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
(2023-05-19 09:14:51)教育随笔一
积木、插塑等,一直是孩子们喜欢的玩具,它不仅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还可以让孩子们大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有一天下午放学的时候,班里的小朋友大部分都被接走了,就剩下三个人了,我就让他们去建构区玩了。过了一会儿,我走过去一看,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住了,他们几个正在拼一座大高楼,乐乐跟冰冰正在那里往上拼,就连平时内向的周周也参与了其中,一边给他们俩递插塑,一边时不时的还说,真漂亮呀,我蹲下来问他们说:“你们这是拼的什么呀,真是太漂亮了!”乐乐说:“我们在拼大高楼呢。”“那我可以和你们一起拼吗?”“可以呀。”于是我也参与到他们的集体里面,我一边夸奖他们,偶尔给他们递一下插塑,一边观察他们,顺便还提一下意见。不一会儿,一座大高楼就在我们面前,看着这座“宏伟”的工程,我忍不住夸奖他们:“宝贝们,你们实在是太棒了!”他们看着我,高兴的笑了。
通过这件事让我明白了,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位小精灵,他们都充满了无限的潜力,等待着我们给他机会去展示,有时候,他们的表现真的会超出我们的想象,宝贝们,加油吧!
教育随笔二
今天来游戏的是糖糖和毛毛,他们的设计图比较新颖,是一座单层的立交桥,但是这座桥比较长,拐弯也比较多,有6处,而且路面宽窄不同。
看到设计图时,我以为路面宽窄不同是因为孩子的小手肌肉动作发展得不够好,不能把线条画得平直以保持同样的宽度,但当我看到两个孩子的搭建结果后,我明白了,他们就是想搭一座道路有宽有窄的桥。
两个孩子在搭建路面时,有的路段选用两块积木并排搭,有的路段只用一块积木搭建,这样就形成了有宽有窄的马路。
游戏结束后孩子们也发现了这个秘密,他们高兴地说:“两块积木搭的马路可以并排跑两辆车。"
“两块积木搭马路,就有回来的路了。”“对,一块积木搭的路只能往远处跑,没有路再跑回来。"
孩子们的发现也令我振奋,看来他们在相互启发下又有了新的提高,和孩子在一起时,我们是他们的老师,但有时他们也是我们的老师,会给予我们新的思路。
教育随笔三
今天,我邀请小朋友们一起参加建筑游戏,他们的游戏兴趣更高了,他们在没有设计图的情况下边商量边搭建,合作水平又有了提高。
这次孩子们在搭建的过程中选择了用薯片桶当高架桥的桥柱,并很快发现了一个问题,薯片桶太轻容易倒,“我们搭了一座爱倒桥。”他们说,我及时提问:“为什么用薯片桶搭的桥爱倒?怎样才能不倒?”孩子们忙着搭建,没有太关心我的问题,只是更加小心地走路、拿积木,靠自己的小心保持大桥的稳定。他们用薯片桶、积木、震露桶这三种高度的物品做高架桥的桥墩以保证高架桥能渐渐变矮与地面相接。
由于高架桥已经用了较矮的积木和露露桶做桥墩,用什么做低架桥的桥墩又成了一个难题。孩子们在商量后,还是选择了用积木当桥墩,这次是把积木放倒了用积木的侧面当桥墩,但又出现了新问题,孩子们想让自己的低架桥也能渐渐变矮,与地面自然衔接,但是没有更矮的积大做桥墩。在探索一番后,他们选择了用积木当桥墩,这次他们把积木放平垫在了路面下,这样无论是高架桥还是低架桥都有了不同的高度,都有了较缓的坡度与地面相接。
游戏结束后,我和孩子们一起讨论怎样让薯片桶变得更结实,他们提出可以在桶内加一些重物,以保持薯片桶的稳定。
建构区教育随笔《合作欢乐多》
果果小朋友动手能力比较强,什么事都喜欢独立完成。
我把造房子的材料摆出来后他便拿起这个玩具讲解一下再拿起那个玩具讲解一下。边讲边说老师说的对吗?然后我就对他进行夸奖、鼓励,他就会感觉特别有成就感,特别高兴。这节造房子需要小朋友之间的相互帮助才会完成的更好。
果果小朋友刚开始与小朋友之间的合作意识还不是很强,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果果知道并懂得了与小朋友相互帮助,相互合作的重要性。在老师的一番指导下很棒的与小朋友一起合作盖好了漂亮的房子,看到一起努力盖好的漂亮房子,高兴的不得了。连忙去牵老师的手,告诉老师他们一起盖的房子多漂亮。还说我要谢谢我的好朋友们的帮忙,有朋友真好!
