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上海青浦-金泽古桥甲天下

标签:
转载 |
金泽古镇位于上海市青浦区西南部,历史悠久,旧时有“六观、一塔、十三坊、四十二虹桥”胜景,且有“庙庙有桥,桥桥有庙”之谚。古镇以拥有众多古桥而著称,现仍保留有普济桥、迎祥桥、天皇阁桥、如意桥、放生桥、万安桥、林老桥七座古桥,以及仿《清明上河图》中“汴水虹桥”建造的普庆桥。著名书法、篆刻家钱君匋曾为之题写“金泽古桥甲天下”誉之。
“普济桥”建于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清雍正初年重修时加置石栏。石拱桥,采用紫色武康石,亦有“紫石桥”之俗称。单拱圆弧形,长26.7米,宽2.75米,拱跨径10.5米,因而坡度平缓,桥面较窄,护栏低矮,不加修饰,古朴典雅。当代桥梁专家唐寰澄先生称:“论上海古桥之古,当推金泽普济桥。”
“迎祥桥”始建于元至元年间(1335-1340年),是一座青砖、水磨方砖、楠木、青石混合结构的五跨连续简支梁架式桥,整座桥体略呈弧状,全长34.25米,宽2.14米,中孔跨径6.35米,左右二孔为5米,依次最外二孔为4.3米。作为江南著名的元代桥梁,其桥面纤薄轻巧,宛如长虹卧波,更难得的是,其大量使用楠木作为桥底木梁,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还被当代桥梁专家称为“连续简支”梁桥的鼻祖。
“天皇阁桥”坐落于金泽镇下塘街,始建于明代,清康熙年间按原样重建,是一座青石、花岗石混砌的三孔联拱石桥,旧时因桥北堍有天王庙,亦称“天王桥”。桥长21米,宽2.9米;桥拱高耸,拱券横联分节并列砌置,中孔拱跨6.8米,高4米;边孔拱跨4米,高1.8米。桥身装饰多样,有桥心石、楹联、石狮子望柱、卷云抱鼓石等,桥面雕刻暗八仙图饰。
“如意桥”坐落于金泽镇南市东胜港口,因旧时该桥南堍建有祖师庙,又称“祖师桥”。单孔石拱桥,桥长20.8米,宽3.4米。始建于元至元年间(1279-1294年),明崇祯年间(1768年)重修,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亦有修缮。目前该桥为清代风格,造型高大,采用的花岗石砌成,稳重坚固。桥面雕凿盘龙,右端有如意图案,桥拱倒映碧水,虚实相接,堪称古镇一大名胜。桥梁壁柱刻有“顾名思义祖师庙主善为师,前果后因如意桥发心遂意。”与“化险境为坦途千秋如意,赖博施以济众一路平安。”二副楹联,似是阐述“如意桥”的哲理。
“放生桥”始建明代,因桥下有“放生河”而得名,又因桥堍一侧有“总管庙”,故也称“总管桥”,历史上多次重修。该桥系单孔石拱桥,桥长25.2米,桥高4米,桥石采用花岗石和青石,质地较坚,桥柱上刻有楹联“桥连如意接康衢,水出湾潭通秀气。”字迹清晰可认,系后来修缮时所加。
“万安桥”坐落于金泽镇北市梢,始建于宋代景定年间,后世多次重修,并立碑勒石。该桥为单孔石拱桥,桥长29米,高5.5米。旧时因桥上有亭屋,故也称“亭桥”。此桥之结构、造型和用材,与镇南的普济桥基本相同,并且两桥同跨一河,南北相望,故称二者为“姐妹桥”。《金泽小志》载,“金泽四十二虹,万安为首”。早年该桥东堍建有“佛国亭”,西堍建有“财神阁”,即一桥挑起两座庙,这种结构形制古称“桥挑庙”,较为罕见。
“林老桥”古朴典雅,建于元代(1264-1294年),单孔石拱桥,桥长24米,高4米半,明、清两代均有重修,故桥身保养较好。据《金泽小志》载,该桥是一位叫林青的老人出资所建,故称该桥为“林老桥”,又因旧时桥北正对“关帝庙”,亦称“关帝桥”。
“普庆桥”建于1999年,是应美国公共电视制版公司为NOVA专栏制作《中国虹桥》节目需要,仿制宋代张择端所绘制的《清明上河图》中“汴水虹桥”之单孔木拱桥建造。桥长16.8米,宽4米,该桥完全依照古代建桥工艺营造,采用无支架施工法,将64根拱圈木与5根横梁木形成拱圈,全部用捆绑式结扎在一起,整架桥没用一根钉子,再现中国古代精湛的造桥工艺。桥体呈朱红色,桥身上左右两边各嵌有五个狮子探头,造型神态逼真,憨厚可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