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川西环线79:成都博物馆“花重锦官城”两汉时期的历史成列(上)

(2025-01-08 19:41:05)
标签:

转载

两汉时期,成都作为蜀郡郡治,是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繁荣,“列备五都”,物产丰饶,世称“天府”。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三分天下”格局形成。两晋南北朝时期,成都是丝绸之路“河南道”的起点,在亚欧经济与文化交流中居重要地位。 
[转载]川西环线79:成都博物馆“花重锦官城”两汉时期的历史成列(上)


李君碑
东汉, 成都东御街出土
由碑首、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碑座已供。东汉顺帝阳嘉二年(133年)立于“殿堂”内,后因洪水倒损,裴君差人修缮并移置,与原来设于学宫之中的裴君碑共立。此碑为蜀郡太守李君德政碑,有800余字。碑阳记载李君生平功绩,碑阴罗列联合立碑的属官官职、姓名。
[转载]川西环线79:成都博物馆“花重锦官城”两汉时期的历史成列(上)


李君重视文教,碑中文字谈到李君治蜀理念向中原地区学习,让荒废的教育事业得以振兴,同时把历代先贤的话语和著作加以整理,传播于世,用贤良方正去举荐儒生,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
[转载]川西环线79:成都博物馆“花重锦官城”两汉时期的历史成列(上)


李君碑背面
[转载]川西环线79:成都博物馆“花重锦官城”两汉时期的历史成列(上)


裴君碑
东汉,成都东御街出土
由碑首、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立于东汉顺帝汉安三年(144年),后因故倒塌破碎,桓帝元嘉二年(152年)重立。此碑有1400余字,碑阳记载裴君生平功绩,碑阴罗列联合立碑的属官官职、姓名。此碑涉及到当时有关文教的重要内容。“巍巍大汉”、“列备五都”等文字,反映了两汉时期成都的重要地位。
[转载]川西环线79:成都博物馆“花重锦官城”两汉时期的历史成列(上)


裴君广修学校,振兴七艺,同时重视礼义教育,文事武事并举,使蜀郡达到了礼乐兴而社会盛的状态,甚至在巍巍大汉中列入五都(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之席。
[转载]川西环线79:成都博物馆“花重锦官城”两汉时期的历史成列(上)


裴君碑背面
[转载]川西环线79:成都博物馆“花重锦官城”两汉时期的历史成列(上)


石辟邪座
东汉, 成都611所出土
[转载]川西环线79:成都博物馆“花重锦官城”两汉时期的历史成列(上)


胡人形象石座
东汉, 金堂李家梁子汉墓出土
[转载]川西环线79:成都博物馆“花重锦官城”两汉时期的历史成列(上)


力士形象石座
东汉, 金堂李家梁子汉墓出土
[转载]川西环线79:成都博物馆“花重锦官城”两汉时期的历史成列(上)


石辟邪座
东汉, 成都611所出土
[转载]川西环线79:成都博物馆“花重锦官城”两汉时期的历史成列(上)


陶楼
东汉,成都611所出土
[转载]川西环线79:成都博物馆“花重锦官城”两汉时期的历史成列(上)


庄园生产画像石
东汉    成都曾家包汉墓出土
上部为双羊图,两只卷曲盘角的绵羊,走向一株牧草。
中部为“养老图”。主体建筑是一座廊庑式的双层楼房,楼上回廊曲折有致,楼房旁边有一座粮仓,仓后长着高大笔直的棕树。一个侍女从楼中出来,她手中有所执物,她走往棕树下一个手扶鸠杖、席地而坐的老者。
下部为农作图。农家院落前方,两人在踩碓舂米,干栏式房屋建筑前有几株叶大枝茂的芋子,一农夫正持锄为芋子松土(或锄草)。左为四块水田和一个有围堤的水塘,塘内有船。河流和湖泊里的小船静静地行驶着。
[转载]川西环线79:成都博物馆“花重锦官城”两汉时期的历史成列(上)


