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宣德炉优劣之分

(2024-02-21 06:23:59)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宣德炉优劣之分作者:-壶润-茶香-


[转载]宣德炉优劣之分


衡量宣德炉优劣,主要从铜质、工艺和纹饰三个方面来衡量。

首先,考量一下铜质。

据史记载,宣德炉所用之铜是从暹逻国而来,经12炼后共31650斤,添加了黄金640斤,白银2880斤者,制作了3000余件器物。

这个记载值得怀疑,因为按上述数据计算,所制作的3000余件宣德炉,平均每件重11.72斤,每件含铜89.999%10.55斤,含金1.8%2.1两,含银8.1%9.6两。

首先炉重11.72斤,显然属大炉、重炉,而现在大家看到的各朝宣德炉大都重量在1斤多。其次按上述计算这些炉中金银含量相当高,用现代技术可以轻而易举的测定出来。作为反证的是国外博物馆曾对他们所得的宣德炉进行过成份分析,得到的结论是不含金银。

因此我得出的结论是古籍有夸大之嫌,所谓风磨铜、精铜、洋铜也是现在我们无法了解其确切含义的名称而已,没有实际意义。有实际意义的是我们常看到的宣德炉有紫铜、黄铜、白铜几种。

紫铜即赤铜,即红铜,也就是纯铜或含杂质相当低的铜。制作宣德炉的十二炼之铜极有可能就是紫铜。

白铜即铜镍合金,我国东晋时已入文献记载,并在明代大量运销国外,因此作为制作宣德炉的原料有极大的可能性。

相对来说黄铜的使用比较晚,我国最早用黄铜铸钱开始于明嘉靖年间。因此,宣德年间的宣德炉不可能是黄铜制作的。

现在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明代宣德炉基本上是紫铜和白铜制作的,黄铜材质的宣德炉基本上是清或清以后的制作的。凡紫铜或白铜所铸铜器有一个特点,就是沙眼较少,黄铜则沙眼较多,且同体积的情况下分量也较轻。

现代仿品中各种佛像使用黄铜的比较多,浇铸香炉的也有使用紫铜的,但现代的紫铜皆是电解铜,呈色暗红,与古代所炼之紫铜相比更纯,颜色也更深。

再来看看宣德炉的工艺和纹饰。

我可以大胆地说一个观点,明宣德后即明中期、晚期和清代制作的宣德炉质量比早期的要好,这一点可以从现在大量留存的宣德炉中得到印证。

请看一个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馆的被认为很有可能是真正的宣德炉:

鬲式铜炉,桥形双耳,三款足。器表呈茶褐色,暗灑金斑。器底铸“大明宣德年集”三行六字阳文楷款。此炉从图片上看,炉身不厚,底子不够平整。

 

 [转载]宣德炉优劣之分


再看一个台湾故宫藏清代宣德炉:

形仿自宣德铜炉,通体罩施古铜釉彩,釉质明亮,呈色金褐。乾隆官窑仿古,无论釉色与器形皆十分相似于被临仿的对象。尤其是釉面以点绘方式涂抹的釉斑,特別能够呈现古铜生锈,锈斑因局部氧化而产生色彩斑斓的现象。

 

 [转载]宣德炉优劣之分


这两个炉就铜底子和加工工艺来看,清代的更精致,当然你也可以认为明代的更古朴。

通过对玉器、瓷器观察,明代与清代的纹饰上有相当大的差别,因此许多宣德炉从纹饰上我们可以比较容易的分清明、清。

清朝推翻后,民国仿制的宣德炉除了少数大家,应该说不管是铜质还是工艺都比不上清代。至于现代仿那漏洞就更多了。

所以我认为在选购宣德炉时务必重视其材质和工艺。只要是好的材质,好的工艺,老旧的包浆,那么最起码是清代的产品。这几年在拍卖行中拍得高价的大都是清代制作的宣德炉。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