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阅读教学的含义和作用
(2023-11-29 09:36:35)在小学英语学科的教学中,采用故事阅读教学并不是通过讲故事来让小学生理解故事大意,而是通过故事所蕴含的趣味性和情境性来促进学生对英语语言的思考,利用故事素材丰富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逻辑思维以及想象力等多方面的品质,进而形成协同发展。故事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促进他们的主动性,更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载体,为塑造一个语言大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以下是故事阅读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主要作用: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提出认知发展理论,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对事物和问题进行的思维方式和能力表现。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黄金阶段,其思维能力还处于形象思维,对抽象性的内容还有待提高,利用故事素材进行阅读训练,再配上素材中的图片内容,有利于学生快速融入故事情境,通过想象力、思维力推测或想象故事发展脉络,进而理解故事内容,学习英语思维和语言,提高对英语阅读的持续动力与兴趣。[1]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在牛津译林版的教材中,富含了大量的插图和故事素材,里面的故事也贴近于小学生的认知范围和生活实际,这些都容易让学生进入到故事情境中,使其感到不是在学英语,而是在使用英语,用英语思维来进行沟通与交流,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故事阅读中,能够让英语在生动的情境中反复呈现,学生能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下产生出语言,促进小学生语言能力的累积和技能的发展。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小学生正处于认知世界的阶段,对事物充分带来好奇心和学习动力,这个阶段培养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对其以后的发展尤为重要,而故事阅读法恰恰能够促进两者的提升。教师通过带领学生进行阅读故事,从文本来讲解再到延伸,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认知,也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利于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