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杭州西湖——文澜阁本《四库全书》(6)

(2022-07-23 16:59:07)
标签:

转载

8】三度补抄  库书得全

[转载]杭州西湖——文澜阁本《四库全书》(6)

《文澜补书图》(局部)

  文澜阁虽然于光绪七年九月(1881)重建,但经过战火的文澜阁本已残缺不全,后经丁丙、钱恂、张宗样的三度补抄,库书才得全。

[转载]杭州西湖——文澜阁本《四库全书》(6)

丁丙、钱恂、张宗样像

1)光绪补抄

  经历战火后的文澜阁本《四库全书》仅存8389册,不足原书的四分之一。如何恢复文澜阁本《四库全书》的原貌,成为了当时官绅的议论中心。最终,丁丙的补抄建议得到浙江巡抚谭钟麟支持,并得到同志者附议。光绪七年(1881)八月二十九日,丁丙将补抄意见呈报浙江布政使,并附录《补抄阁书章程》十七条。呈文经得到批准后,光绪八年(1882),由丁丙主持,开始了文澜阁《四库全书》缺卷、缺书的补抄工程。

[转载]杭州西湖——文澜阁本《四库全书》(6)

文澜补阙图、丁丙光绪补抄本

  丁丙招募100余人在东城讲舍,以八千卷楼藏书为底本开展补抄工作。因家藏不足,丁丙从范氏天一阁、陆氏皕宋楼、卢氏抱经楼、汪氏振绮堂、孙氏寿松堂及长沙卧雪庐、南海孔氏三十三万卷楼等全国藏书名家处征求精善之本作为底本,组织抄书26000余册。

[转载]杭州西湖——文澜阁本《四库全书》(6)

丁丙像拓片

  乾隆原抄本《四库全书》在编撰过程中,编撰官员曾将一些对清政府不利的文字删除,或将部分书籍排除在丛书之外,还有部分典籍漏收,丁氏兄弟借此机会将其收录补齐。

[转载]杭州西湖——文澜阁本《四库全书》(6)

光绪补抄本书影

  至光绪十四年(1888),经过七年努力,除收藏的原书331种外,共编配残篇891种,全书补抄2174种,合订34769册。后又补抄阁书38种。共耗工本计钱51600缗以上。此次补抄后,文澜阁《四库全书》大体恢复原貌。丁申、丁丙素来克勤克俭,敝衣粝食,出行从不乘车坐轿,但为了抢救《四库全书》,却不惜耗费巨资,倾其所有。

[转载]杭州西湖——文澜阁本《四库全书》(6)

文澜阁《四库全书》丁氏抄补本

  丁丙主持补抄文澜阁《四库全书》完成后,制《文澜补书图》以作纪念。此图卷高29厘米,长98厘米。画者未署名。图卷描绘了重建后的文澜阁,可以看到角门有人出人,湖边停有小舟,描述的是文澜阁归书后已正常开始工作的场景。

[转载]杭州西湖——文澜阁本《四库全书》(6)

《文澜补书图》

  陈橘书写了行书“文澜补书图”五字于卷端,末尾署名“丁亥立夏,陈橘书”小字两行。陈橘(1827~1906),字鹿笙,号澹园,广西贵县(今贵港市)人,著名书法家。同治四年(1865)以军功简任浙江杭嘉湖道,后知杭州。題画所署“丁亥”为光绪十三年(1887)可能是陈橘在杭州知府任内时应丁氏所请而书。

[转载]杭州西湖——文澜阁本《四库全书》(6)

陈橘题“文澜补书图”

  在图轴后,附有浙江巡抚谭钟麟奏报修复文澜阁请颁给御书及《平定粤匪方略》并奖励绅士片以及光绪皇帝上喻。

[转载]杭州西湖——文澜阁本《四库全书》(6)

修复文澜阁奏报

[转载]杭州西湖——文澜阁本《四库全书》(6)

光绪上谕

  钱塘丁氏以藏书而著名。丁丙被认为是“中国最早形成公共图书意识的藏书家,也是中国地方文献整理刊印最具成就者。”丁丙致力于杭州乡邦文献的发掘、整理与刊刻,自清同治二年(1863)到光绪二十五年(1899),先后刊书200余种,包括《当归草堂丛书》《当归草堂医学丛书》《武林掌故丛编》《武林先哲遗著》等丛书。直到21世纪,《杭州文献集成》、《西湖文献集成》等丛书仍以此为底本。

[转载]杭州西湖——文澜阁本《四库全书》(6)

