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再談北宋汝窯

标签:
转载 |
北宋汝窯,貴似晨星,燒造時間非常短,只有二三十年,據統計截止目前存世的汝窯數量。且在公開交易市場出現公認的汝窯僅僅只有7件。
第一件
為汝窯玉壺春瓶,據傳為當年末代皇帝溥儀帶出清宮之物,來自東方陶瓷協會創始人EumorfoPpulos舊藏,在1940年的倫敦蘇富比售出,經過克拉克等一系列著名收藏家之手,最後落定於大英博物館後不再流通。
「圖1」大英博物館;藏克拉克夫人舊藏;EumorfoPpulos舊藏
第二件
為公開交易市場出現唯一一件汝窯的水仙盆,來自早年東方陶瓷協會的著錄,在1970年的拍賣會上,英國古董商JohnSparks以當時的天價4萬6千英鎊競得,後來進入日本著名收藏家安宅英一的收藏序列,最終捐贈給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後不再流通。
「圖2」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藏;安宅英一舊藏
第三件
“汝窯天青鼬洗”1979年香港蘇富比拍出,成為臺北鴻喜美術館藏品,後入臺灣著名收藏家樂從堂曹興障壬氖詹叵盗小2017年10月汝窯天青鼬洗由臺灣樂從堂委托在香港蘇富比秋拍再次破汝窯拍賣新紀錄以2億6仟萬港元落槌。
「圖3」1979香港蘇富比拍品;鴻禧美術館舊藏;樂從堂舊藏;2017香港蘇富比拍品
第四件
於1980年倫敦蘇富比現世,被香港敏求精舍成員維他奶之父羅桂祥先生拍得,後來捐贈給香港藝術館後不再流通。
「圖4」香港藝術館藏;羅桂祥先生舊藏
第五件
為1992年紐約佳士得封面,盧芹齋舊藏,Stephen junkunc三世舊藏,154萬美元成交,香港收藏家區百齡買下。
「圖5」1992年紐約佳士得拍品
第六件
品相問題較大,口沿破損磨了邊,鼬面疑似經過劇烈火燒,亦為史蒂夫·姜肯三世舊藏,於2006年3月29日紐約佳士得拍出,目前為私人收藏。
「圖6」2006紐約佳士得拍品(口沿磨口,鼬面疑似火燒)
第七件
葵花洗於2012年4月4日現身香港蘇富比,2億786萬港元價格成交,現為私人藏品。
「圖7」2012香港蘇富比拍品
這件花口洗原為克拉克夫婦的舊藏,原為一對,另外一只現藏於大英博物館,由克拉克夫人捐贈。
除了公開交易市場出現的7件,現存汝窯最多的是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共21件以及北京故宮博物院19件,皆為清宮舊藏,其中部分有乾隆御題詩。
「圖9」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圖10~圖12」北京故宮藏部分汝窯
「圖14」宋
![[转载]再談北宋汝窯 [转载]再談北宋汝窯](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圖17」宋
擁有汝窯數量排名第三為大英博物館,共17件,其中有12件是來自大維德基金會的舊藏,戴維德基金會之所以能夠擁有這麼多汝窯是因為大維德爵士在上世紀初在中國接手一批清宮舊藏的器物,這12件汝窯正是來源於此。
此外上海博物館亦有9件汝窯入藏
「圖19」上海博物館藏汝窯
「圖20」北宋汝窯天青鼬圓洗上海博物館藏
天津博物館展廳中也有兩件汝窯
「圖21」天津博物館藏汝窯
中國國家博物館兩件
瑞典哥德堡如斯博物館兩件
「圖24」瑞典哥德堡如斯博物館藏汝窯
美國聖路易斯博物館一件
「圖25」美國聖路易斯博物館藏汝窯
美國費城博物館一件
克利夫籣美術館一件,以上都為盤洗類。
英國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有一件汝窯盞托,這件盞托邊緣有陽文歀“壽成殿”。
此類汝窯盞托數量極少,同類器物僅見大英博物館藏一例和大維德爵士收藏一例。
美國波士頓博物館有一件汝窯,器型為酒盞的托盤,是一件孤品。
吉林省博物館有一件汝窯水仙盆,這件水仙盆口沿破碎經過磨口包邊,所以邊緣較低,目前存世的汝窯水仙盆僅6件,這是其中之一。
「圖31」吉林省博物館藏汝窯
瑞士玫茵堂收藏一件底部刻有“丙”字歀,和北京故宮一件如出一轍,應該也是清宮舊藏流出。
「圖32-2」宋 汝窯天青鼬洗
日本早年圖錄中經常出現一件汝窯洗,現藏於東京國立博物館,這件器物來自日本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学姷弥鞔ǘ丝党膳f藏。
香港收藏家關善明先生的宋瓷系列中也有一件汝窯洗。
英國牛津大學博物館展廳中也有一件汝窯出現,這件器物為早年收藏大家艾倫巴羅爵士的舊藏。
2014年臺北故宮的專家在荷蘭萊瓦頓博物館考察時發現一只封存在該博物館庫房無人問津的汝窯,為存世汝窯的統計再加一件。
「圖36」荷蘭萊瓦頓博物館藏汝窯
所以除去殘件,目前已知的汝窯完整器數應在90件左右,其實具體數字並不重要,歷來就有很多專家着重於汝窯存世的統計,且數量在逐年遞增,早在1958年國外一個叫岡珀茨的中國陶瓷專家就統計過海外收藏汝窯的總數一共是31件,這里沒加上中國本土的館藏數量,到了1987年上海博物館專家汪慶正先生統計全世界汝窯的存世量為65件。四年後,又將這數字更改為69件。到了2009年,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館長出川哲朗把這數字增加到70件。
現依據資料羅列數目也在90件左右,當然這僅僅是不完全統計,其中存在公認與不公認以及館藏數據的因素,且隨城市化進程中不斷新的發掘和某些不能說的原因,將來也許還會有更多汝窯現世。但無論這些數字怎麼變化,還在一定範圍內,汝窯存世量稀少,市場流通屈指可數,這點不可能動搖。雖然汝窯很少,但世上大部分汝窯都已經在這呈現給各位了。
(本文撰稿:益民)