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回鹘佛教艺术的瑰宝——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2021-09-09 09:06:40)
标签:

转载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东北约40多公里的火焰山木头沟中深藏着“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它没有敦煌石窟、龟兹石窟著名,也不如云岗石窟、龙门石窟为人熟知,但追溯其历史却有1000多年,是高昌回鹘佛教石窟的绝世遗迹,这也正是吸引我们前来观光的原因。

  要去柏孜克里克千佛洞交通还是挺方便的,从乌鲁木齐出发,沿G30(连霍高速)一路向东,没多久路的左边就出现了一大片赭石色的山,这就是小时候“西游记”里听过的火焰山了。望着那细密的沟沟壑壑,满山的寸草不生,满目的干枯赭黄,赤日炎炎下实有火焰升腾之感。火焰山,火焰山,这是神话传说还是真实存在?一时间有些时空混乱…… [转载]回鹘佛教艺术的瑰宝——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No.1  火焰山的尊容

 

[转载]回鹘佛教艺术的瑰宝——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No.2  火焰山旅游景区大门,猴哥扛着金箍棒欢迎您!

 

[转载]回鹘佛教艺术的瑰宝——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No.3  火焰山景区

火焰山景区游客不多,看起来好像没有很多内容。因时间有限,加之没有铁扇公主的芭蕉扇,降伏不了热魔,所以我们就过火焰山[转载]回鹘佛教艺术的瑰宝——柏孜克里克千佛洞[转载]回鹘佛教艺术的瑰宝——柏孜克里克千佛洞[转载]回鹘佛教艺术的瑰宝——柏孜克里克千佛洞而不入喽!
[转载]回鹘佛教艺术的瑰宝——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No.4  路标——通往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过了火焰山,见到此路标就下G30,驶往“高昌故城”方向,很快就进入了木头沟峡谷。
[转载]回鹘佛教艺术的瑰宝——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No.5  木头沟峡谷入口

木头沟峡谷像是火焰山的一部分,整体景观与火焰山近似,路的右侧一条细小的,小的可怜的清澈河流在峡谷中蜿蜒流淌,只有河水浸润过的两岸生长着稀疏矮小的灌木丛,为干枯荒芜的河谷点缀下星星点点的绿色。[转载]回鹘佛教艺术的瑰宝——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No.6  木头沟河蜿蜒流淌


[转载]回鹘佛教艺术的瑰宝——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No.7 土林丛丛

      峡谷两侧山峦起伏,一侧赤褐,一侧土黄,土林丛丛突兀陡峭,有的似长城遗迹,有的像人工雕琢,色彩过渡渐变交融。真可谓——飞鸟人踪无,望之尽萧然。[转载]回鹘佛教艺术的瑰宝——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No.8 像人工雕琢


[转载]回鹘佛教艺术的瑰宝——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No.9  

[转载]回鹘佛教艺术的瑰宝——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No.10 似长城遗迹


[转载]回鹘佛教艺术的瑰宝——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No.11 


[转载]回鹘佛教艺术的瑰宝——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No.12  色彩过渡渐变

       再往里走,路边陆续闪过几个佛像石窟模样的景观,见以下No.13~No.15,都属于火焰山景区,人工景观不太吸引我们,所以就很快Pass

[转载]回鹘佛教艺术的瑰宝——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No.13 


[转载]回鹘佛教艺术的瑰宝——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No.14 


[转载]回鹘佛教艺术的瑰宝——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No.15 


[转载]回鹘佛教艺术的瑰宝——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No.16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景区正门


[转载]回鹘佛教艺术的瑰宝——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No.17  千佛洞的石窟群

       进入景区沿着入口处弯曲小路拾级而下,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即呈现在眼前,但对游人开放的仅十几个石窟。这些石窟群散布在木头沟河谷西岸约一公里范围内的断崖上,分上中下三层修建,现存石窟共83个,其中有残存壁画的40多个,保存壁画总面积1200多平方米。“柏孜克里克”在维吾尔语中是“山腰”的意思,突厥语中是“装饰绘画”之意。这里是吐鲁番地区现存石窟中洞窟最多、佛教壁画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

[转载]回鹘佛教艺术的瑰宝——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No.18 面对荒山峡谷


[转载]回鹘佛教艺术的瑰宝——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No.19 俯视

 

[转载]回鹘佛教艺术的瑰宝——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No.20 回鹘佛教艺术简介

      本人才疏识浅,对西域的历史和少数民族发展史知之甚少,这次来就算是旅游+扫盲吧。先说说“回鹘佛教”吧,佛教都熟悉,但“回鹘(hú)”这个词之前我没听说过。景区的介绍高度概括,大意如下:

  回鹘是我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根据文献记载,回鹘民族历史上曾有过若干不同的名字,如:铁勒、赦勒、高车、袁纥(hé)、韦纥、乌护、乌纥、回纥等。他们主要游牧于天山以北和内蒙古草原上的克楞格河、鄂尔浑河流域。公元744年立国于鄂尔浑河畔,788年改称为回鹘。840年时回纥汗国在天灾人祸的打击下部族离散,其中的一支主力流散到古州(今天的吐鲁番地区),以高昌城为中心建立起回鹘高昌国。

[转载]回鹘佛教艺术的瑰宝——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No.21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