  为赞誉丁丙所作贡献,有清代画家所作《松存老人著书图》2轴,松存是丁丙的号。第一轴为沈锴等绘《松存老人著书图》,长约2米。此图布局十分妥贴,图中为沈锴画丁丙坐像,高棨补画松、石、兰等景物景并题诗,高保康用小篆题“松存老人著书图”于画之右上端,时为戊戌重九,戊戌为光绪二十四年(1898),丁丙时年67岁。

[转载]杭州西湖——文澜阁本《四库全书》(6)

清沈锴等绘《松存老人著书图》

  卷端引首为行书“松存老人著书图”,末署“已亥孟冬盛蕃敬题,时年七十有二”。己亥为光绪二十五年(1899),是年丁丙卒,当及身见到此图及题诗等。此图其侄丁立诚撰题记,桐乡刘富槐、慈溪冯一梅、钱塘方鸿珍、孙乔年、海宁朱昌燕等撰跋,高棨等二十余人题诗。

[转载]杭州西湖——文澜阁本《四库全书》(6)

盛剑南题“松存老人著书图”

  第二轴是樊熙绘《松存老人著书图》,该图作于己酉年(1909),此时丁丙已故,为丁丙身后纪念图卷。

[转载]杭州西湖——文澜阁本《四库全书》(6)

清樊熙《松存老人著书图》

  该《松存老人著书图》有著名书法家张荫椿的题图。张荫椿(1869~?),字研孙,浙江杭州人,近代学者与书法家。光绪二十九年(1903)进士,海派书画名家张大壮的父亲。他是鲁迅老师章太炎的妹夫,是郁达夫和徐志摩的老师,也是国画家张大壮的父亲。

[转载]杭州西湖——文澜阁本《四库全书》(6)

张荫椿题“松存老人著书第二图”

  图卷后附有丁丙像拓片以及图咏。光绪十三年(1887)十月丁申逝世,十二年后的二十五年(1899)三月初九日丁丙辞世,标志着双丁对文澜阁库书的抢救、护藏、重建故阁、补抄库书伟业的结束,但丁氏对文澜阁及库书的贡献则永远铭刻在杭州、浙江和中国的文化史上,他们的名字是人们永远不会忘。

[转载]杭州西湖——文澜阁本《四库全书》(6)

丁丙像拓片

[转载]杭州西湖——文澜阁本《四库全书》(6)

名家咏“松存老人著书图”

2)乙卯补抄

  1911年6月,浙江咨议局决议并经浙江抚院核准,文澜阁及所藏《四库全书》等图书并归浙江图书馆。浙江图书馆为我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专用建筑之一,是国家一级图书馆,前身为创建于1900年的杭州藏书楼,1903年杭州藏书楼扩充改建为浙江藏书楼,1909年浙江官书局并入,成立浙江图书馆。

[转载]杭州西湖——文澜阁本《四库全书》(6)

浙江图书馆旧址(孤山)

[转载]杭州西湖——文澜阁本《四库全书》(6)

浙江藏书楼、浙江图书馆旧照

  1912年,浙江图书馆孤山馆舍落成,钱恂担任浙江图书馆首任总理(馆长)。依照之前的浙江谘议局决议,文澜阁所藏《四库全书》划归浙江图书馆保管,钱恂接收了这批藏书。钱恂(1853~1927),字念劬,浙江吴兴(今湖州)人,钱玄同(核物理学家钱三强之父)同父异母的兄长,晚清著名外交家,晚清和民国时期思想开明的学者,曾参加丁丙光绪补抄。

[转载]杭州西湖——文澜阁本《四库全书》(6)

浙江图书馆孤山馆舍

  浙江图书馆孤山馆舍位于文澜阁的西侧。孤山馆舍的建筑为西式楼房,坚固宏敞。因四周楼墙皆白色,故称白楼。

[转载]杭州西湖——文澜阁本《四库全书》(6)

浙图孤山馆舍白楼旧照

  钱恂上任浙图馆长后,因担心文澜阁地处山脚,较为潮湿,不利库书保护。白楼建成后,便将《四库全书》从文澜阁移至白楼。从此书阁分离,至今依然。

[转载]杭州西湖——文澜阁本《四库全书》(6)

孤山白楼

[转载]杭州西湖——文澜阁本《四库全书》(6)

孤山白楼

  1912年文澜阁《四库全书》移藏至西侧与白楼仅一墙之隔的红洋房。这所德国式楼房为清末所建,原拟接待德国皇太子访华之用,后成为达官贵人的娱乐之所。楼房外墙用红砖砌成,故名红楼。

