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潍坊清雅轩
潍坊清雅轩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25,209
  • 关注人气:43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傅抱石《桐荫图》赏析

(2015-06-03 05:55:56)
标签:

书画欣赏

书画文化

分类: 名作欣赏

潍坊清雅轩艺术中心       www.wfqyx.com

 

http://huihua.chnart.com/uploadfile/2013/0710/20130710100223976.jpg

 
  桐荫图  傅抱石
 
  傅抱石先生和老舍先生是好朋友。他们相识始自抗战的重庆时期。这种友谊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那时傅先生在南京主持江苏美术学院和江苏美协的工作,是南京画派的领袖,也是中国美术界的领军人物之一,名气很大,创作力旺盛,佳作不断。傅抱石先生是全国人大代表,每年都到北京来开会。老舍先生总要尽地主之谊,邀请傅先生到家中来小坐,并一同下小馆叙旧。他们之间的交往留下了不少美妙的故事。
 
  有一次,一九五三年秋,傅先生又到北京来,照旧被老舍先生请来家中作客,谈话之中,突然老舍先生提到一张叫《桐荫图》的旧作。傅抱石先生吃了一惊,而且受了感动。原来,这是一张傅先生自己最喜爱的画。画的是重庆金刚坡下的旧居,是他自己住了七年的老屋。屋子建在几株高高的梧桐树下。傅先生用他的大泼墨和多层次的丰富笔法将整个画面布满了梧桐枝叶,郁郁葱葱,生机盎然。树荫之下有一间小茅屋,窗极大,看得见屋内有三个古装人在赏画,他们打开一轴画弯身观看,好像在热烈地讨论着。有趣的是,此画是画他自己和朋友们,虽然是古装。当时,郭老曾来此观看傅抱石作画,见有此图,颇为欣赏,很想收藏,傅抱石竟然没给。别看他们是非常好的朋友。抗战胜利后,傅先生将这张画带回南京,仅在每年春节时,拿出来悬挂几天,然后又收起来,当作最心爱的宝贝。
 
  想不到,老舍先生也还记得这张画,无意之中问了起来。傅抱石先生立刻受了感动,连忙回答:“还在还在。”接下来老舍先生向他求画,他允诺,并没有多说什么。其实,他正在独自酝酿一件大事。
 
  回到南京,他将《桐荫图》找出来,郑重其事地在绫子圈的左下方用毛笔字写了一篇题跋,共计一百三十三个字,占四行,真正是一篇小文,将这幅图的来龙去脉,叙述得清清楚楚,然后将此画派专人抱到北京,赠给了老舍先生和胡絜青夫人。
 
  题跋是这么写的:
 
  “抗战期间居重庆西郭金刚坡下凡七载老屋一椽隐高树中承友好往往降驾评览嘱作癸甲之间每借以成图或曰桐荫或曰浓荫皆读画景也此帧随身最久偶偶品视亦无非回忆一番今秋在京舍予兄忽道及并嘱经营一图盖自郭老斋中曾观拙笔属致日抚奉法藏即乞与絜青夫人俪政一九五三年十一月廿六日南京记傅抱石”
 
  这张画上有傅抱石用篆字题写的落款:“甲申二伏中挥汗抱石” 。
 
  甲申是一九四四年。从成图到出手,中间已相隔近十年。
 
  此图的艺术价值在于它真正是一张当代中国写意画,不完全写实,有变形,和自然实物已大不相同,又不同于西洋风景画,它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又朦胧,还自然,既概括,又具体,要粗有粗,要细有细,恰好把大树的多叶多枝多层次多错落表现得淋漓尽致,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桐荫”,整体性极为完美,是风景画中的大突破者,先所未有。
 
  而画外的故事更是感人。中国古代文人的高贵品德在傅抱石先生身上表现得既自然,不留痕迹,又特别强烈,堪称一例光辉典范。友谊高于一切,不讲任何价钱,远离金钱,远离经济利益,不沾一分钱,虽然送出的是一件无价之宝。
 
  这个故事会给今天的画家和书法家以多大的教育啊,绝不是技术和技巧,而是心,是情,是品格。
 
  真是一面大镜子。
 
  它给了“金钱挂帅”以惊雷般的震撼,彻底颠覆它,摈弃它,蔑视它。
 
傅抱石《桐荫图》赏析
张之鹰国画作品

傅抱石《桐荫图》赏析
张之鹰国画作品


傅抱石《桐荫图》赏析
张之鹰国画作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