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传世曼生壶盘点、欣赏

(2023-05-03 22:05:02)
标签:

转载


[转载]传世曼生壶盘点、欣赏


曼生壶赫赫有名,将文学、书法、篆刻等艺术要素融入紫砂壶艺,文人与制壶名匠结合,形成一种独特的文人壶风格,是紫砂壶历史上不朽的艺术篇章。下面收集了各大博物馆的曼生壶资料图片,来感受各大博物馆曼生壶藏品的魅力吧。

一、唐云艺术馆

 

[转载]传世曼生壶盘点、欣赏

[转载]传世曼生壶盘点、欣赏
井栏壶


铭文:汲井匪探,挈瓶匪小,式饮庶几,永以为好。

 

[转载]传世曼生壶盘点、欣赏

[转载]传世曼生壶盘点、欣赏

[转载]传世曼生壶盘点、欣赏
合欢壶

 

铭文:唐八饼头網,为鸶为凤,得雌者昌。曼生铭。

  

[转载]传世曼生壶盘点、欣赏

[转载]传世曼生壶盘点、欣赏

[转载]传世曼生壶盘点、欣赏
合欢壶


 

铭文:试阳羡茶,煮合江水,坡仙之徒,皆大欢喜。曼生铭。

 

[转载]传世曼生壶盘点、欣赏
石瓢壶


铭文:不肥而坚,是以永年。曼公作瓢壶铭。

 

[转载]传世曼生壶盘点、欣赏
石瓢提梁


铭文:煮白石,泛线云,一瓢细酌邀桐君。曼生铭。

 

[转载]传世曼生壶盘点、欣赏

[转载]传世曼生壶盘点、欣赏
匏瓜壶


铭文:饮之吉,匏瓜无匹。

 

[转载]传世曼生壶盘点、欣赏

[转载]传世曼生壶盘点、欣赏
扁壶


铭文:有扁斯石,砭我之渴。曼公作扁壶名。

 

[转载]传世曼生壶盘点、欣赏

[转载]传世曼生壶盘点、欣赏
笠式壶(台笠壶)


铭文:笠荫喝,茶去渴,是二是一,我佛无说。

二、故宫博物院

 

[转载]传世曼生壶盘点、欣赏

[转载]传世曼生壶盘点、欣赏

[转载]传世曼生壶盘点、欣赏
飞鸿延年壶


三、南京博物院

 

[转载]传世曼生壶盘点、欣赏

[转载]传世曼生壶盘点、欣赏
仿古井栏壶


铭文:

一侧,维唐元和六年,岁次辛卯,五月甲午朔,十五日戊申,沙门澄观为零陵寺造常住古井阑并石盆,永充供养。大匠储卿郭通。

另一侧,此是南山石,将来作井阑。留传千万代,名结佛家缘。尽意修功德,应无朽坏年。同沾胜福者,超于弥勒前。曼生抚零陵寺唐井文字为寄沤清玩。

 

[转载]传世曼生壶盘点、欣赏

[转载]传世曼生壶盘点、欣赏
梨形三足壶(横云壶)


铭文:一侧刻隶书横云,另一侧刻楷书此云之腴餐之不癯祥伯为曼公诏并书

 

[转载]传世曼生壶盘点、欣赏
扁壶


铭文:止流水以怡心。

 

[转载]传世曼生壶盘点、欣赏
半月壶(半球壶)


铭文:梅雪枝头活火煎,山中人兮仙乎仙。曼生。

 

[转载]传世曼生壶盘点、欣赏
合盘壶


铭文:竹里半炉火活。曼生。

 

[转载]传世曼生壶盘点、欣赏
斛形大壶


四、上海博物馆

 

[转载]传世曼生壶盘点、欣赏
半瓢壶


铭文:曼公督造,茗壶第四千六百十四,半瓢壶。

 

[转载]传世曼生壶盘点、欣赏
半瓦壶

 

[转载]传世曼生壶盘点、欣赏
周盘壶


铭文:吾爱吾鼎,疆食疆饮。曼生作乳鼎铭。 

五、苏州博物馆

 

[转载]传世曼生壶盘点、欣赏
柱础壶


六、淮安市博物馆

 

[转载]传世曼生壶盘点、欣赏

[转载]传世曼生壶盘点、欣赏
三足乳鼎壶


铭文:台鼎之光,寿如张苍。曼生作乳鼎铭。 

七、无锡博物馆

 

[转载]传世曼生壶盘点、欣赏
井栏壶


八、天津市艺术博物馆

 

[转载]传世曼生壶盘点、欣赏
乳钉壶


铭文:水味甘,茶味苦,养生方,胜钟乳。曼生作铭。

 

[转载]传世曼生壶盘点、欣赏
套环钮葫芦壶


铭文:为惠施,为张苍,取满腹,无湖江。

 

[转载]传世曼生壶盘点、欣赏
半瓦壶(寒玉壶)


九、香港茶具文物馆

 

[转载]传世曼生壶盘点、欣赏

[转载]传世曼生壶盘点、欣赏

[转载]传世曼生壶盘点、欣赏

[转载]传世曼生壶盘点、欣赏
扁石壶

 

[转载]传世曼生壶盘点、欣赏

[转载]传世曼生壶盘点、欣赏
半瓜壶


以上是各大博物馆曼生壶的经典藏品,事实上曼生壶的样式却不止十八式,在紫砂历史长河中,曼生壶早已成了一种紫砂文化标符,是文人壶在我们心中最深的印记。下面是三十八式曼生壶线描图,供壶友参考。

 

[转载]传世曼生壶盘点、欣赏

[转载]传世曼生壶盘点、欣赏

[转载]传世曼生壶盘点、欣赏

[转载]传世曼生壶盘点、欣赏


传世曼生壶,书法铭文,署款曼生、曼生铭、阿曼陀室或曼生为七芗题等,都刻在壶身最为引人注目的位置,很显眼。

 

[转载]传世曼生壶盘点、欣赏

[转载]传世曼生壶盘点、欣赏


此外,陈曼生一反传统,将自己的大印阿曼陀室盖在壶底中央,而把制陶人的印章移在壶盖里或壶把下部,如不留意,往往看不到。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