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豫约金秋76·伊川范仲淹墓

标签:
转载 |
原文地址:豫约金秋76·伊川范仲淹墓作者:东海边的蚬子
范仲淹墓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彭婆镇许营村,地处万安山南侧,是北宋名臣范仲淹及其部分子孙的墓园。墓前塑像是2002年范仲淹后人所捐建。
此地在宋代属于河南府洛阳县尹樊里,算是洛阳的地盘。到高坡上俯瞰,范园掩映在一片翠柏之中,背后三个山头,酷似一只振翅飞翔的凤凰,前有曲河,后靠凤凰,被古代风水师视为吉地佳穴。
![[转载]豫约金秋76·伊川范仲淹墓 [转载]豫约金秋76·伊川范仲淹墓](//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神道正前方有一间青砖青瓦山门,范仲淹墓园东边大约200 米处,是唐代名相姚崇的墓园,西兆域范纯仁墓的位置原是唐代另一个宰相裴遵庆墓园。有关学者经过考证,确认范氏族墓的确占去了裴家的整个墓园以及姚家墓园的一部分。
![[转载]豫约金秋76·伊川范仲淹墓 [转载]豫约金秋76·伊川范仲淹墓](//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豫约金秋76·伊川范仲淹墓 [转载]豫约金秋76·伊川范仲淹墓](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神道正前方有一间青砖青瓦山门,范仲淹墓园东边大约200 米处,是唐代名相姚崇的墓园,西兆域范纯仁墓的位置原是唐代另一个宰相裴遵庆墓园。有关学者经过考证,确认范氏族墓的确占去了裴家的整个墓园以及姚家墓园的一部分。
![[转载]豫约金秋76·伊川范仲淹墓 [转载]豫约金秋76·伊川范仲淹墓](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神道两侧有石坊、石翁仲、石羊、石马、文武石像生等。据史料记载,范仲淹 2
岁时其母带他改嫁朱氏,他在尴尬的处境中度过了艰苦的少年时代。范仲淹 26
岁举进士,任集庆军(今安徽亳州)节度推官时,奏明朝廷,颇费了一番周折复为范姓。
![[转载]豫约金秋76·伊川范仲淹墓 [转载]豫约金秋76·伊川范仲淹墓](//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豫约金秋76·伊川范仲淹墓 [转载]豫约金秋76·伊川范仲淹墓](//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残破的石像生。范仲淹的曾祖、祖父及父亲之墓都在苏州,母亲谢夫人去世后,囿于当时严格的封建礼教,再嫁之妇绝无回葬原夫墓地之可能,而继父又有原配陪葬,两难之间,范仲淹将母亲暂厝于自己夫人的老家商丘。
![[转载]豫约金秋76·伊川范仲淹墓 [转载]豫约金秋76·伊川范仲淹墓](//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豫约金秋76·伊川范仲淹墓 [转载]豫约金秋76·伊川范仲淹墓](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石牌坊,建于清顺治十三年(1656),四柱三门,坊额“高山仰止”、坊柱对联“嵩少青山高道德
涧瀍碧水洁萍蘩”,系汝州刺史秦耀明所题,柱顶各蹲一望天吼,
![[转载]豫约金秋76·伊川范仲淹墓 [转载]豫约金秋76·伊川范仲淹墓](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残破的石像生。范仲淹的曾祖、祖父及父亲之墓都在苏州,母亲谢夫人去世后,囿于当时严格的封建礼教,再嫁之妇绝无回葬原夫墓地之可能,而继父又有原配陪葬,两难之间,范仲淹将母亲暂厝于自己夫人的老家商丘。
![[转载]豫约金秋76·伊川范仲淹墓 [转载]豫约金秋76·伊川范仲淹墓](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范仲淹在为母亲守制时,其间曾到登封的嵩阳书院讲学,路过万安山时拜谒了姚崇墓。姚崇是唐代名相,有“救时宰相”之称,也和范仲淹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范仲淹向来对姚崇仰慕有加,又因对姚崇少年时代的遭遇感同身受,遂决定将家族墓地定到姚、裴两墓园之间。而其儿子范纯祐等又因为父尽孝,从葬洛阳,之后侄、孙辈又有一些也陆续随葬。
祠堂前有几通高大石碑,护有青砖碑楼。
重修先文正魏国公墓道飨堂碑,
左碑通高4.17米,宽1.2米,立于清顺治十三年(1656),范文程(时任清廷首辅)撰文,范承宗篆额,范承祖书丹,碑文记述了范墓在宋元明各代的修葺情况,特别详细记述了清顺治十三年重修范墓的原因、规模、捐资人等。右碑立于清顺治十七年(1660),由河南地方长官立,范文程撰文,范承先书丹,碑文内容与前碑大致相同。
碑高4.08米、宽1.41米、厚0.48米,文精字美,被称为“三绝碑”。
右侧墙上,是《政在顺民心赋》
后一篇:[转载]太清宫圣旨碑与丘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