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西湖的孤山,老底子是有很多祠堂的,现在只剩下二处了,一是前面介绍过的林社,另一就是白苏二公祠了。
![[转载]杭州西湖——白苏二公祠(1) [转载]杭州西湖——白苏二公祠(1)](//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白苏二公祠坐落在杭州西湖孤山的后山路2号,位于平湖秋月的北侧。正面石库大门,高耸悬挑墙楼、外挑檐口、青瓦滴水、小瓦檐面、石砌门洞,门前二级台阶导引,门上一块矩形砖砌匾额,镶刻着“白苏二公祠”五个金色大字,祠堂显得肃穆庄重。
白苏二公祠的位置不好找。大门不远处,在平湖秋月的马路对面有雕塑“醉月”,看到这雕塑,往里走就到了。
【1】历史
白苏二公祠是一座纪念杭州市二位“老市长”白居易和苏东坡的祠堂。白居易和苏东坡处在不同时代,怎么会共有一个祠堂?很多人都这样问。
![[转载]杭州西湖——白苏二公祠(1) [转载]杭州西湖——白苏二公祠(1)](//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白苏二公祠大门内西侧,有一块花岗岩石碑,用隶书镌刻着《西湖孤山白苏二公祠沿革纪略》,石碑详细记载了白苏二公祠的历史,也给出了这问题的详细的答案。
![[转载]杭州西湖——白苏二公祠(1) [转载]杭州西湖——白苏二公祠(1)](//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清嘉庆三年(1798),杭嘉湖兵备道秦赢在孤山四贤祠址旧屋建造了“苏文忠公祠”,以纪念苏东坡。过了六年,嘉庆九年(1804),浙江巡抚阮元在苏文忠公祠东建“白文公祠”以纪念白居易。后来,由于历史的变迁,苏文忠公祠以及白文公祠屡经迁徙。同治五年(1866)2月由杭州著名乡绅丁丙重建白公祠、苏公祠于孤山东南白堤旁,将其合而为一。到了民国十六年(1927),位于一侧的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因学生日多,校址不敷,经浙江省政府批准,“白苏二公祠”租借给国立艺专50年,成了学生的饭厅。
![[转载]杭州西湖——白苏二公祠(1) [转载]杭州西湖——白苏二公祠(1)](//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白苏二公祠旧照及乡绅丁丙像(源于网络)
1949年后,白苏二公祠成为民居,上世纪80年代被毁。2005年10月,西湖风景名胜区根据原貌在原址上复建白苏二公祠。现在的白苏二公祠占地面积2100平方米,建筑面积700平方米。据考证,“白苏二公祠”这一叫法从建成那天到现在一直没有改变过,也许后人为了叫起来顺口而变成了“苏白二公祠”。
![[转载]杭州西湖——白苏二公祠(1) [转载]杭州西湖——白苏二公祠(1)](//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白苏二公祠是典型的祠堂建筑,整个祠院呈长方形,分二个院落,前院第一进为正厅,两侧设厢房。后院的第二进为白公祠,两侧设碑廊将厢房及一二两进祠堂相连。祠堂院落内种满了翠竹。
![[转载]杭州西湖——白苏二公祠(1) [转载]杭州西湖——白苏二公祠(1)](//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杭州西湖——白苏二公祠(1) [转载]杭州西湖——白苏二公祠(1)](//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2】正厅
进石库门楼,正面就是白苏二公祠的正厅,单层三开间硬山顶建筑,灰瓦白墙砖木结构。中间六扇三对双开雕花木门,左右两间镂空花式高窗。
![[转载]杭州西湖——白苏二公祠(1) [转载]杭州西湖——白苏二公祠(1)](//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入口屋檐下悬匾额“英爽颉颃”,现代书法家余正题写。颉颃的原意是指鸟儿上下翻飞,这里用来比喻白苏二人的学识相当,不相上下。
![[转载]杭州西湖——白苏二公祠(1) [转载]杭州西湖——白苏二公祠(1)](//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大门两侧楹联:“欲共水仙荐菊花;长留学士住西湖。”
清代浙江巡抚、经学家、训诂学家阮元(1764—1849)撰,现代书法家李松书。共水仙荐秋菊:语出苏轼《书林逋诗后》:“不然配食水仙王,一盏寒泉荐秋菊。”自注:“湖上有水仙王庙”。荐:献。学士:此指苏轼因他曾任翰林学士。上下联是行动与目的的关系,意谓欲通过用秋菊来供献,让苏学士与水仙王共享祭祀,达到使苏学士长留西湖的目的。
![[转载]杭州西湖——白苏二公祠(1) [转载]杭州西湖——白苏二公祠(1)](//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进入大厅,正厅大堂内设通长画桌,厅中摆放了老式八仙桌与太师椅,似乎还留有白苏二公的余韵。
![[转载]杭州西湖——白苏二公祠(1) [转载]杭州西湖——白苏二公祠(1)](//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中堂上悬匾额“山水功臣”,集米芾字。米芾是宋代书画家,和苏东坡同一年代。在杭州人民的心目中,两位父母官对杭州的水利建设功不可没,特别是对西湖的疏浚贡献巨大。
“山水功臣”金字大匾道尽了后人对白苏二公的赞誉,“功臣”所冠,受之无愧。
![[转载]杭州西湖——白苏二公祠(1) [转载]杭州西湖——白苏二公祠(1)](//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在堂匾的下方,有一幅木刻明代“西湖全景图”,尽显西湖“一湖二堤三岛”之美!湖中的游船、白堤和苏堤上的柳树、六吊桥以及雷峰塔等都历历在目。杭城湖山能有如诗如画之景,实乃靠白苏二公之政绩。
![[转载]杭州西湖——白苏二公祠(1) [转载]杭州西湖——白苏二公祠(1)](//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正厅内两侧整块墙面,图文并茂展示着白苏二公脍炙人口,赞誉西湖、颂扬杭城的诗句名篇。西墙上展示着白居易的四首诗,为《寄韬光禅师》、《杭州春望》、《余杭形胜》、《春题湖上》。白居易在杭三年,题诗千余首。杭州的风光在白居易的笔下栩栩如生,在他的诗篇中把杭州各处的景点、各种的景观、四季的景色,刻画得淋漓尽致,深入人心。他是唐代三大诗人之一,杭州西湖就是因他的诗句而名扬四海。