[转载]川西环线79:成都博物馆“花重锦官城”两汉时期的历史成列(上)


庄园生产画像石
东汉    成都曾家包汉墓出土
石刻画像由三组自上而下的画像构成,最上面一组画像为“狩猎图”,画的是一个狩猎者在群山中追逐野鹿的情景。
第二组画像为武器架和织布机,武器架上的叉、戟、矛、弓、弩、箭等都排列得十分整齐;在武器架旁边还高高立着一根桅杆,桅杆顶端爬着一只猴子;而桅杆下有一匹骏马和一辆大篷车。画像上的织布机共有两台,一台的结构较为复杂,而另一台的结构则较为简单。
第三组画像为“酿酒图”,有女人从井中提水,有牛车送来谷物,然后是一组制酒工艺的流程图,包括炊煮、酿造和发酵,最后酒液都被注入巨大的陶缸中陈列出来。酿酒作坊的四周还有许多鸡鸭禽兽,它们像是闻到了酒糟的香气前来觅食。
[转载]川西环线79:成都博物馆“花重锦官城”两汉时期的历史成列(上)


[转载]川西环线79:成都博物馆“花重锦官城”两汉时期的历史成列(上)


[转载]川西环线79:成都博物馆“花重锦官城”两汉时期的历史成列(上)


陶水田
东汉,成都出土
[转载]川西环线79:成都博物馆“花重锦官城”两汉时期的历史成列(上)


莲池渔猎画像砖
东汉,四川绵竹出土
[转载]川西环线79:成都博物馆“花重锦官城”两汉时期的历史成列(上)


陶水塘
东汉,成都611所汉墓出土
[转载]川西环线79:成都博物馆“花重锦官城”两汉时期的历史成列(上)


陶执锄持箕俑
东汉, 成都611所汉墓出土
[转载]川西环线79:成都博物馆“花重锦官城”两汉时期的历史成列(上)


陶汲水俑
东汉, 成都611所汉墓出土
[转载]川西环线79:成都博物馆“花重锦官城”两汉时期的历史成列(上)


陶庖厨俑
东汉, 成都611所汉墓出土
[转载]川西环线79:成都博物馆“花重锦官城”两汉时期的历史成列(上)


陶井
东汉, 成都611所汉墓出土
[转载]川西环线79:成都博物馆“花重锦官城”两汉时期的历史成列(上)


陶鹅
东汉,成都611所汉墓出土
[转载]川西环线79:成都博物馆“花重锦官城”两汉时期的历史成列(上)


弋射收获画像砖
成都曾家包汉墓出土
[转载]川西环线79:成都博物馆“花重锦官城”两汉时期的历史成列(上)


陶飏扇俑
东汉,成都出土
俩尊陶俑表现的是汉代农业生产场上,俩位健硕的汉代巴蜀男子,飏扇是一种“除糠秕风力机械”。古人用飏扇这种工具利用风将谷物上剥离的糠麸吹走。
[转载]川西环线79:成都博物馆“花重锦官城”两汉时期的历史成列(上)


陶俳优俑
东汉,金堂李家梁子汉墓出土,镇馆之宝
[转载]川西环线79:成都博物馆“花重锦官城”两汉时期的历史成列(上)


市肆画像砖
东汉,成都曾家包汉墓出土
[转载]川西环线79:成都博物馆“花重锦官城”两汉时期的历史成列(上)


六博画像砖
东汉,成都曾家包汉墓出土
[转载]川西环线79:成都博物馆“花重锦官城”两汉时期的历史成列(上)


歌舞宴乐画像砖
东汉,成都曾家包汉墓出土
[转载]川西环线79:成都博物馆“花重锦官城”两汉时期的历史成列(上)


歌舞杂技画像砖
东汉,成都曾家包汉墓出土
[转载]川西环线79:成都博物馆“花重锦官城”两汉时期的历史成列(上)


陶俳优俑
东汉, 成都611所汉墓出土
[转载]川西环线79:成都博物馆“花重锦官城”两汉时期的历史成列(上)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