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杭州西湖——逸云寄庐

(2022-04-19 14:40:39)
标签:

转载

  在杭州西湖白堤的最西端,有一座体型颇大、大门常年紧闭的别墅建筑,总是引起来往游客的观望,人们对它充满了好奇。

[转载]杭州西湖——逸云寄庐

  与西湖边诸多名宅相比,这座中西合璧的花园式建筑显得籍籍无名,像一个谜,又令人着迷。人们走过白堤尽头的孤山路,不免会有些疑惑:“这是什么地方?”

[转载]杭州西湖——逸云寄庐

  在院子围墙的四角,有石柱界碑,刻有“逸云寄庐”,这就是这座别墅的名字。

[转载]杭州西湖——逸云寄庐

[转载]杭州西湖——逸云寄庐
  逸云寄庐坐落在西湖孤山这座岛屿的最东部,位于孤山路2号。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转载]杭州西湖——逸云寄庐
  寄庐占地面约1.4亩,建筑面积438平方米,有大小17间房。建筑飞檐翘角,琉璃黄瓦,造型别致。

[转载]杭州西湖——逸云寄庐
1】唐庄

  逸云寄庐如今看上去虽然显得有点冷清,但它有着非同寻常的历史。

[转载]杭州西湖——逸云寄庐
  1927年,是不平凡的一年,*******(皿杆瓷),现代文明的前锋已经到来。杭州的城墙早已拆掉,建起了湖滨路,开出了新市场。钱塘门断桥边,也已不复是李叔同《送别》中那幅芳草萋萋的景象了。一些军政要员、富商巨贾、地主乡绅纷纷把目光投向这里,寻找着合适盖房的地皮。这时,上海宝来洋行买办商人唐宝泰捷足先登,恰逢其时地买下了孤山三九一号地块。逸云寄庐的房产证记载,当时这里是孤山路16号(外西湖1-2号),宅地地基一亩三分七厘五毫。唐宝泰在孤山和白堤的连接口上盖起了逸云寄庐,因此,杭州人叫它“唐庄”。

[转载]杭州西湖——逸云寄庐
  逸云寄庐主楼高三层,“凸”形平面布置,坐北朝南,歇山式屋顶,盖黄色琉璃瓦。

[转载]杭州西湖——逸云寄庐
  主楼建筑二层东、西两侧屋面各设有一根高耸的烟囱。

[转载]杭州西湖——逸云寄庐
  建筑顶层四周均设有露台,前望外湖,后观里湖,东眺宝石山,西看孤山,风景绝佳。

[转载]杭州西湖——逸云寄庐
  主楼建筑外墙为黄色水泥拉毛,南侧一楼与二楼均设有走廊,走廊的立柱采用了西方建筑常用的科林斯柱式。由于大门紧闭,手机伸入围栏,拍摄位置及角度受限,采用了广角模式,院内照片有所变形。

[转载]杭州西湖——逸云寄庐
  逸云寄庐院内共有四座建筑,主楼左右是通道,两侧有附属平房,东北角筑有临湖观景石亭。

[转载]杭州西湖——逸云寄庐


[转载]杭州西湖——逸云寄庐
  主楼前后设花园,有假山鱼池,石笋秀丽,花木扶疏。

[转载]杭州西湖——逸云寄庐
  不知什么原因,这个唐宝泰酷爱曾经只有皇家御用的飞龙图腾,居然还高高地挂在房顶之上。屋脊中央,圆形明镜上立一黄色宝瓶葫芦。屋脊上书“芝兰之室”四字,两端各拥一张嘴飞龙鸱吻。四角攒尖顶下有朱色木刻龙首,正面墙壁也各有一对圆形黑色龙纹浮雕。蓝色的露天围栏,刻有竹节。

[转载]杭州西湖——逸云寄庐
  在屋顶的另一面,屋脊上书写的是“福有攸归”。

[转载]杭州西湖——逸云寄庐
  1927年的孤山大多是中国传统式建筑,逸云寄庐显得有些突兀。环顾四周,南面是平湖秋月,西边有苏白二公祠、哈同花园,移步可见国学大师俞曲园的俞楼、林和靖的放鹤亭,在一片历史胜迹中,逸云寄庐活脱脱一“土豪金”。

[转载]杭州西湖——逸云寄庐

[转载]杭州西湖——逸云寄庐
  中国传统歇山式屋顶下,立着八根古希腊风格的科林斯柱子,临湖凸着一对石质弧形阳台,门窗洞口饰以白色窗套,室内上吊雕花石膏板,下铺西式水磨石。弄得时人都糊涂了,这到底是中式庄园,还是西洋别墅?

