8/middle/0049w5Mbzy78NaGxSSk98
前些年,因读冯先铭先生的文字,忽然悟到,我手中早年收藏的这几件红釉器皿,是除豇豆红釉之外,其它采用吹釉工艺烧造出来的红釉器皿,当为严格意义上的“吹红“。因为其釉面及釉色特征,如“吹青“,又称“雪花蓝“,又称“洒蓝“,“吹红“也是如此,可称为"雪花红",又可称其为"洒红"。
http://s10/mw690/0049w5Mbgy6QcRHZptTc9&690
http://s6/mw690/0049w5Mbgy6QcRJQ6zP55&690
"从工艺上说,洒蓝并不是钴蓝釉,而是一种吹青料的品种。其制作过程是在胎体上以青料(钴料)吹施,然后上一层透明釉再高温烧成。由于吹青的效果不可能和浸釉或刷釉那样均匀,而必然有厚薄、深浅不同,呈如雪花的斑片,因此又有“雪花蓝”之称"。
所见康熙吹红器皿,放大镜下,釉下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气泡,呈不规则分布,类似星空,恰似银汉,气泡有的密集,有的稀疏,有的釉面没有气泡。器皿口部和和折沿部红釉浅淡,釉色艳美,玉质感强,放大镜下晶莹剔透可见糯米状。用放大镜观之,釉泡通透幽深,有些许釉泡如珠。釉内几乎满布亮珠,犹如水滴滴于釉里,而与釉里之色不相混淆,亦见间杂之浅绿斑,润且细,其色由釉里返出。
底足露胎呈火石红,足内施白釉清亮,胎釉结合处亦见一线火石红。康熙朝瓷器器皿,基本所有红釉瓷器的圈足胎釉结合处都见火石红,或宽窄不匀之铜红,既铜锈色斑。
因为关于此类吹红没有记载,或者因为错把康熙豇豆红器皿当成了真正严格意义上的吹红,所以,歪打正着,康𤋮“吹红釉”瓷器没有仿品。
http://s8/middle/0049w5Mbzy78NaFZPPNff
http://s8/middle/0049w5Mbzy78NaFswfme8
重量居于若轻若重之间,行家一上手,便知有没有。
康熙严格意义上吹红釉的发现,为吹红这一康熙朝首创釉色品种,正本清源,为中国宫廷瓷,又增加一己经有,但被后世误读的瓷器,当引起古瓷文物界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