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盛永海1984
盛永海1984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99
  • 关注人气:1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数学课堂观察报告

(2017-11-20 14:13:56)
标签:

教育

小学数学课堂观察报告

观察地点:相城区元和小学报告厅

观察班级:四(4)班 

观察时间:2016529

观察学科:数学    

教学内容:烙饼问题

执教老师:葛理理

观察人:盛永海

观察维度:教师教学机智

研究问题:教师是如何处理学生错误的?

    1.观察点选点说明

每一个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学生出现错误的情况,这是无法避免的。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出现错误,这是他成长的过程。作为新时期的老师,如何认识、对待学生学习时的错误呢?我们应该认识到,学生出现错误是成长过程中必然的经历,教师应该以一颗宽容的心来对待,同时,教师的责任并不仅仅在于避免错误的发生,还在于错误发生时能挖掘错误的价值,使错误成为学生成长的契机,成为教师教学的资源。每一个老师可能都有这样的体验:当遇到一个可能会让学生感到困难的知识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先让学生思考、回答,而学生多半会回答错误,这样老师在通过对错误的解析,引导出正确的知识,这样就加深了学生的印象,能够更好的掌握知识。因此在葛理理老师执教的《烙饼问题》这节课中,我选择教师是如何处理学生错误的作为观察点。

2.观察表及观察结果说明

量表横向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教师对学生错误后的反应分类,二是典型性行为记录,三是频次。纵向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学生的错误,二是教师的态度,三是教师的处理。每一部分都设置了典型性行为记录,观察教师如何处理学生错误进行定量记录,同时可进行定性描述。

观察表及观察结果具体如下

教师对学生错误后的反应分类

典型性行为记录

频次

 

 

 学生

  

 错误

1.知识性错误

 

2

2.表达的错误(文字表述、图形等)

 

2

3.不合理的错误(甚至引起学生哄笑)

教师引导学生及时回答教学中

1

4.思考不全面

 

9

5.教师无法判断正误(如异想天开型)

放到课后解决

1

6.未把握问题的指向

 

3

 

 

 教师

  

 态度

1.赞许(如虽有错误但有想法的情况)

 

6

2.接纳(微笑,偏肯定性语气)

 

3

3.中性(指令)

 

8

4.尴尬(不知如何应对)

 

1

5.气愤

 

0

 

 

 

 

 教师

  

 处理

1.鼓励

 

1

2.引导

 

2

3.换其他学生回答

 

3

4.教师自己的指正

其中的一次,教师过于急着指正

3

5.进行解释和说明

当全部学生都无法说明时

1

6.由学生评价

 

3

7.由同伴补充完善(合作学习时)

 

3

8.最终明确正确回答

 

1

9.忽视或视而不见

教师比较急

1

    3.观察结果分析及教学建议

上表统计来看,本节课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错误基本上都能进行妥善的处理。这说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从关注学生的发展,同时也反应了教师的教学机智。

教学建议:

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对于学生的错误,教师应该如何处理,这关系着师生关系,甚至是学生的前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不能采取批评、打压的态度,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学生的学习错误。对于学生课堂上的错误教师要有及时准确的处理如:

一、让学生辨错,教师不要轻易定论错误。

二、让同学纠错,教师不要轻易动手改错。

三、利用一些好的错误反思教学。

从学生的自身成长规律来看,犯错误是个体积累解决问题经验的过程。换句话说,学生就是在不断的犯错误中成长。我们还得承认,学生的思维方式、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存在差异,这也导致他们在认识上会出现差异。学生的各种不同观念事实上不应该都绝对地被看成是“错误观念”。从教师的教学来看,学生的错误也是有价值的,它能更好的进行双边的教学活动。    

我们还应该认识到,错误对学生成长的价值。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善用学生学习错误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让学生在比较中了解更多的知识。善用学生的错误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能力。在发现错误、分析错误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发现问题的能力。而发现问题的能力正是目前我国学生有待提高的地方。而通过解决错误,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反思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善用学生的错误,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只要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错误有正确的认识,就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性的人格。让学习错误成为成长的契机,所以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老师能否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具有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否承认学生在认知上的差异,并且尊重这种差异,教学过程应该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传统的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这些理念正是老师所应该具备的,我们只有把这些先进的理念和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在教学中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