由此可以看出,果果的悟性很强,老师对他的指导,小朋友对他的帮忙他都会记到心里,非常聪明。
通过这一节造房子,果果不但能独立讲解玩具的颜色,形状,而且懂得了有朋友真好。知道了有了朋友的帮忙会干成更多想干的事!果果这么聪明相信以后一定会更棒的!加油!
建构区教育随笔《搭积木》
我们班的孩子,对搭木的游戏还是很感兴趣的,搭积木也是孩子们的天性。今天我们用积木自由发挥。
凡凡一开始搭的是电风扇,他说:“天很热的时候,可以扇一扇”,我问他这个电风扇还像什么,怎么样会更好看呢?他就看到别的小朋友搭的小汽车说:“我搭个停车厂,这是停车厂的电风扇。”很有创意的。
桐桐一开始就搭了两条长长窄窄的,我以为是马路呢,她告诉我,这是火车,于是,还在“火车头”的位置插上了两根长的积木说:“这里就是火车头!”还在火车边上搭了一些土地,土地上还搭了一个摩天轮,她很开心的告诉我说:“老师你看,这个我电视里看过的!”还用手转动着上边的座位,真棒!
菲菲是个聪明能干的女孩子。首先做了一个电风扇,然后把电风扇做的很不同,还让我帮她做了一辆小汽车,她开着开着,小汽车不小心摔坏了,我让她自己想办法,她说:“我要把它变成公交车,这个电风扇可以装在公交车里。”她平时经常坐公交车,所以对公交车也比较了解。很好的想法。
建构区教育随笔《多给孩子解决问题的空间》
今天下午,在孩子们进各个区角活动的时候,几个孩子一下子涌到建构区,不一会就传来孩子们争吵的声音:“我要拿这个积木,我先来的!”“不行!我也要拿这个积木,你每次都玩儿这个,我还没玩儿过!”原来是可乐和航航为了拿积木争得面红耳赤。只见他们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谁也不让谁!看着看着我萌发了看看他们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
于是,我躲到不远处观察。不一会依依也过来了,她想了想说:“你们俩个一人玩儿一会吧?”这时航航也想出了办法:“要不今天你先玩儿,明天让我玩儿,好不好?”
其实,每个孩子都会遇到难题,孩子之间也难免发生争执,我们总是希望孩子能够绕过这些烦恼,并努力为孩子铺平前进的道路。然而我们却忽略了,恰恰就是这些小小的,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问题,给了孩子宝贵的发展机会,使他们学会处理与同伴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学会了交往技巧。
因此,不妨再发生问题的时候多一份耐心,多一点等待,多给孩子一点解决问题的空间。
教育随笔:将故事带进建构区
《会动的房子》是一本充满童趣和想象的图画书。小松鼠在树下的大石头上盖好了房子,结果房子一天换一个地方。房子来到湖里,眼看房子就要沉下去了,这时却露出一个乌鱼的头,原来小松鼠把房子盖在了乌争的背上。后来乌龟和小松鼠成了邻居,乌龟带着小松鼠去了很多好玩的地方。这本书除了有吸引人的故事情节外,还有鲜活、可爱的动物形象以及诙谐、生动、有趣的语言,很适合幼儿阅读。
就在这时,我发现小班幼儿由于生活经验有限,对建构区活动的兴趣不大,搭建的内容和情境不够丰富。于是,我想到了《会动的房子》,能否将这个盖房子的故事情境迁移到建构区活动中呢?我想尝试一下。
首先,我组织幼儿欣赏了这个故事,然后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小松鼠的房子,想想为什么小松鼠的房子盖成这样,如果是长颈鹿或其他小动物的房子应该盖成什么样子。之后,我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乌龟还会带着小松鼠去哪里?
在故事欣赏活动之后,我依照故事情节,带领幼儿创建了四个背景墙,分别是大树下、海边、山脚下、湖里,还制作了乌龟壳,将故事书投放在建构区。我与幼儿再次讲起了这个故事,这次故事的内容有了一点变化:森林里其他小动物看见乌龟和小松鼠成了邻居,也想和乌龟做邻居,和乌龟一起去好玩的地方............于是它们都在乌龟的背上盖起了房子............
