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上海:古华园

标签:
转载 |
园内“人气最高”的观赏点莫过于大戏台,大戏台的建筑悠然华丽,戏台藻井上雕刻了四百多只飞鸟,金光闪闪,近观自有别样的趣味。
古华园的“园中园”——“秋水园”,这里四面环水,而南北、西三面都有桥相通。园中有水池、太湖石,周有曲廊迂回。池北有“超然堂”,堂中匾额由我国著名古园林泰斗陈从周教授手书堂名。
南塘第一桥:"先德重勤问俗轺,漫隨竹马入风谣。南塘春色浓于酒,佳句争传第一桥。"这是清代赞桥绝句,桥原位于南桥镇东街的南桥塘上,初名乐善,清嘉庆四年(1799年)更为今名。现桥是清同治六年(1867年)由陈泰彤兄苐,吴文豹捐资重建的,1984年秋移建公园内。
“西湖”南岸,有石板曲桥伸入湖中,桥上建有三座亭子,东亭名“水香亭”,西亭名“水明亭”,中亭名“水绿亭”,三亭名称,分别由书法家林仲兴、胡问遂、赵冷月手书。此二亭呈“品”字型排开,故又统称为“品亭”。
来到古华公园不能错过镇园之宝:产生于侏罗纪世纪,距今亿万年的长28米,呈12段,最大周长3.3米的“硅化木”。硅化木就是树化石,由树木演化而成。1.5亿年前,由于洪水冲刷裹带,成片的树林逐渐为泥土、沙石和火山灰所埋葬。几经地质变迁,沧海桑田,陆地上升,使这些埋藏在地下的树干重见天日。它的木质细胞经矿物填充和替代后,给溶于水中的铁、锰氧化物染上黄、红、紫、黑和淡灰等颜色,就成了今天的树化石。
双亭桥,在上面隐约可见御笔所书“同心桥”字样。此桥也唤作同心桥,为古华公园桥梁之冠。
照壁上刚劲而潇脱的“古华园”三字是原上海市副市长宋日昌先生所题。该园之所以称“古华园”,是因为从唐代天宝十年(公元751年)起,建立华亭县,从此本地历经唐、宋、元、明,直到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建奉贤县前,在这长达975年的时间里,均属华亭县境地,公园乃“古之华亭”之地,故命名为”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