[转载]杭州西湖——逸云寄庐
  当时,沪杭铁路已经通车,唐宝泰坐着沪闸特别快车,花上4个多小时就可从上海到达杭州。要在过去,坐最快的船也得16个小时。那时,杭州大街小巷有3000多个拉黄包车的,随便手一招,花上几角钱便到了寄庐。这就是90多年前的“双城生活”。

[转载]杭州西湖——逸云寄庐
  坐在这样临湖的房子里,看着半窗图画梅花月,吹着一枕波涛柳絮风,欣赏着西湖的四时风光,生意场上的紧张角力可以暂时忘却了。

[转载]杭州西湖——逸云寄庐

[转载]杭州西湖——逸云寄庐
  不过,没多久,唐宝泰发现,这里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宁静。次年,一日醒来,窗外吵吵嚷嚷的,一问方知白堤上正在浇筑沥青马路。再来杭州时,白堤已变了模样。干净平滑的沥青路面两边,铺就了草砖花筑石墈,装上了黑色铁柱路灯。此时的白堤,少了“草绿裙腰一道斜”的荒情野趣,多了新型城市公园的时尚气质。

[转载]杭州西湖——逸云寄庐
  寄庐门前车声隆隆,新开通的公交车从断桥经白堤缓缓地在其门前停靠。这时候,白堤上行走的、抬轿的、拉车的、骑马的、开车的,熙来攘往。堤上的人们眺望着摩登西湖以及耸立的逸云寄庐,寄庐里的唐宝泰俯视着崭新的白堤与来往的人群,分不清究竟谁是谁的风景。于是新鲜过了之后,别墅里就不见了人影。

[转载]杭州西湖——逸云寄庐
2】浙大校长蒋梦麟

  也就在这一年,蒋梦麟被任命为浙江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国立第三中山大学校长,逸云寄庐便成了他的住所。1928年4月,国立第三中山大学改名浙江大学。翌年蒋梦麟任教育部部长兼任浙江大学校长,直至第三年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后离开了逸云寄庐。

[转载]杭州西湖——逸云寄庐
  蒋梦麟(1886—1964),生于浙江余姚。曾参加科举考试并中秀才,1912年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育学本科毕业,随后赴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杜威,并获得哲学及教育学博士学位。是北京大学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校长。*******(皿杆瓷)[转载]杭州西湖——逸云寄庐

  住在临湖别墅的这段岁月里,蒋梦麟思考并实施着一项教育制度新试验。逸云寄庐时常学者、教授云集。他13岁开始四处求学,把生命最重要的时期都留给了北大,但他对杭州的回忆却最为美好,这也许与住在风景绝佳的逸云寄庐不无关系。

[转载]杭州西湖——逸云寄庐
  他在回忆录《西潮》中如是写道:“鱼儿戏水,倦鸟归巢,暮霭像一层轻纱,慢慢地笼罩了湖滨山麓的丛林别墅。只有缕缕炊烟飘散在夜空。我感到无比的宁静。时代虽然进步了,西湖却妩媚依旧。”

[转载]杭州西湖——逸云寄庐
3】西湖博览会

  1929年6月6日,逸云寄庐迎来了一生中最为绚丽辉煌的一天。这一天,备受瞩目的西湖博览会开幕了。而逸云寄庐以“革命纪念馆”面目出现,成了西湖博览会的重要场馆。*******(皿杆瓷)学者名流纷至沓来,一时名人云集。*******(皿杆瓷)一列四节车厢的小火车,从门前始发,缓缓开往千米开外的西泠桥。一架金马号小型飞机在其上空盘旋,轻轻降落于旁边的空地。

[转载]杭州西湖——逸云寄庐
  馆内,留声机里播放着纪念馆馆歌:*******(皿杆瓷)短短几句歌词道明了特设革命纪念馆的用意;馆外,杨柳树上会旗迎风飘扬,扩音机里乐曲高亢悠扬。寄庐门前人潮如涌,有人来坐小火车,有人来看飞机,有人来观展,有人来游湖,人山人海,摩肩接踵。逸云寄庐见证了这一难忘的时刻。*******(皿杆瓷)128天会期中,它接待了200多万人,居八馆两所前列。

[转载]杭州西湖——逸云寄庐
4】上海大亨东云龙

  繁华已成过往,喧嚣归于沉寂。1941年,这座曾经有些富贵气质的新楼,经过革命精神的洗礼,褪去铅华,迎来了新的主人东云龙。杭州市房产档案馆里有一份房屋杜绝契(不能赎回的契约),契约记录着逸云寄庐的交易细节:坐北朝南铁门内三层楼三开间厅一座,左面平房花厅一所,又平房五间,马房一间,花园假山各种树木花草石头俱全,自流食井一口……。唐宝泰一定深深眷恋,万般难舍,那些他酷爱的琉璃金瓦,屋脊蛟龙,欧式廊柱,还有那些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从此一一拱手让人。

[转载]杭州西湖——逸云寄庐
  乱世中,这位上海大亨东云龙在逸云寄庐里真正的快活日子也屈指可数,大多数时间是托一位西湖舟子汪子培打点照看。*******(皿杆瓷)

[转载]杭州西湖——逸云寄庐
5】笔墨飘香

  1953年,政府接管寄庐房产,用作省政府干部宿舍。20世纪80年代改为浙江省老年大学,称“明鉴楼。后为老干部活动中心活动室。从此,商人的旧宅里飘起了翰墨香。

[转载]杭州西湖——逸云寄庐

[转载]杭州西湖——逸云寄庐
  如今,这里是浙江钱江画院、浙江省老干部美术家协会、浙江省老干部书法协会、浙江苍松书画社等。

[转载]杭州西湖——逸云寄庐
  逸云寄庐大门还是紧闭着,不对外开放。期待有朝一日能对普通市民开放,真正回到老百姓的怀抱。

[转载]杭州西湖——逸云寄庐
  (照片拍摄于2022年4月11日)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