在接下来的建构区活动中,我发现幼儿特别乐意在"乌龟背"上盖房子,还边盖边讲:"房子来到了海边,看见了一个贝壳和海星............"他们盖的房子的高矮、大小各不相同,搭建的内容和情境也很丰富。与以前相比,无论是幼儿的游戏兴趣还是搭建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我体会到,将图画书阅读活动与其他区域活动结合起来,
既能激发幼儿对图画书的兴趣,也能丰富游戏的内容和情境,
促进游戏的发展。
教育随笔:快乐的建构
我班幼儿很喜欢户外的搭建游戏,通过多次的游戏,孩子们的搭建水平也提高了。为了进一步激发幼儿兴趣,挖掘幼儿潜能,我引导幼儿和同伴一起看建构图,然后按照建构图进行搭建。在搭建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发展了空间知觉,而且培养了做事的计划性、目的性以及同伴间的合作意识,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今天又到了户外游戏时间了,我在游戏开始时对他们提出了新的要求:“你们要先一起商量,设计一座立交桥,然后再搭。”孩子们在协商后,就开始搭建起来了。在搭建的过程中,我发现两个能力强的孩子遇到了难题:设计的四层桥太难搭了,因为没有足够数量的四种长度的积木做柱子,于是他们调整了计划,改建了一座两层立交桥。但是底层桥只是在地面上围成了一个类似围墙的形状,既没有高度又没有路面,两个孩子并没有发现这一问题。我觉得今天对他们的挑
战已经很多了,就暂缓了这个问题的提出。搭建结束后,两个孩子边数自己实际用的积木数量边对照自己的估算数量,发现相差很多,有一点失落。我鼓励他们道:“事先想出需要积木的数量太难了,你们能够按照自己的设计图搭建出自己的桥就已经很棒了,你们在搭建时发现了什么问题?”两个孩子争着发表自己的意见:“我们想要指挥灯、交通标记,这样才像真正的马路。”看来,对于建筑能力较强的幼儿,对他们适当提高建筑难度,能更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发展。但这并不等于要求所有的幼儿都达到这个水平,针对不同幼儿的建筑水平,我们老师要给予不同的指导。在活动结束后,我请他们与其他孩子分享今天的游戏经验,其他孩子看到他们的建构的立交桥也非常感兴趣,表示自己今后也要先设计再搭建。同时,我将幼儿在活动时常出现问题(如争抢玩具、大声吵闹、乱扔物品等)罗列出来,让幼儿自己想一想、谈一谈,启发他们自己寻求适当的解决办法,让他们了解交往中的一些常识(如:礼貌、宽容等),学习一些基本的交往方法,建立良好的交往规则。
教育随笔:建构的纷争
区域活动就要开始啦,小朋友们都选好了自己想要进的区域正排
着队等待着,却不想出现了一点小问题,建构区的小朋友吵起来了。
原来是因为姚姚小朋友昨天已经玩了建构区了,但是他今天又去建
构区了,建构区也没有位置了,其他没玩过的小朋友就很生气,因为
他们也想玩。而姚姚却还是不松口说别人也都玩过了怎么就只说他一
个呢,就说还是要玩。看到这个场景我就过去劝劝他告诉他可以选择
其他的区域玩一下,或者是和建构区的小朋友再商量一下看能不能玩,但是他的情绪还是很不好。过了一会,他静静的待到另外一个区域,但是并没有玩,最后让他再去建构区,他也不去了,有点不开心。
姚姚是个喜欢搭建的孩子,在区域活动时总是倾向于建构区,所以一个星期大部分区域时间他都在建构区。然后其他的小朋友就会找老师来告状。说些什么他可以一直玩建构。虽然我们一直会强调区域规则,但是孩子们觉得有些无聊也不是很在意。所以针对此类情况,我们就请孩子们来说一说究竟该怎么办?孩子们讨论出了很多意见,但是最后确定下来了一个。就是之前玩过这个区域的小朋友在区域人数够了的情况下去玩别的区域,在区域人数不是很多,大家也都不
反对的情况下,可以再玩一次。
我们班的小朋友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如果只强调规则,孩子们也都听多了,不感兴趣了。反之,如果让他们自己做决定的话,让他们一起讨论、交流,最后决定出一个好方法,这样不仅促进同伴间的交流,也避免再出现一些不必要的小纷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