  要想了解柏孜克里克石窟群的历史,必须先要了解“高昌国”。昔日的“高昌国”是西域的第一大国,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通道。高昌国的都城就在吐鲁番盆地的火焰山的脚下,我们来时的路上看到的就是“高昌故城”的路标,高昌故城在柏孜克里克以南,距离仅15公里。记得2015CCTV-10播出的高清纪录片《玄奘之路》中有这样的记述:玄奘西天取经山重水复,磨难重重,于公元627年途径西域的高昌国, 才在大漠煎熬中绝域求生。当时的高昌国国王鞠文泰是一个汉人,他虔诚地推崇佛教,当时的高昌城内光寺庙就有300多座,僧尼共计3000多人,柏孜克里克石窟群当时就是鞠氏王室出资并主持修建的,等级高规模宏大,一直是王室的佛教重地,历史可上溯1000多年。高昌国王非常景仰玄奘的经法学识,执意要他留下来,欲推为高昌国的宗教领袖,但玄奘取经的意志决绝,不为所动,以绝食抗之。最后感动了高昌国王,他同意放玄奘西去,派兵护送并从花费上资助玄奘,二人结拜为兄弟,传为后世佳话。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始凿于南北朝后期,即麴氏高昌国(公元499—640)时期,在唐、五代、宋、元朝长达7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这里一直是西域地区的佛教中心之一。高昌回鹘时期(公元9—13世纪)是石窟最繁荣的时期,因此柏孜克里克千佛洞被认为是回鹘佛教艺术中最重要、数量最多、保存最完整,最有代表性的艺术宝库1982年柏孜克里克千佛洞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转载]回鹘佛教艺术的瑰宝——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No.22  穹顶上满满的彩色坐像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的石窟形式多样,还有的在石窟中间修造了殿堂和佛台。石窟内光线都很暗,隐约可见穹顶和大面积墙壁上布满了彩色的坐像,虽然画面斑驳,但色彩保存的还比较好。壁画的每一线条都刻画得精心细致,人物的服饰飘带极富动感。从为数不多的眉眼清晰的部分可看出佛像绘制精美、慈眉善目、神态怡然。但是大多数人物面部已残缺不全,让人十分遗憾。石窟内禁止拍照,残存壁画数量又少,题材有限,谈不上是精华,这让我比较失望,几乎没留下几张照片。在石窟内看壁画的感受还不如在外面看看木头沟峡谷的自然景色、看看千佛洞层叠散落在赤褐色断崖上的效果好。
[转载]回鹘佛教艺术的瑰宝——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No.23  画面虽斑驳,色彩依然美丽


[转载]回鹘佛教艺术的瑰宝——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No.24  细部


[转载]回鹘佛教艺术的瑰宝——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No.25 

  柏孜克里克石窟群从形成——柏孜克里克石窟群从形成——繁荣——鼎盛——衰落的过程,代表了佛教在西域的兴衰史。鼎盛时期为公元10~11世纪,当时高昌回鹘王国把原来的石窟扩建成王室寺院,扩充规模,开凿新石窟,虔心供养。后世遗留下来的那些宽敞宏大的窟室,辉煌斑斓的壁画和塑像,大多是这一时期的杰作。由于公元13世纪末,高昌回鹘王室东迁至甘肃永昌,特别是十五世纪中叶,随着伊斯兰教传入吐鲁番,佛教渐衰日下,在多次异教的冲突混战中,柏孜克里克佛教寺院遭到严重破坏,塑像被推倒,壁画人物的眼睛被挖掉,令人痛心。

  二十世纪初以来又屡遭德、英、俄、日等列强疯狂盗掠,柏孜克里克千佛洞更是雪上加霜,面目全非,仅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在1907年就盗走壁画100多箱。而德国人勒考克将大多数最精华的壁画从这里割剥去盗运到了柏林,数量之多整整填满了柏林博物馆的一个房间。在二战时期,柏林博物馆内的来自吐鲁番的二十八幅最大最精美的壁画,在盟军轰炸中化为灰烬......

  如今,这些绚丽多彩的人类文化瑰宝已经绝世,只能从一本《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图册》的图片中依稀看到原来的样子。看看下面这些图片No.26~No.35(都是从网上下载的)吧,这些都是被各国列强劫掠到柏林博物馆、东京国立博物馆的部分原始壁画,切割后又重新拼接的痕迹清晰可见,这是强有力的强盗罪证!相比较而言,被盗掠走的真不知要比柏孜克里克千佛洞残存的壁画精美多少倍!看后令人惊叹!令人愤怒、痛心、惋惜、遗憾!
[转载]回鹘佛教艺术的瑰宝——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No.26  藏于柏林博物馆

[转载]回鹘佛教艺术的瑰宝——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No.27 藏于柏林博物馆

[转载]回鹘佛教艺术的瑰宝——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No.28  藏于柏林博物馆


[转载]回鹘佛教艺术的瑰宝——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转载]回鹘佛教艺术的瑰宝——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No.29  藏于柏林博物馆 


[转载]回鹘佛教艺术的瑰宝——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No.30  藏于柏林博物馆 


[转载]回鹘佛教艺术的瑰宝——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No.31 藏于柏林博物馆


[转载]回鹘佛教艺术的瑰宝——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No.32  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   


[转载]回鹘佛教艺术的瑰宝——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No.33  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  


[转载]回鹘佛教艺术的瑰宝——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No.34  珍贵的彩色塑像,现存石窟内一座也没见到


[转载]回鹘佛教艺术的瑰宝——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No.35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全貌

[转载]回鹘佛教艺术的瑰宝——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No.36 石窟群底部的峡谷


[转载]回鹘佛教艺术的瑰宝——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No.37  千佛洞景区后金色的沙山


[转载]回鹘佛教艺术的瑰宝——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No.38  通向火焰山的赤色沙山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