[转载]杭州西湖——文澜阁本《四库全书》(6)

孤山红楼

  自光绪十四年(1888)丁丙补抄文澜阁库书工竣,到民国四年(1915)钱恂“乙卯补抄”这短短的二十余年间,国家政体发生了变化,从帝制走向共和,民国元年(1912)12月孙中山曾偕陈其美等视察文澜阁,并合影留念。文澜阁原为清皇家藏书楼,由浙江盐政衙署托管。辛亥革命以后,推翻清皇朝的统治,文澜阁库书由皇家私产变为公产,性质发生了变化。而与文澜阁《四库全书》直接有关的是浙江图书馆的建立。浙江图书馆的建立,则直接为尔后的补抄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转载]杭州西湖——文澜阁本《四库全书》(6)

孙中山、陈其美等人视察文澜阁后合影留念

  钱恂在担任浙图馆长任内短短的10个月,一直为文澜阁库书而奔波,一是设法将库书移至红楼,二是几乎是天天清理点检《四库全书》,编制《壬子文澜阁所存书目》,为补抄库书作准备。民国四年(1915),已调任参议院的钱恂,仍心系文澜阁《四库全书》,在呈请时任大总统的袁世凯批准后,发起补抄文澜阁《四库全书》,这就是所谓的“乙卯补抄”。这次补抄主要由徐锡麟的二弟徐仲荪及其学生堵申甫二人自费所为,历时八年,甚为艰辛。本次补抄本在库书的左下角有“乙卯补抄”标识。

[转载]杭州西湖——文澜阁本《四库全书》(6)

乙卯补抄本书影

  乙卯补抄底本多数依据文津阁本,从京、杭两地分别补抄,至1923年共补抄缺书13种,缺卷20种,共268卷,并购得原抄本182种。

[转载]杭州西湖——文澜阁本《四库全书》(6)

文澜阁《四库全书》乙卯补抄本书影

  乙卯补抄最值得一提的是《补绘离骚全图》和《西清砚谱》二书。这两书皆以图画为主,为绘好这图画、图谱,钱恂特地邀请画家包公超至京住在其家。包公超,生卒年不详,字蝶仙,一作迪先,浙江湖州人,居杭州,曾在浙江高等学堂等校教授国画,所画仕女、山水、花卉,颇有声于时。《离骚图》多极细致的人物,而包公超则刚好擅长于此。文津阁《四库全书》当时藏在京师图书馆,僻在北京东北部,交通不便,又无工作地方,所以将书借到教育部,由包公超每日前往摹绘。包公超所绘《离骚图》极精秒,论者以为远超过原图。

[转载]杭州西湖——文澜阁本《四库全书》(6)

乙卯补抄《补绘离骚全图》和《西清砚谱》书影

3)癸亥补抄

  民国十二年(1923),时任浙江教育厅长的张宗祥对徐仲荪、堵申甫的执着精神所感动,但他知道,“修补”工程相当浩大,单靠几个人的力量很难完成,必须由政府出面牵头。因此,张宗样发起补抄文澜阁《四库全书》工作,史称“癸亥补抄”。在他的重视及关注下,补抄工作开始由官府组织,费用则全部由浙江籍人募集,徐仲荪任总校,堵福洗任监理。张宗祥(1882~1965),字阆声,号冷僧,浙江海宁人,著名学者、书法家,曾参加乙卯补抄。

[转载]杭州西湖——文澜阁本《四库全书》(6)

张宗样像、癸亥补抄本书影

  癸亥补抄分京、杭两地进行,少数缺书利用浙江图书馆馆藏善本,大部分以文津阁本为底本,补抄历时两年,总计补抄缺书、缺卷211种,4497卷,2416册。临完成前,又重新校对了丁氏兄弟抄书。本次补抄本在库书的左下角有“癸亥补抄”标识。

[转载]杭州西湖——文澜阁本《四库全书》(6)

《四库全书》癸亥补抄本书影

  经过丁丙“光绪补抄”、钱恂“乙卯补抄”和张宗样“癸亥补抄”,文澜阁《四库全书》基本复原。

[转载]杭州西湖——文澜阁本《四库全书》(6)

光绪补抄本、乙卯补抄本、癸亥补抄本与乾隆原抄本

[转载]杭州西湖——文澜阁本《四库全书》(6)

《补抄四库全书》

  (未完待续)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