![[转载]杭州西湖——白苏二公祠(1) [转载]杭州西湖——白苏二公祠(1)](//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大厅东墙上展示着苏轼的四首诗《望湖楼醉书》、《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卜算子》、《湖上夜归》。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宋四家”之一。他对西湖的描写“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至今无人超越。
![[转载]杭州西湖——白苏二公祠(1) [转载]杭州西湖——白苏二公祠(1)](//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厅堂内的两柱上,悬挂楹联:“黎庶至今思,湖山俎豆双贤守;风华终古在,唐宋诗词两大家。”
王翼奇撰并书。黎庶:老百姓。俎豆:古代祭祀、宴客用的两种器具,引申为祭祀、崇奉。双贤守:此指白居易和苏轼,两人都曾任杭州太守。风华:风采才华。终古:久远。大家:大专家,有大学问者。上联意谓老百姓至今还思念白、苏两位有贤政的太守,祭祀不绝;下联赞颂了白、苏两位风采长存和卓越的诗词成就。
![[转载]杭州西湖——白苏二公祠(1) [转载]杭州西湖——白苏二公祠(1)](//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正厅背侧木刻白居易的《忆江南词三首》。这是白居易晚年在洛阳怀念杭州美景之作,也表达了白居易对杭州深深的眷恋之情。
![[转载]杭州西湖——白苏二公祠(1) [转载]杭州西湖——白苏二公祠(1)](//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木刻为著名书法大师、原西泠印社社长沙孟海书。大家都会背:“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转载]杭州西湖——白苏二公祠(1) [转载]杭州西湖——白苏二公祠(1)](//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3】西厢房
在正厅两侧的绿荫蔽遮之下,有东西二厢房。西厢房为白居易生平事绩陈列室。室内陈列了白居易像、白居易生平年表、白居易勤政恤民的政绩及有关碑文拓本。
![[转载]杭州西湖——白苏二公祠(1) [转载]杭州西湖——白苏二公祠(1)](//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新郑。白居易出身书香门第,自幼绝顶聪明,五、六岁便学习写诗,九岁便能辨别声韵。他青少年时读书特别刻苦,十六岁便能写出好诗。白居易二十九岁中进士,822年,五十岁的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在杭州任职期间,他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如:疏浚六井,保护农田,筑堤捍湖等。白居易五十九岁定居洛阳,846年在洛阳去世,享年七十五岁,去世以后被葬于洛阳龙门香山琵琶峰,唐代诗人李商隐为其撰写了墓志。
![[转载]杭州西湖——白苏二公祠(1) [转载]杭州西湖——白苏二公祠(1)](//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他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转载]杭州西湖——白苏二公祠(1) [转载]杭州西湖——白苏二公祠(1)](//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在西厢房内还陈列着“杭城第一古迹”唐代龙兴寺经幢的拓片,拓片包含了经幢八面全部的文字。龙兴寺经幢是杭州遗存最早的碑刻。
![[转载]杭州西湖——白苏二公祠(1) [转载]杭州西湖——白苏二公祠(1)](//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4】东厢房
祠堂东厢房是苏东坡生平事绩陈列室。室内陈列了苏东坡像、苏轼生平年表、苏东坡修河赈灾建病坊等政绩。
![[转载]杭州西湖——白苏二公祠(1) [转载]杭州西湖——白苏二公祠(1)](//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苏轼(1034—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生于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苏东坡自小聪颖过人,二十二岁中进士。苏东坡一生曾先后两次到杭州为官。第一次是1071年—1074年,三十六岁的苏东坡任杭州通判。第二次是1089年—1091年,五十四岁的苏东坡任杭州知州。
![[转载]杭州西湖——白苏二公祠(1) [转载]杭州西湖——白苏二公祠(1)](//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苏东坡在任职期间政绩斐然,他兴修河道,赈灾济民,建造了一座叫“安乐坊”的医疗机构。他还对杭州进行了综合治理,特别是对西湖的疏浚贡献很大,苏堤便是利用疏浚西湖淤泥堆积营建而成的。经过他的治理,杭州形成了六井通、西湖畅、清水通全城的景象。在离别杭州16年后,苏东坡再次来到这个美丽的地方,他感叹道:“江山故国,所至如归,父老遗民,与臣相问”。1101年7月28日,苏东坡病逝于江苏常州,享年六十六岁。
![[转载]杭州西湖——白苏二公祠(1) [转载]杭州西湖——白苏二公祠(1)](//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苏轼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宋高宗时追封太师,谥号“文忠”。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宋四家”之一。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之作。
![[转载]杭州西湖——白苏二公祠(1) [转载]杭州西湖——白苏二公祠(1)](//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在祠堂东西厢房内各有一个“廉”字。变体“廉”字上头仿佛一顶宋朝大小官员戴的长翅帽,下面一个“兼”字。这样写廉字,体现的正是“为官需清廉”的涵义。廉的圆型背景板仿汉代规矩纹饰,寓意一面汉代古鉴,以镜鉴人。
![[转载]杭州西湖——白苏二公祠(1) [转载]杭州西湖——白苏二公祠(1)](//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这个廉字的设计有点意思!(未完待续,照片拍于2022年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